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翻書》作文教學反思
《筷子翻書》作文教學反思
李白堅教授編寫的《筷子翻書》學案作文,形式新穎,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詞語積累,學生敢于說,樂于寫,課堂氣氛活躍。本次執教了李白堅教授的《筷子翻書》學案作文,我受益頗多。
1、相信自己,相信學生。
正如李教授所說,我們的學生很棒,我們作為老師一定要相信學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給學生講太多,講的越多,學生的依賴性越強。久而久之,學生就是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了。所以,本次執教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對照學案學習,適時地檢查一下學生看學案是否仔細,是否看懂。按照本節課來看,四年級學生已經有很好的自學能力了。所以,課堂上老師就不需要說太多“廢話”,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給學生學習更多知識,也可以給學生補充更多課外讀物。
2、充分挖掘學生掌握的詞匯。
原來一直以為小學生經歷的事情較少,大多數學生讀過的文章也較少。所以,總認為學生掌握的詞匯也較少。但是本次給學生上課,才發現原來學生腦海里有那么多詞匯,只是平時缺乏正確引導,沒有被充分挖掘。當學生看學案的時候,完全把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讀學案,了解學案的內容。這一過程讓我明白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遠遠超過自己的預料。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
3、文章不需要過分修改。
任何人在作文的時候,都會有語句不通順的現象,更不用說四年級的小學生了,都是需要有訓練的過程。有的人會感知,卻不會思考;有的人會思考,卻說不出來--壺里倒餃子;有的人說得很不錯,卻不會文字表達。
三年級的孩子的這個“物-意-言-文”的轉化水平,當然更成問題,而這正是我們語文老師要做的工作--也許所謂“語言的工具性”,就是要為學生打通這四個方面的關節,這四方面做好了,習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孩子作文只要文從字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像大學生修改論文一樣,需要推敲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標點。
4、孩子們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口里如何說,手里就如何寫。
剛學習作文的學生作文中出現口語現象并不為錯,很正常,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能把自己心里想的話寫出來,就很不錯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見識廣了,慢慢接觸書面語多了,閱讀加強了,語言文字自然會發生改變。通過了解,平時的閱讀量非常多,很愛讀書的孩子寫出的文章不僅文從字順,而且語言優美。所以說,孩子的閱讀豐富了,語言文字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還指出:“第二學段開始‘習作’,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我覺得既然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應該重在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那么,老師最重要的指導手段,就必須是鼓勵、表揚和驚嘆,是在道義、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和幫助,就必須減少或者消除指責、遺憾和嘆息,不必要在寫作技術上做過高的和過度的要求。
學案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寫文章之“前”的教學誘導過程,而不是學生開始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學輔導工作;我們致力于學生文字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學生思維的發生狀況;我們運用的是學生已收取在大腦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給學生通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的觀察現時攝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我們依賴于學生開始寫作時的理性思索,而不是寫作醞釀時的感情積聚。而生活作文教學模式注重教會學生“攝取生活素材”的本領,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正因為有案可循,所以學生寫得輕松,寫得靈動。
篇2:作文教學反思:一次沒上完的作文課
作文教學反思:一次沒上完的作文課
上周那次作文課,我練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景練習,兩堂課的時間,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連草稿都沒完成,完成了草稿的,質量較高的也是寥寥無幾。自那以來,我對這種訓練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寫作指導不應該只是作文課才講,應該是滲透到平時的每一節語文課中的。像上周這一次大作文訓練,我們是練習寫景,其實我們的第一組課文全部是寫景的。每篇課文其實也都有寫景的順序和抓景物的獨特之處來寫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卻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注重利用課本這個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也沒有順道在學完一課之后就通過寫作練習來加深對這種寫作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以至于到了按本單元作文訓練要求來寫作的時候,學生似乎還才聽說什么寫景順序、抓景物的獨特之處等說法,這樣自然寫作起來就像“擠牙膏”了。而作文課應該把重點放在講評學生平時日記的好與壞,得與失,以及通過全班同學一起來討論研究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來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作文的上本應該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突兀地來這么一次看似跟本組課文有關,實則卻脫節的一次作文訓練。
