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童話》指導課作文教學反思
《編寫童話》指導課作文教學反思
童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文體,應該說童話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孩子們對童話也很熟悉,編寫童話學生易于表達,樂于接受,能夠欣然地學習寫作文。想象,是童話的突出特色。從古到今的童話都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童話。讓兒童張開想象的翅膀,這是編寫童話的核心和關鍵。本次習作是寫童話故事,因此,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引導學生有大膽合理的想象,不要人云亦云,是這次習作的關鍵,也是重點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寫作有了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主觀的能動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
一、故事引入:
開頭的故事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告訴學生要大膽地想像,想像很重要,要讓同學們知道這是一種能力,大師才有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那種好勝的心理占上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更愿意在眾多人的面前表現自己,這樣就順理成章地有想寫的意愿。
二、情境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征主要是具體形象性。情景教學法的使用符合學生的特點。本次習作在指導學生如何把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時,更能讓學生知道怎么大膽合理的想像,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想像思維訓練,在想像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怎么才算合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情感也調動起來了。表達的語言也豐富了,趁此機會指導學生如何使對話寫的更精彩。
三、范例模仿
三年級的孩子處于寫作的初級階段,所以我采用了,范例模仿的方法,讓大家共同構思一篇寫綠葉作用的童話,教給同學們提問法和自述法。讓同學們有法可循,不至于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但是這樣也有弊端,這也是我在作文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那就是指導太細就出現雷同的現象,大家都寫我舉的例子,指導不細了,一部分中差生就感覺不知道怎么寫從而產生討厭作文的心理。今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選擇材料上下了功夫,在前幾天我就有意的幫助一些孩子尋找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或生活常識,水的三太變化,像小雞是有耳朵的,駱駝的駝峰有什么用,毛毛蟲怎么變成蝴蝶......我也有意識地讓他們去讀了《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文章。做到選擇材料盡量不同,而使故事內容不至于相同。
四、互助合作。
孩子們的想像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在學生互說構思方法的時候就有的孩子在給其他孩子幫忙,補充使其故事更完善合理一些,我就聽到一個孩子告訴魏睿,一個魔法師告訴他的魔法,但是要有條件交換呀,那就讓零變得瘦些吧,把那個圓圓的身材借給他,所以0就變成現在這樣了。這樣學生傾聽別人發言,有利于成員之間取長補短,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五、評價激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適度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課堂上的評價目的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成為一種有效而又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評價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次習作指導課采用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諸多方法來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
這是我設計時的一些想法,我的理念是力求在這一節作文指導課上讓學生學會怎么合理想像,怎樣遣詞造句,如何連句成段,怎么構思成文。追求一個“實”字,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忍痛割愛去掉了冗長的導言和不必要的環節。
但是這節課結束后,無認真地反思了整個過程,還有幾點不盡人意。首先我的語言還不夠簡捷,還是有點不相信學生,有點做課的痕跡。另外有的訓練不夠扎實,有點流于形式。這是我應該教學中注意的地方,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讓學生得到的還是令人欣慰的。懇請各位領導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給我以幫助。
篇2:作文教學反思:一次沒上完的作文課
作文教學反思:一次沒上完的作文課
上周那次作文課,我練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景練習,兩堂課的時間,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連草稿都沒完成,完成了草稿的,質量較高的也是寥寥無幾。自那以來,我對這種訓練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寫作指導不應該只是作文課才講,應該是滲透到平時的每一節語文課中的。像上周這一次大作文訓練,我們是練習寫景,其實我們的第一組課文全部是寫景的。每篇課文其實也都有寫景的順序和抓景物的獨特之處來寫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卻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注重利用課本這個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也沒有順道在學完一課之后就通過寫作練習來加深對這種寫作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以至于到了按本單元作文訓練要求來寫作的時候,學生似乎還才聽說什么寫景順序、抓景物的獨特之處等說法,這樣自然寫作起來就像“擠牙膏”了。而作文課應該把重點放在講評學生平時日記的好與壞,得與失,以及通過全班同學一起來討論研究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來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作文的上本應該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突兀地來這么一次看似跟本組課文有關,實則卻脫節的一次作文訓練。
