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徑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積極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徑,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對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成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意志性格的形成都離不開家庭。家長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孩子,家長的人生觀、日常道德規范、待人處事都會對孩子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相聯、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也需與學校教育有效合作,互動共贏。我小學多年來一直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并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學校與學生家庭間的溝通比較少。教師與家長交流的主要內容局限于學生學業成績的高低,在校表現的好壞等等;交流的形式以教師一對一地向家長“告狀”為主。
第二階段,呈現“學校指導家庭,教師教育家長”的方式。學校定期將家長請進校園,為家長傳授教育理論,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情況及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但這僅是一種單向的傳輸活動,以傳統的家長會形式可見一斑: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家長拿著小本子埋頭記錄,交流的內容通常用“你要怎樣”,“你應該怎樣”的句式貫通。學校、教師很難或者根本沒有想過要站在家庭、家長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育理念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特別遇到特殊問題時,我們更深入思考:如何構建一種良性的家校合作方式,使學校教育更健康地融入家庭、走向社會?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走進了家校合作的第三個階段……
一、以理念為先導,提升教師、家長的認識
長期的工作中,我們深感家庭教育的不足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可以說中國100%的家長都沒有經過培訓就匆匆忙忙上崗了,同時,我們的教師也對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結果常常是吃力不討好,自己每天弄得筋疲力盡,家長還有怨言,甚至不理解。為此,我們首先從轉變我們的教師的家庭教育觀念入手,先改變我們的教師,再改變家長。具體做法是:8月28
篇2:發揮信息技術課優勢推進素質教育
發揮信息技術課優勢,推進素質教育
摘要:信息技術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程之一,抓住學生對信息技術向往的特點,培養學生學習毅力。沒有堅強的學習毅力,缺乏探索精神,是無法掌握好知識,更談不上創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極好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挖掘課堂中有利于創新教育的因素,創造有利于創新教學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中提高自身的素質。信息技術課,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可通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教學以及建立相關的環境等方面來培養。
關鍵詞:責任感;創新;探索;協作
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極好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挖掘課堂中有利于創新教育的因素,創造有利于創新教學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中提高自身的素質。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同行們一起探討。
一、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從這里培養
(一)上機登記卡的填寫培養責任感
原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常務會長談松華認為“未來人才應具備四種品德,在對國家、對社會的態度上,要有社會責任感,這對一個人成才非常重要,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很難有一番成就;…”。每個學生將來都要生活于社會,服務于社會,我們的教學應先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教育學生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比如,在機房上課,提供上機登記卡讓學生填寫,由學生監督設備工作事做起,養成愛護設備的責任感,告訴學生填寫上機登記卡雖然事小,但意義重大,并組織學生討論;上機登記可以不填嗎?如果我這臺電腦出現故障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了登記記錄,老師就可以及時排除故障。上課時我用的這臺電腦,我有責任愛護好設備,不出現人為的損壞等等。最后學生得到共識:上機登記卡應該填好,這是我的責任。事實表明,通過討論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責任感意識,近幾年來機房的人為損壞事件沒的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