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屋》美術教學隨筆與反思
《童話屋》美術教學隨筆與反思
課程改革給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改變過去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加入了更多的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才算好?如何更好的把小組合作融入課堂中?
我在二年級課程中,選取童話經典之作《童話屋》,引導學生觀看童話視頻,并復述這個故事,“白雪公主真可憐呀,被惡毒的王后趕出了王宮,成了無家可歸的孩子了。她現在又冷又餓,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你們愿不愿意幫助她呀?”然后,設計一組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們準備怎樣幫助她呀?是不是要幫她建一個家啊?這樣的提問使學生明確了參與的方向,又激勵了學生參與的動機,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造房子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將白雪公主的生活與自己的生活所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有房子住、有爸爸媽媽老師的關懷是多么的幸福,進而產生對白雪公主的同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情感教育,由同情升華到主動幫助。孩子們都是有愛心的,大部分孩子馬上就想到了在冬天,天氣很冷,得馬上給白雪公主造一幢房子。于是,我順其自然,帶領大家進入為白雪公主造房子的環節。
我先是創設問題:同學們,你們想送給白雪公主一棟什么樣的房子呢?然后啟發學生想象用什么來造房子,用木頭、用石頭、用硬紙、用泡沫等等。然后,再問孩子造什么形狀的房子好?是圓的、方的、三角型的?再激發孩子想象自己的小組要造什么樣的房子。通過這樣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情高漲,都在極力思索提出的問題。在看、思、聽、說、做的過程中,自主性進一步得到了充分發揮,課堂精彩生動。孩子們先是“看”一些關于小房子的模型,目的是打開思路,幫助他們做出更漂亮的房子。“看”后,是短暫的“思”,讓學生們思考怎么去造房子。下一步就是“說”,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事先對“做”有一個理性的思考。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互教互學,互幫互促,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得到了心理的滿足。教師以傾聽為主,適時適量提示,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或突破難點,將課堂引向深入。
最后,學生進入自己創作的階段。我加強巡視,每走到一個組邊,都給他們相應的指導,啟發他們想象:花和樹該怎么做呢?怎么做房子的欄桿呢?很快,學生們就造出了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的小屋。根據同學們造的房子,我再發問:大家設計的門和窗戶都是方形的,還能不能設計其他形狀的呢?于是學生們又廣泛討論,動手修改。然后,讓學生欣賞每個小組建造的小屋,一邊欣賞一邊啟發問:大家為什么要建造這樣的房子呢?在大家回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怎樣欣賞他人的作品,怎樣欣賞美術作品。最后,我放起了歌曲《小小世界》,和學生們一起唱唱跳跳,共同慶祝為白雪公主建好了房子。課程就在歌聲和舞蹈中結束。
通過這堂課,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認為在低年級美術課中,通過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讓兒童身臨其境進行獨特的猜想、想象與創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童話情境,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并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于“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
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童話故事,故事中的情景對他們來說有強烈的吸引力,所以在課堂導入中,我利用講故事、看視頻來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這一濃厚的興趣又調動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發現,雖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些錯誤,但我認為,有主見的失敗優于有依賴的成功。后來,學生經過互相探討觀察到的房屋的形狀、顏色、用什么材料建成的房屋等這些現象,都足以說明學生內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證明進行情景導入教學是正確和高效的。
二、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合作互動”的學習
本課中,我以白雪公主為引線,以給白雪公主建房子為主線。提出以下問題:
(一)白雪公主被趕來了,沒有房子住怎么辦啊?我們一起為她建個家好不好
(二)你們要為白雪公主建一棟什么樣的房子呢
通過這些問題,創設了生動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合作互動”的學習,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并建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提高。小組合作進行剪裁,合作繪畫,這些設計環環相扣,整個課堂高潮迭起,學生興致高昂,每個學生都真正動了起來,積極參與到為白雪公主造房子的活動中來,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參與意識,效果非常好。
美術教學應該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美術形式去表現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當然,在我的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以后,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
篇2: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美術教學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教學才是真正適合低學生發展的呢?怎樣上好低年級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一次次試圖在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美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
我覺得運用賞識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哲學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我在孩子作業本的背面都會寫幾句激勵性的評語,比如:“你真棒!”“進步了!”“小畫家”等。學生畫的更認真了,還會經常和別人比“誰的星星多”。教師的贊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教師的贊美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低年級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更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
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需要老師用心地呵護。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體會到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誼,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切目標的實現,必須以愛為基礎。或許在這方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表現地更加小心細致。結果一年級的學生更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每當我走進教室,孩子們便會興奮地歡呼“耶”!在孩子們那活潑又充滿稚氣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的反應讓我了解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體驗快樂。讓學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
篇3:《卡通畫》美術教學反思
《卡通畫》美術教學反思
本課是欣賞評述與造型表現里兩大學習領域相結合的美術課,力求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卡通畫進行造型表現,開展美術創作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可以說,卡通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十分喜愛卡通畫,尤其是現在的兒童更是在卡通世界里成長的一代。孩子的衣、食、住、行,無處不與卡通畫相聯系,“生活是創造的源泉”,這一切正是學生學習本課的生活體驗。老師的教學則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深入去了解卡通,知道卡通的特點,去改卡通形象、去變,在變化中求創造,創造出具有自我個性的卡通形象。而本節課上學生變化的卡通形象真可謂生動有趣、活潑可愛,造型獨特。令我大為驚嘆!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我覺得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欣賞引導到位。我采用的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進行了欣賞、交流、比較,學生視覺得到了享受,思維得到了開拓,知識得到了掌握,情操得到了陶冶,創造出來的作品當然優秀。
整節課中學生欣賞了大量的作品,但我并不是沒有目的讓他們去欣賞的,我采用了欣賞感受、欣賞比較、欣賞交流等一些方法。欣賞一,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卡通作品,以此達到認識卡通,感受卡通,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欣賞二,一步步引導學生觀察卡通畫的色彩和造型的特點,找出卡通畫的主要特征,感受卡通畫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欣賞三,觀看卡通畫后出示小動物的照片,同時,我引導學生從形體上進行比較,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卡通的創作特點之一是“夸張”。欣賞四,利用簡筆畫和夸張的卡通形象比較,讓學生欣賞、評價,交流出改畫卡通作品的方法,然后出現一些具有特點的卡通形象如“多啦A夢”,“大角牛”,等讓其欣賞,學生進行了視覺美的享受,就會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卡通形象。這節課引導欣賞是主線,貫穿始終,環環相扣,逐步深入,目的明確,學生興趣高昂,創作出了富有個性的作品!
另外,在課堂教學當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我還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如了解卡通畫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之后,學生就會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處處到能見到卡通作品,也能嘗試應用學到的這些知識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于是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駕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這樣的方式上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