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實施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實施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2024-07-31 閱讀 1760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實施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利川市南坪鄉南坪民族初級中學劉秋月

內容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常攻不克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更好地開展作文教學,提高中學生作文能力是廣大語文教師所共同關注的問題。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又為我們組織作文教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所以,研究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語文作文教學,對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試圖從如何利用網絡資源網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作文教學這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作文教學途徑

新課標對中學作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自主寫作,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而作文教學的效率是一直以來令語文界同仁最為頭痛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兩難:一是老師難教,二是學生難寫。如何才能達到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自由有創意及豐富的表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為我們組織作文教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使學生寫作的能力的提高變成了可能。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指導學生寫作有什么優勢呢?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

1、網絡技術的優勢,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寫作最好的老師。網絡集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頻等信息于一體,以網絡形式將信息傳遞給學生。這種形式不是線形的,而是一種接近人的聯想思維的方式,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容易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2、計算機媒體網絡的運用,豐富了課堂寫作內容。

作文應該是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再現,是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認識,感悟訴諸文字的一種自由的創作過程。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感到“沒什么東西可寫”或“無話可說”,這一老大難問題困擾著老師和學生。在網絡教學中,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因為多媒體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信息傳輸迅速全面,為學生可提供了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和知識長廊,讓他們走進繽紛的信息世界,可謂掉到了米倉里。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慧眼去獲得,揣摩資料,通過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激發出寫作的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網絡的寫作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個性的自主權,便于學生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寫作教學的目的之一。創造是需要自由的,在網絡寫作的課堂上,不是以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寫作時有時有可選擇性。教師為每個學生提供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次寫作,老師都可提前在網上征集文題,學生可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所熟悉的內容去出文題,然后討論,教師在網上看了后做一些補充或提高,每個學生就可以到網上創作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可以自由創造。同時,每個學生在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文題,不但能從自己的思考中獲得創作的知識,還可以從同學的觀點中獲取創作的靈感。同時在討論中還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

4、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寫作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注重實用。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而生活又是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在傳統的寫作訓練中,由于信息傳遞的單一、緩慢、刺激度弱,導致學生生活空間狹小,使學生寫作內容陳舊,千篇一律。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寫作則不同,隨著網絡技術的日趨成熟,網上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各類專門的網絡特別是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大眾生活的網越來越多。這使得網絡信息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能夠讓學生在捕獲最新信息的同時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網絡寫作時刻關注社會發生的事,學生在網上看到后,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評論,也可即時交流看法,這使學生能及時了解社會,培養學生參與社會,關心國家大事的高尚道德情操。

篇2:利用網絡資源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豐富習作素材

利用網絡資源,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豐富習作素材

【摘要】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作文課堂教學,通過搜集文字、聲音、圖像等作文教學資料,根據教學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將展示的對象加工處理,通過特定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得到多感官的刺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寫作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豐富習作素材,拓寬閱讀視野,開放教學過程,放飛學生想象,優化評價方式,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探索與創新的過程,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網絡資源;開放式;作文教學;作文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钡钱斍靶W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把作文視為語文學習的“攔路虎”:學生生活面狹窄,作文題材單調;閱讀缺乏,寫作興趣淡化,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說起”;作文批改效率低,評價空間有限,作文講評很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些都已經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而如果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作文課堂教學,利用其聲光手段、動畫技巧、音響效果,可極大地增強開放式作文的教學氛圍,激發寫作興趣,拓寬作文題材,方便作文評價,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

一、開放網絡課堂,豐富習作素材

作文課堂上可能很多教師都會遇到一個無可奈何的現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積累非常有限,習作內容枯燥乏味,搜腸刮肚也難以寫出有價值的習作,甚至會導致“假、大、空”等不良現象的出現。網絡的海量資源本身就是一本大的參考書,引導學生在課前合理地利用網絡對習作素材搜集整理,既讓學生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也讓學生將“網絡”變為自己的學習“伙伴”,而不僅僅是娛樂伙伴。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語文第六冊《我愛故鄉的楊梅》之后,習作讓學生介紹家鄉的一種特產,并表達濃濃的喜愛之情。由于大多學生生活在城市,只是見過或吃過成熟的果實和現成的食品,但對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和食品的加工制作過程一無所知,于是我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家鄉特產的有關資料,深入了解這種特產的生長及制作過程。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網上閱讀與課堂上作文內容有關聯的優秀范文,或學習一些寫作的要求、方法等。利用網絡,孩子們的習作變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廣闊的認知天地,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優秀的網站或網頁,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二、借助網絡資源,拓寬閱讀視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這表明課外閱讀有其極為重要的意義。杜甫詩人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與寫的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是學習語言;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是自外而內的表達,是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化吸收來完成。

不同的閱讀內容應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利用投影、錄像、音樂、計算機動畫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熱情。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動畫手段恰當地運用于語文課堂,可以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例如,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寓言故事的課文,教師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上,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癡如醉,甚至于眉飛色舞,喜形于色。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增強直觀和感性認識,教師再運用形象的語言媒介牽引,學生再通過語言文字就更容易理解、體悟、想象。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三峽之秋》一課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后通過網頁連接《話說三峽》的紀錄片,學生邊聆聽邊觀賞,在視覺與聽覺都是美的享受,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油然而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深入閱讀分析課文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拓寬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