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裝備發展現狀和科學管理方法
淺析教育技術裝備的發展現狀和科學管理方法
摘要:教育技術裝備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為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可供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有選擇地使用的所有專用和通用設備器材的總稱,簡稱為教育裝備或裝備。重視和加強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提高教育技術裝備水平、促進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快速發展不僅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強教育發展后勁、增強教育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是辦公質優、群眾滿意、實現教育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在開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采購的教育技術裝備的質量不高、價格較貴和采購周期長,已經具有的設備未充分的利用和科學的管理。
關鍵字:教育技術裝備;采購;科學管理;充分利用
一、教育技術裝備國內外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行各業,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的發展。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主席德洛爾(JacquesDelors)在題為《教育
篇2:教育技術裝備發展現狀和科學管理方法
淺析教育技術裝備的發展現狀和科學管理方法
摘要:教育技術裝備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為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可供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有選擇地使用的所有專用和通用設備器材的總稱,簡稱為教育裝備或裝備。重視和加強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提高教育技術裝備水平、促進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快速發展不僅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強教育發展后勁、增強教育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是辦公質優、群眾滿意、實現教育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在開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采購的教育技術裝備的質量不高、價格較貴和采購周期長,已經具有的設備未充分的利用和科學的管理。
關鍵字:教育技術裝備;采購;科學管理;充分利用
一、教育技術裝備國內外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行各業,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的發展。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主席德洛爾(JacquesDelors)在題為《教育
篇3: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及其整合在農村中小學發展現狀分析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其整合在農村中小學的發展現狀分析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正在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這種變革促成了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也促使教師必須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并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與模式有自己的認識和經驗總結。本文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模式,和農村中小學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的現狀與解決策略談談自己的粗淺的認識。
關鍵字: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農村;現狀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從全球范圍來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作為處在信息技術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的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對其有深層次的認識,并在現有教學資源環境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其他學科教學的作用,通過實踐不斷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與意義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令人關注的話題之一。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我國電教開拓者與奠基人南國農在他的《信息化教育概論》中提出:“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與課程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各要素中,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態、主要的教學媒體。也可以說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1】。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
為什么當前教育改革要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呢?通過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應用,所起的作用已經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1)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為課程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手段,使得教學形式多樣化,恰當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幫助教師教學,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提高備課質量和節約備課時間,從而有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活動中。(3)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幫助學生學習,所謂信息素養是指清楚地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和利用及交流信息的能力,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進行更有效的學習。(4)促進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一節課中將相關的其他課程內容有機的融合到一起,跨越了學科界限,達到了各學科共贏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
在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與教學的總體能力目標是一致的,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但對于不同學科,信息技術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南國農先生在他的《信息化教育概論》中提到,“由于整合目標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3種基本的整合模式”,【1】分別是本位型課程模式、輔助型課程模式和研究性課程模式。其實講通俗了分別是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工具和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