第二,我突然要求學生兩節課當堂完成一篇大作文,并且還要帶上老師作文指導的時間,是因為曾聽一位老老師講過她以前的訓練方式,就是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草稿一般都只讓他們花第一節課的一半時間來打,到第二節課,就都要求開始謄正作文了。但是我卻沒想到,我這是沒有結合學情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式的借鑒。因為我們的學生現在才剛入四年級,他們正式進行作文訓練的時間就是一年(一、二年級都是寫話訓練),而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師所講的做法是大概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是為了讓他們在畢業考試的時候不至于因為作文時間把握不好而導致考試失誤。我現在四年級剛一開始就要求他們這樣做,實在有點揠苗助長之嫌。所以,這種方式暫時是肯定不可取的,就算要當堂完成,肯定也還是得讓他們事先打個底稿。
第三,寫日記這種方式不可棄,還是得重拾起來,或者至少應該保留寫周記的方式。每周結合課文的學習,寫那么一、兩篇回家作文是完全有必要的。怕抄襲,也得另想辦法。而且也還有課上當堂練筆這種方式,以及以前同事的限寫本班級范圍內的題材等方式來杜絕抄襲。總之,想通過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來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效果,那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是時間不充分。老師指導不充分,學生思考不充分。二個是表揚、鼓勵不足。學生寫作重在激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尤其是小學生,如果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強制他們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無異于殺雞取卵,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而我們的當堂作文教學,事先沒有寫底稿,當然就發現不了好文章,而下次作文練習又沒有時間來講評作文,所以導致學生好的習作都淹沒了,學生盡管寫出好的文章卻得不到贊賞,而寫得不好的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因為沒得比較啊,老師也沒有指導他們去分析好與不好的區別在哪里啊,所以學生就越來越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這種當堂訓練不但不能激起寫作的興趣,反而會扼殺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導致再也不愛寫作。
所以,今后的寫作,我認為我還得多想一些辦法來調動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可以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入手,閱讀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讀了好的文章和好的書就要給機會給他們去表達,讓他們一起來分享每個人的讀書的收獲。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感悟。然后,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要建立一個比較健全的表揚和鼓勵機制,讓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得到最大的贊賞,讓每一位學生都把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當做是一種自身的需要,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習作訓練的目的。
第四,無論是上閱讀課還是寫作教學課,我都應該盡量讓自己感情豐富一點,沒有感情的課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的。
篇3:蕾培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蕾培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作為一個六年級的學生,這個方面的素養是必須具備的。但是,往往有些學生由于對學習的厭惡,對書籍的“敬而遠之”,懶于動筆,寫作能力總是達不到要求。還有些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但不知如何付諸筆端。六年級學生面臨“小升初”考試,這樣的學生怎么去面對?而寫作能力的培養又不是一蹴而就的。為讓學生對小學階段的作文有個全面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寫作能力,我在六年級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做了如下工作:
1、整理作文體裁,確定寫作素材
小學要掌握的作文類別可分為記實作文(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等)、想象作文、應用文(建議書、書信、畢業贈言、請假條等)。每種體裁我都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優秀學生互批互改,中等學生由家長批改,其他學生由我單獨面批面改。
2、加強具體描寫的訓練
直到六年級,還有學生作文在記流水賬。我曾在一個學生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放學后,我回到家里。媽媽在做飯,我喊了一聲“媽!”媽媽問我:“作業做完了嗎?”我說:“做完了。”我把書包放下,對媽媽說:“媽媽,我能出去玩嗎?”媽媽說:“好,你去吧。”我就出去找朋友玩去了。這樣的文章想表達什么呢?看不出來。這樣的文章有任何寫作技巧嗎?毫無。我問學生寫這件事是為了突出什么?學生說是想寫媽媽辛勤勞動。既然這樣,就要以媽媽為主進行描寫,寫她是怎樣為家操勞的。這一段應該這樣修改:放學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媽媽在做飯。(媽媽是怎樣做的?臉上的神情怎樣?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我喊了一聲媽,(媽媽當時的表情如何)媽媽問我:“作業做完了嗎?”我回答說:“做完了。”(這時媽媽是怎么做的?)......
通過多次這樣的訓練,讓學生知道從哪兒入手,要進行什么描寫,爭取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
3、重視開頭、結尾。
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還要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開頭和結尾要點題。小學生學過的許多課文前后照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燈光》、《十六年前的回憶》等。小學生可借鑒這種方法。例如寫《我的老師》,不要開始就舉例寫老師的某件事情,可用文字引入。“人的一生中,遇到過許多老師。或情同知己,或形同陌路,而遇到一位好老師,則是一生的幸運。我慶幸自己,在小學期間遇到了這樣一位好老師。”結尾再總結直抒胸臆:“她真的教會了我許多,直到現在,我還深受她的影響。每一次,當我犯錯時,我不會逃避,而是主動的去承認這個錯誤并盡力去彌補它。她讓我明白了怎樣做人,如何用高尚的人格去贏得別人的尊重!她不僅是我學習上的啟蒙老師,她更是我人格上的啟蒙老師。謝謝你,我的好老師!”這樣寫比光記述老師的事例更飽滿,感情抒發更強烈。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還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