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2024-07-31 閱讀 1833

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信息技術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載體,已經與其建立起了密切的關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已顯得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促進著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我們教師,應該順應新課程的理念,引導學生走出過去的傳統的課堂,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開展自主性學習。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是本文所積極探討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學習

二十一世紀是屬于信息的新時代,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以迅雷之勢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它對我們的教育活動也產生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單一的書本知識傳授。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全面培養,例如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又具有以下特點:一、開放性。現代信息技術將傳統的狹小的教育空間變得開放了,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資源共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方便查閱和使用的資源庫,提供了豐富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二、合作性。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學生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更好地合作,除了課堂的交流,更能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利用網絡等工具進行交流,更方便也更快捷了。三、靈活性。傳統的書本學習方式被打破,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能更靈活地運用和支配了,不用更多地受限制。可以說,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型的學習的探索和實現,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與之結合。

但縱觀現在的教學情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還停留在很初步的階段,甚至有的地方、有的老師的多媒體教學還僅僅是為了所謂的公開課、示范課而做的一場表演,教師是為了表演而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演員”,而學生呢,僅僅是一群觀看表演的觀眾,并沒有很好地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還處于探索的階段,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參考。那如何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入手:

一、優化環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動態性、生動性等優勢,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和有趣。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利用現有的條件,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進行組合、優化,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文本教材和電子教材有機結合,將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有機結合,實現個性化學習,超前性發展的目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是要有可供學習的環境、資源以及相應的能力。

二、更新觀念、提高技能。

在信息技術引入課題之前,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授者,是學生課堂知識之源,甚至是主要的知識來源。這一傳統模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展。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融入,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開始多元化,思維更寬泛,個性化更強,舊有的課堂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學生的需求,這讓越來越多的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轉變。我們認識到,當代教育應該“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我們教師只是學習過程的一個環節,我們不應該起主導作用,應該起的是幫助和引導作用,以往的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應該還給他們,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更是我們展現自我能力的一個契機,是對我們素質的一個新的考驗,逃避和抵制不應該屬于我們當代的教育者。我們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地運用信息技術于教學活動中,主動迎接挑戰,為自己的教學事業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篇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梅河口市實驗中學焦淑芝

【摘要】在信息社會大背景下,以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學得到足夠的重視。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但是現今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過分重視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卻忽視了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科特點,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的發展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它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與機會,還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本文試從這一角度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人的發展,所以只有自主學習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自主學習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取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個性化,在這種個性化的學習中,學生的個性也會得到充分發展。自主學習能夠發展學生的個性,而個性與創新是密不可分的,個性的核心就是人的創新精神與創造性能力,個性的發展是創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說自主學習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一、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設置導學提綱。

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

篇3:信息技術與課程互動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更真實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互動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更真實

[內容提要]信息技術與學科的綜合和相互滲透,已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傳統的教和學的模式正在醞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教育將對現存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本文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把聽、讀、說、寫融為一體,不僅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沃土,還是學生合作交流的樂園。因為互動教學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互動教學也是學生自讀自悟的沃土,互動教學是實現學生自主建構的有利場所。它為學生自主學習,自感自悟提供了有利的資源。它讓學生“自主”學習更真實。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互動教學;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來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1)因為這種“互動”教學方式的實施將會對小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相比,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方面,更具特殊意義。過去的歷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現,突破了課堂狹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鍵盤、鼠標的觸擊更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參與歷史的感受。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新大綱》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即自主閱讀。(2)媒體教學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自讀自悟”正是這句話精神的體現。

首先,互動教學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比如,在學生閱讀時適時的鼓勵、表揚、贊許,使學生體驗到閱讀成功的喜悅,也會使學生激發興趣,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借助拼音閱讀速度慢,容易使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只愿聽別人讀。教師要根據新教材中兒歌和圖畫的優勢,把它們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課堂上以這種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誘發學生閱讀愿望,當他們讀完兒歌后,便及時夸獎:“看,你今天又學會了這么多的字,真為你驕傲。”“瞧,你讀的多棒!”等。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特別是學有困難,讀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及時發現其閃光點,多加鼓勵,贊許,使其有勇氣去閱讀,并體驗到會讀的喜悅。我教學中曾遇到這樣一位同學每逢讀書眉頭緊皺,愁眉苦臉,后來教師單獨與他談話,鼓勵他參加朗讀比賽,并且輔導這位學生一篇瑯瑯上口的短文。后來他會讀了,并參加班里的朗讀比賽,同學們大吃一驚,隨后報以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他的閱讀能力提高了許多……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建立教學資源庫時,搜集緊扣教材范文主題的文章。根據學生的興趣、習慣、方法等因素,多方創設計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網絡教學環境。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在網上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等等。多媒體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的《回聲》一課的教學中,上課伊始教師先播放《山谷靜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靜悄悄,誰在把鼓敲?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