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網絡技術輔助作文教學
巧用網絡技術輔助作文教學
陽平鎮中心初級中學陳梅
摘要:本文論述了如何利用網絡的特點,變枯燥乏味的傳統作文教學過程為豐富生動的寫作嘗試,真正從寫作的每一個過程入手,優化作文教學。
關鍵詞:作文教學開放性多元化交互性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如果說其他學科是知識的寶庫,那么,語文就是開啟這些寶庫的鑰匙。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占著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學這一關,也就抓好了語文教學的“主干”。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隨著互聯網、特別是校園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作文教學的網絡化也初見端倪。資源共享的網絡將為廣大學生的作文學習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就能使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作文教學中,嘗試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既誘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使學生在愉悅中體驗、積累、思考、構思,從而培養寫作技能,以彌補實體寫作環境的“先天不足”。
一、利用網絡的開放性,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學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動畫技術可營造興趣盎然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學生的認識與實際生活的差距,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巧妙地銜接起來,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使作文課變得生動活潑,這是其他教學方式無法替代的。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化靜為動、形聲兼備的生動畫面,改變了傳統媒體毫無生氣的教學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為其深化生活感受、開拓觀察視野、增加生活閱歷、豐富寫作素材并闖過寫作難關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由“怕作文”到“愛作文”,由“要我寫”到“我要寫”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比如:在學了小說《陳奐生上城》以后,老師要求學生寫一篇《陳奐生后傳》。而學生對農民缺乏感性認識,對80年代的農民更沒印象,因此無從下手。如果隨便寫呢,又很有可能寫成“四不像”,不符合主人公的性格。而如果教師把電影《陳奐生上城》搬上了教室的熒幕,讓學生充分領略了主人公之風采。又結合當今時代特點,下載了一些當代農民的形象讓學生揣摩、比較,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調動思維積極性,通過視頻和圖象的刺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質疑、思考之中,為正式的寫作過程打下基礎,將會取得不錯的成效。因此多媒體教學中所體現的藝術性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多媒體教學綜合了多種教學手段,那么它所傳遞的內容就不是單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學內容,還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樂的欣賞,色彩的視覺效果等方面,都能傳遞信息,給學生一個美的享受,從而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