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立足生活豐富積累

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立足生活豐富積累

2024-07-31 閱讀 7869

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立足生活,豐富積累

當前,小學生寫作文存在著不少問題:出色的作文卻不是心靈的真情流露,多彩的生活卻寫不出精彩的作文,教師作了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依然不會寫作文……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患了“近視眼”或“弱視癥”。讓學生在認識生活中提高寫作能力,通過提高寫作能力提高對生活的認識能力,則顯得尤為迫切。教師應優化作文教學策略,努力創設條件豐富學生生活,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生動地反映生活,使學生寫出生活氣息濃厚,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一、立足生活,豐富積累

讓生活開掘作文的源泉。葉圣陶在《作文論》一書中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充實的路走去,便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彼种赋觯骸靶W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達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等方面的積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生關注現實,立足生活,豐富積累。小學生豐富寫作積累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豐富習作素材的積累,二是豐富語言材料的積累。寫作是對自己的積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進。在小學作文教學策略中,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豐富積累,對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必然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1、開拓視野,觀察生活

習作素材主要來源于生活,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挖掘素材,積累素材。然而,小學生的生活范圍較小,生活經歷有限,日常接觸到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素材,例如一朵小花、一只小鳥、一處小景、一件小事、一點感想等,往往熟視無睹。況且,小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還處于幼稚的發展初期,認識生活的能力還很薄弱。面對以上“近視”、“弱視”現象,教師要啟發學生做有心人,多看、多聽、多想,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內外的小素材,指導學生觀察要有序,觀察要動腦,感悟身邊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所體現出來是與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并選擇其中有趣的或有意義的及時地積累下來。持之以恒,學生自會明白生活處處皆是景,生活處處可入文。

2、勤于練筆,提煉生活

在觀察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把感受深的事及時記下來:好事、壞事、喜怒哀樂、奇聞怪事等等。小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查可以采取兩種途徑:(1)準備“習作素材收集本”,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記錄下來,并定期按人、事、景、物進行集中歸類整理;(2)堅持寫“觀察日記”,觀察日記是指記錄人們對事物觀察所得的一種筆記,不同于一般日記,它要求真實,記錄的材料必須是自己親身觀察過或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情,自由放飛,富有情趣。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