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閱讀論文努力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使山區小學形成有效閱讀教學

小學閱讀論文努力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使山區小學形成有效閱讀教學

2024-07-31 閱讀 8649

小學閱讀論文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山區小學形成有效的閱讀教學

普格縣教育體育局胡建華

一、課題來源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普格縣“依托項目、分類扶持、分步實施、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提高農村小學中段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推進學校閱讀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我鎮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鎮,在全縣的鄉(鎮)中心校中是一所較大的學校,全校學生不斷增加,由過去的700余人,發展到1200多人;由于歷史、社會、地理、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民族教育事業相對落后,教學資源匱泛,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已成為制約蕎窩鎮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我校彝族學生占85%,他們基礎差,底子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感到很吃力,許多學生聽不懂漢語,說漢語非常吃力,對閱讀文字沒有興趣,他們怕動腦子,認為只要記下老師對課后練習題的答案考試就可以了,沒有形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在我校語文中段教學中,許多老師也都發現學生怕獨立地去閱讀文章并完成閱讀后的問題,有很多學生由于閱讀能力低下,導致產生學習困擾,教師們意識到有效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閱讀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關系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到整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將來的繼續學習。因此,在歷來的語文教育與改革實踐中,閱讀教學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目標往往很難達成,閱讀能力和技巧的培養經常不能落實,學生一學期學習十幾節課文,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學習上百篇課文,還是不一定能有效的獨立閱讀。而且,好多學生隨著年級的提升,甚至越來越喪失閱讀的興趣,這不能不為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敲響警鐘。

而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課文內容多而長,學生閱讀起來難度大,而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幾乎占據了語文成績的半壁江山,但現在的小學生怕閱讀,談‘閱讀’色變,特別是抓不住中心或者主題,總是感到茫無頭緒,如‘大海撈針’,要把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更應該注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

針對這種現狀,我校語文組認為,作為基礎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立足于保證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有效閱讀,對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篇2:根據閱讀是對話認識師生雙方在教學中定位?

根據閱讀是對話的認識,師生雙方在教學中如何定位?

發布者:方志明

閱讀和閱讀教學是對話過程課標對閱讀目標的確定,吸納了現代閱讀理念,明確規定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現代“以人為本”思想和對話理論的基礎上,應對學生和教師重新定位,那就是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成為閱讀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同時又承擔著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責任。語文課程是以人為本的課程。語文課程注重人與人之間精神上的聯系,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我們的整個的教學活動應圍著學生轉,活動的主體就是學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我們特別應該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感受、體驗,特別是有個人色彩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在對話中間的地位與作用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教師是權威,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學生是接受者、聆聽者。現在教師要處于跟學生平等的地位,教師的作用是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對話。但是,教師畢竟要承擔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引領和促進的責任。

定位,閱讀,教學,如何

篇3:小學閱讀小論文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小學閱讀小論文如何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峨縣實驗小學彭高文

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還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閱讀的有效途徑:調動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開拓閱讀視野,養成閱讀習慣。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巧妙引導,學生情感投入。閱讀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長。

關鍵詞:有效閱讀教學

有學者稱閱讀為“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通過大量地閱讀,學生才能感知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積淀,提高寫作能力,增強語文素質,提高文學素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自身的獨立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量大會使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知識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都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因此在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做好閱讀儲備,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調動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教師想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想方設法帶領學生去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樂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我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指導學生運用形象的例子,恰當的比喻,把枯燥無味的知識化為生動有趣的實例,引導學生在興趣中探求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趣味性濃的課外書籍,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出有趣的問題,既鞏固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學生的閱歷。

(二)抓住上課開始的有利時機,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進入上課最佳狀態。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我先板書“石”,問學生“石頭我們見過嗎?”再板書“奇石”,讓學生說說都見過什么奇怪的石頭。然后告訴學生安徽的黃山就有許多的奇石,作者給我們介紹哪些奇石呢?奇在哪里呢?“想知道的,趕快打開書,到文中找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氣氛,鋪設場景,使學生在樂中學,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根據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和生機勃勃,我通過色彩明快、動靜結合的媒體演示,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重溫往日觀察到的春雨的景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形象的整體感知,這樣學生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情緒高漲。

二、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多方面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