首頁 > 范文大全 > 《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實踐與探索》開題論證報告

《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實踐與探索》開題論證報告

2024-07-31 閱讀 6439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1、作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衡量學生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的重要尺碼,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是,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這固然有言之無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無序的困擾。因為每單元進行一次作文訓練間隔時間長,學生練筆次數少,容易發生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脫節,弄成講課是講課,作文是作文兩張皮的情況。為了彌補這種缺乏,我們應在閱讀教學的同時,針對所學的課文進行小練筆筆。

2、《小學語文新課程規范》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習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3、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推薦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發明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言的文字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干“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積累和運用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積累是運用的基礎和前提,運用是積累的目的和歸宿。沒有積累,運用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4、二00八年九月份,學校教導處在全校3-5年級中開展了“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和“教師習作教學問卷調查”活動。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54.5%的學生在習作課上沒有主動發言的習慣,38.5%的學生對習作不感興趣,68.3%的學生平時缺乏認真仔細觀察的習慣;54%的學生沒有經常主動堅持記讀書筆記;在平時學習中,當自身看到、聽到或想到的事情,會主動寫下來的學生僅占31.3%;在習作(包括寫片段習作)完成后,沒有修改自身習作的習慣的占39.9%,不會修改自身習作的學生占49.1%。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了學生的習作已經陷入了困境。

從教師習作教學問卷調查可以看出:50%的教師不喜歡習作教學,85.7%的教師對學生的習作不夠滿意,對教材中習作題目滿意的僅占28.6%,沒有經常引導學生觀察的教師占57.1%,喜歡習作的學生僅占35.7%,指導學生習作語言方面困難最大的占了71.4%。從這個調查結果也看出,教師的習作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境。

怎樣改變教師怕教習作,學生怕寫習作的現狀,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呢?我們認為教師必需改變保守的習作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習作動機和興趣,讓習作教學面向學生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不拘形式地表達;要讓學生感到習作既是練習,又是生活的需要;要讓學生樹立習作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習作是我手寫我心”的觀念。我們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和討論,提出了“指導學生開展小練筆的戰略方法研究”的課題,此課題具有很強的實際研究意義和價值。

(二)研究目的

1、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就是根據教材特點,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發明的依據,讓學生和時進行模仿和發明性運用練習,讓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學生寫作訓練得到的知識和相關能力有機融合于課文教學之中,做到學寫結合,相得益彰。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新課程的課堂學習中,加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了課文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之后,通過仿寫實踐,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2、通過開展研究,進一步更新教師的習作教學觀念,改革作文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課題的界定

(1)關鍵詞之一“閱讀教學”。指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和識字、聽話、說話、作文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作用。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2)關鍵詞之二“隨文練筆”。所謂“隨文練筆”即緊緊跟隨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它就文取材,把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它是閱讀過程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促進讀寫結合的一項有效措施。

三、課題實施的方法與措施

1、讀寫結合、嘗試運用--仿寫

現行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積累起來,讓學生反復誦讀,在品味好詞佳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開展小練筆,仿寫“佳句”,從中體味到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1)典型句式的遷移練筆。

(2)典型構段方式的遷移練筆。

(3)典型寫作方法的遷移練筆。

2、拓展情節、填補空白--擴寫

(1)看課文插圖開展“小練筆”。

篇2: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踐和研究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和研究

瓊海市潭門中心小學楊美元

摘要:新課改以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一線教師,閱讀教學法發生巨大的變化。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了各個小學英語老師努力鉆研的課題。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談一談粗淺的看法,希望能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

正如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所說,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其閱讀史。閱讀對促進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及小學生想象力及創造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應該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閱讀技能也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語言技能之一。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中高年級,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更加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成了各個小學英語老師不懈追求的目標。現在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淺談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和提高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分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不受重視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長期以來,小學閱讀教學的研究相對于其它教學的研究,是較少的。這幾年,這種情況稍有好轉,但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也只是到達了一個注重閱讀教學形式的研究階段,缺乏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使得相當數量的英語教師不知如何上好閱讀課,更不清楚常用的閱讀教學策略有哪些,也就更談不上重視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改進英語教學了。

2.零零星星的小學英語上課時間

在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小學英語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的老師既要上三至六年級的英語又兼顧其他學科如品德、科學等學科的教學。由于小學生接觸英語較母語慢,沒有英語語境。在師資缺乏、英語每周兩到三個課時的情況下,老師上課時既要兼顧新課、練習、講解,還要兼顧閱讀的教學,時間上就顧此失彼了。

3.枯燥單一的小學英語閱讀內容

課本上閱讀的內容都比較單一,雖然教材較接近學生的生活,但這樣的文本一兩篇還行,數量多了就顯得單一了。因此小學英語閱讀缺少挖掘、利用和創編一些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適合不同課型教學的閱讀材料,沒能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語篇閱讀中整體感知語言,感悟語言。閱讀沒有美的體驗,很難讓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

二、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那么,在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有效地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呢?

(一)、制定科學評價,多表揚,少批評

為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達到堂堂清、日日清,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英語教師應該制定評價。將評價與閱讀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當學生上課疲憊了的時候,老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及時給予他肯定的評價,喚醒他內在的精神動力。因此,筆者深感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重要。在教學中開始實踐:學期初,筆者用彩紙做了一張標題為“英語閱讀我最棒”的表格,貼在了教室墻上,有:課堂發言、作業完成、平時測試、及我的進步四項內容。

每節課下課后,筆者都會根據小組長匯報和自己的觀察,在表格里某個學生的名字后打上鉤。尤其是關注后進生,只要后進生上閱讀課發言了,就會給他打鉤。筆者還先和學生們約法三章:堅持上好一節課打一個鉤,20個鉤評一張小貼畫;五張小貼畫獎一個筆記本。學生積極參與,上課時表現越來越好。這樣實行一段時間后,效果出來了,孩子們主動閱讀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進步非常大,較長的句子也能理解了。

(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