第二,我突然要求學生兩節課當堂完成一篇大作文,并且還要帶上老師作文指導的時間,是因為曾聽一位老老師講過她以前的訓練方式,就是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草稿一般都只讓他們花第一節課的一半時間來打,到第二節課,就都要求開始謄正作文了。但是我卻沒想到,我這是沒有結合學情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式的借鑒。因為我們的學生現在才剛入四年級,他們正式進行作文訓練的時間就是一年(一、二年級都是寫話訓練),而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師所講的做法是大概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是為了讓他們在畢業考試的時候不至于因為作文時間把握不好而導致考試失誤。我現在四年級剛一開始就要求他們這樣做,實在有點揠苗助長之嫌。所以,這種方式暫時是肯定不可取的,就算要當堂完成,肯定也還是得讓他們事先打個底稿。
第三,寫日記這種方式不可棄,還是得重拾起來,或者至少應該保留寫周記的方式。每周結合課文的學習,寫那么一、兩篇回家作文是完全有必要的。怕抄襲,也得另想辦法。而且也還有課上當堂練筆這種方式,以及以前同事的限寫本班級范圍內的題材等方式來杜絕抄襲。總之,想通過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來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效果,那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是時間不充分。老師指導不充分,學生思考不充分。二個是表揚、鼓勵不足。學生寫作重在激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尤其是小學生,如果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強制他們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無異于殺雞取卵,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而我們的當堂作文教學,事先沒有寫底稿,當然就發現不了好文章,而下次作文練習又沒有時間來講評作文,所以導致學生好的習作都淹沒了,學生盡管寫出好的文章卻得不到贊賞,而寫得不好的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因為沒得比較啊,老師也沒有指導他們去分析好與不好的區別在哪里啊,所以學生就越來越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這種當堂訓練不但不能激起寫作的興趣,反而會扼殺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導致再也不愛寫作。
所以,今后的寫作,我認為我還得多想一些辦法來調動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可以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入手,閱讀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讀了好的文章和好的書就要給機會給他們去表達,讓他們一起來分享每個人的讀書的收獲。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感悟。然后,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要建立一個比較健全的表揚和鼓勵機制,讓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得到最大的贊賞,讓每一位學生都把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當做是一種自身的需要,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習作訓練的目的。
第四,無論是上閱讀課還是寫作教學課,我都應該盡量讓自己感情豐富一點,沒有感情的課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的。
篇3:蕾培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蕾培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作為一個六年級的學生,這個方面的素養是必須具備的。但是,往往有些學生由于對學習的厭惡,對書籍的“敬而遠之”,懶于動筆,寫作能力總是達不到要求。還有些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但不知如何付諸筆端。六年級學生面臨“小升初”考試,這樣的學生怎么去面對?而寫作能力的培養又不是一蹴而就的。為讓學生對小學階段的作文有個全面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寫作能力,我在六年級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做了如下工作:
1、整理作文體裁,確定寫作素材
小學要掌握的作文類別可分為記實作文(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等)、想象作文、應用文(建議書、書信、畢業贈言、請假條等)。每種體裁我都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優秀學生互批互改,中等學生由家長批改,其他學生由我單獨面批面改。
2、加強具體描寫的訓練
直到六年級,還有學生作文在記流水賬。我曾在一個學生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放學后,我回到家里。媽媽在做飯,我喊了一聲“媽!”媽媽問我:“作業做完了嗎?”我說:“做完了。”我把書包放下,對媽媽說:“媽媽,我能出去玩嗎?”媽媽說:“好,你去吧。”我就出去找朋友玩去了。這樣的文章想表達什么呢?看不出來。這樣的文章有任何寫作技巧嗎?毫無。我問學生寫這件事是為了突出什么?學生說是想寫媽媽辛勤勞動。既然這樣,就要以媽媽為主進行描寫,寫她是怎樣為家操勞的。這一段應該這樣修改:放學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媽媽在做飯。(媽媽是怎樣做的?臉上的神情怎樣?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我喊了一聲媽,(媽媽當時的表情如何)媽媽問我:“作業做完了嗎?”我回答說:“做完了。”(這時媽媽是怎么做的?)......
通過多次這樣的訓練,讓學生知道從哪兒入手,要進行什么描寫,爭取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
3、重視開頭、結尾。
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還要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開頭和結尾要點題。小學生學過的許多課文前后照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燈光》、《十六年前的回憶》等。小學生可借鑒這種方法。例如寫《我的老師》,不要開始就舉例寫老師的某件事情,可用文字引入。“人的一生中,遇到過許多老師。或情同知己,或形同陌路,而遇到一位好老師,則是一生的幸運。我慶幸自己,在小學期間遇到了這樣一位好老師。”結尾再總結直抒胸臆:“她真的教會了我許多,直到現在,我還深受她的影響。每一次,當我犯錯時,我不會逃避,而是主動的去承認這個錯誤并盡力去彌補它。她讓我明白了怎樣做人,如何用高尚的人格去贏得別人的尊重!她不僅是我學習上的啟蒙老師,她更是我人格上的啟蒙老師。謝謝你,我的好老師!”這樣寫比光記述老師的事例更飽滿,感情抒發更強烈。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還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