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媒體運用要適當適量恰到好處
對多媒體的運用要適當適量恰到好處
陵川縣附城小學張三莉
摘要
現代傳媒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即現代教學技術。把多媒體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中進普及和應用,提高教學質量,也是當今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適當、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輕松地突破重點和難點,而且還可以創設情景,有效地促進學生感知知識與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多媒體改革小學語文教學適當適量
電教是指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媒體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媒體教學。現代傳媒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即現代教學技術。把多媒體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中進普及和應用,提高教學質量,也是當今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
多媒體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靜止的圖像動起來,更加具體地反映學生的思維過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靈感,開闊思維,使傳統和現代化媒體相互滲透、補充,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是不是教學中什么時候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怎樣讓多媒體在教學中用得恰當有效呢,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淡以下觀點:
一、多媒體運用要適當。
語文教學重點是導入、講授、總結。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抓住重點,找到突破點,感情爆發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渲染。
1、運用媒體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特級老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年,當時,多媒體并不普及,特別是落后的鄉村學校就更難見到運用多媒體設備。于是我就找一些圖片,磁帶來用在課堂上。記得那時我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用《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這首歌來導入,歌聲中我聽到許多聲音跟著和,還高興地左右搖頭,他們在歌聲中確實體會到自己的幸福,但歌聲一停我說:“在地球的另一邊,遙遠的丹麥,有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小女孩,整天吃不飽,穿不暖,還得在大雪紛飛的夜晚在大街上賣火柴來養活自己的父親,同學們,你們想認識這個小女孩嗎?”我看到同學們的表情立刻嚴肅起來,之后的整節課同學們都充滿了對小女孩的同情,沒有一個調皮搗蛋的。
我在教學《趕海》我課的時候,文中開頭引用了《大海啊,城鄉》這首歌的歌詞,但我沒有用它來導入,我直接選了一首歡快的兒歌《趕海》來作導入,同學們歌聲中了解到趕海的趣事,于是,急于想從學習中去體會趕海的樂趣。
2、講授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幫助理解。
記得我在以前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我畫了一幅圖,標出魏、蜀、吳的位置,河流的流水方向,以及當天的風向,用投影儀打出,然后用做好的小船模型進行演示,當時的影像就在學生的腦海里清晰起來,學生對這段理解得很好。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創新教育
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創新教育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馬鳳玲
【摘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重視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與生俱有的,但只是潛意識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培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應用廣泛、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積極和諧、探索創造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都能愉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教學演變成為“一言堂”,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滔滔不絕的灌輸著知識,無論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無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成為了教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這樣的教學輕易的扼殺學生個性,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沒有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就成為了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必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世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創設有聲的情景,讓無聲變有聲;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創新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并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場景或照片資料與學生所學新知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實物投影把學生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和學生探索創新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可以在學生練習或小組討論時放一曲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以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的思維會像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原野中縱橫馳騁,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不但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且更加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保留著一些離學生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就能彌補不足,將生活與知識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生活中便有知識,增進興趣,激發活力,更有效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