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良好習慣

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良好習慣

2024-07-31 閱讀 8835

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山西省芮城縣縣南小學白茹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書對每個人都是受益匪淺的。一本好書,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它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它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它豐富的知識引導人,以它高尚的情操陶冶人。尤其多讀中國文學很有必要,讓每個人都會從中感受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熏陶。

一、閱讀對教師、學生的重要性

讀書,能讓人長見識、明是非、堅心志。教師讀書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學生讀書可以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綜合文明素養。讀書,應該成為學習型教師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師才能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熏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書的老師怎樣拓展課堂的知識,怎樣用生動活潑的內容啟發學生的心智。顯而易見,教師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把淵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帶學生跨入思想更高的境界。

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品質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閱讀。閱讀有“課內”和“課外”之分。對課內閱讀,每個語文老師再熟悉不過,對其重要性及意義不言而喻。其實,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更為重要。課外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擴大視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課外閱讀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課內閱讀無法替代的,課內閱讀是有限的,課外閱讀是無限的。沒有課外閱讀,僅靠課內閱讀那點知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將無法形成和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從中汲取了文中的精華,從而掌握了更多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寫作能力大大提高。

“華羅庚數學邀請賽”金獎獲得者陸昱在回答他成功的秘訣時說:“我只是在課堂知識掌握的情況下多看些課外書籍,什么知識性的,趣味性的都看。”可見,有益的課外閱讀會讓你在語、數等方面出類拔萃。不僅如此,課外閱讀也會讓人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本領。而課外閱讀恰恰為我們學生開啟了一扇了解社會的窗口,且潛移默化地完善我們的思想。

簡單的說你去看看一個讀過書的和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從最基本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上就有區別;在遇到問題時候,兩人的看法也不一樣,觀察的重點也不一樣,所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每本書都有她的精華,舍棄糠糟,吸取精華,你會變得明智聰慧而豁達。

也許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功課那么多,作業要完成,哪有時間看書?其實時間就是海綿,只要你肯擠時間來讀書,就不愁沒有時間。

二.閱讀可以積詞習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要徑

閱讀中更重要的是學習語言、語匯和句式。人們在寫作中遇到的最實際的問題是“苦于無詞”。而閱讀卻為學習寫作的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言寶庫。

當然閱讀還可以幫助我們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比如閱讀古代散文,可以吸收他們的思維方式,說理和抒情技巧等方面的寶貴經驗;閱讀史傳作品和文言、白話小說,其中的敘事、寫人技巧等方面值得學習寫作的人去借鑒;閱讀近代典范白話文作品,更會直接受益。比如我們讀魯迅的《祝福》可以學習其倒敘方法,讀錢鐘書的《圍城》可以學其修辭方法,許地山《落花生》可以學剪裁……如此等等。因此,要提倡學生要多讀優秀作品,揣摩它們的方法技巧,因為“一個偉大的作家的作品都向我們顯示或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寫和不應該怎么寫。”

篇2: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良好習慣

培養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美臺中心學校陳小鳳

什么是習慣?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的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可見,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備,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現就自己平時的一些做法闡明如下觀點: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每節新課之前,我都會布置學生預習明天要上的數學內容,重要的地方自己標一標、畫一畫,有疑問的地方做出特定的標記,通常我會利用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去預習,然后讓學生試著解決相關問題。課前的預習能夠讓學生自覺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再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從而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預習習慣的培養,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還能節省一些課堂學習時間,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比如,在學習《認識百分數》一課前,我布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什么是百分數?2、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3、收集一些含有百分數的信息,試著了解所收集的百分數的含義。由于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那節課學生表現得非常精彩,課堂參與率極高,效果當然也非常好。

復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緩慢。因此必須及時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加以強化鞏固,降低遺忘率,同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能系統整理相關的知識,使這些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

認真聽講是學好數學的第一步,認真傾聽別人的說話,既是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尊重別人的一種文明表現,培養傾聽習慣,是提高學生接受信息、汲取知識的效率的重要保證。

篇3: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而且現代教育的要求是"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隨著嚴禁教師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隨著家庭子女的減少,隨看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等因素,學生變得非常浮躁,課堂上顯得隨心所欲,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更談不上潛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了。奧維說:"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么神通廣大。"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以下幾種習慣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要真正達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傾聽與表達共同組成了與人合作交流的基礎。可見,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是何等重要。“樂于傾聽”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個學習習慣。在學生上課時,他們要傾聽老師的講解、提問,還要傾聽同學的交流、發言;要針對別人的意見作進一步的研究或質疑,前提是在別人發表意見時要虛心傾聽。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教師說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們紛紛舉手,高聲嚷叫“我來、我來”,沒叫到發言的同學,就很沮喪地放下手,根本不聽其他同學在說什么,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到:“錯了,錯了……”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在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說著自己的話……不會傾聽的學生比比是,甚至有的根本不愿意傾聽同學、老師的語言。這樣導致了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松散。因此,課堂交流時,教師首先應專注傾聽,做學生的楷模;其次,教師還要善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當同學在發言時,教師要激勵學生認真聽、認真想,比如:"學會傾聽,你就學會了學習。""學會傾聽,有益的知識將盛滿你的智慧儲藏室。""會傾聽的孩子是最優秀的鑒賞家。".......還可以采用一定的“誘導模式”。比如:“他(她)讀得怎樣?”“這樣回答完整嗎?為什么?”這樣將學生推上評判席,逐步養成善于傾聽的習慣。在“聽”的培養中,教師要不吝嗇贊揚,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都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促進學生認真聽講。另外,每周評選“專心聽講之星”,以鼓勵學生繼續努力,讓他們意識到專心聽講是自己的責任,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這樣堅持下去,學生一定能夠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一顆靈魂可以在傾聽中發現、欣賞、和擁有另一顆靈魂的快樂。一顆靈魂也可以在傾聽中感悟、理解、和體會另一顆靈魂的痛苦。學會傾聽是小學語文的第一課。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善于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同學發言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