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作文教學嘗試

小學作文教學嘗試

2024-07-31 閱讀 5366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嘗試

三亞市海棠灣鎮江林小學楊克往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盡管各種輔助資料鋪天蓋地,應有盡有;盡管老師耐心引導,但是學生還是覺得“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害怕寫作文”。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動腦、動口、動手和認真觀察,并學會積累詞匯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嘗試。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去把握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呢?我認為應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寫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最感興趣的事,并運用潛移默化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的興趣,這樣學生在創造情景美的同時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我們也應該多方面地考慮到孩子們所學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們喜愛的自然景物,激發他們說出自己親眼看到的真實情感,消除學生的恐懼感和自卑感,使學生自強自信,不怕說錯,敢于做駕馭語言的主人,敢于主動大膽交談。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平時的訓練。于是在教學中,我不斷鼓勵學生要敢于亮出自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現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針對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肯定。這樣以來,班里的情況大有好轉,每位同學都能暢所欲言,由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大家說,大家議。”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效果顯著。另外,我還利用地域優勢、自然素材,把孩子們生活中的趣事和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以及他們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豐富景象作為寫作內容,使寫作內容具有地區特色、生活特色和時代特色。因此我們應該把作文教學納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啟發他們由事物遷移到虛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觀察引起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充分調動和強化學生接受教育的信心。

另外,如何使學生學會積累詞匯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俗話說:“學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詩。”詩詞是語言精華的濃縮,書讀得多了,不僅有助于提高賞析能力,寫作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我認為,學生寫作文也無秘訣可言,無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積累語匯,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筆生輝。為此,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開展了“每日讀范文、記筆記”活動。這個活動堅持了兩年,現在學生作文的語言有了很大的變化,作文中的詞匯豐富了,文章也顯得流暢了。

其次,還應認真批閱。學生的勞動很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每當拿到作業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師給自己寫了什么,因此在批閱作文時不能總是“句子通順,內容豐富,中心明確”,這樣反而弄得學生很不明確。老師要從學生的用詞到句子,認真批點,指出精華所在,以及不足之處。好的句段要重點劃出,最后再從寫作方法上給以總結,給以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總之,作文不能草率,方法需要每位老師細心去探索。

人們常說,生活是寫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學生由于條件的限制,生活經驗有較大的局限性,為了讓學生間接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我指導學生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日講一個故事,每日寫一篇日記,每周讀一篇好文章。書報雜志刊載了大量的信息,學生讀書讀報不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況,還可以學到不少寫作知識。

在指導學生讀書讀報活動中,我還引導學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標題,記錄一些有價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學習、積累文章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讓學生從中領略到文章精美的語言和作者匠心的構思,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

實踐證明,現在學生的生活規律雖然還是往返學校、家庭和社會,但他們的見識更廣了,知識更扎實了,語匯更豐富了,學生把寫作文當作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了。

作文,教學

篇2:小學高年級作文有效教學嘗試

小學高年級作文有效教學的嘗試

定安縣第一小學胡紹勝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既是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的主要陣地。到高年級,寫好作文的學生還是太少了,甚至不少學生還是談文色變,寫出的作文內容貧乏、結構混亂、語言不生動,使教師為之焦慮不安。如何使學生愛寫作文、寫好作文,本人在多年的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不斷地探究和嘗試。

關鍵詞:作文;教學;嘗試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既沒有定法,更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訣。在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既是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的主要陣地。然而,到了高年級,能寫好作文的學生還是太少了,甚至不少學生還是談文色變,寫出的作文內容空洞、結構混亂、語言不生動,使我們教師為之焦慮不安。如何使學生愛寫作文、寫好作文,我們語文老師不斷地進行研究和實踐。我在多年的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對此也做了一些嘗試。

一、結合生活,激發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搬硬套,胡編亂造,字詞不夠廢話湊,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這樣的文章,毫無中心可言。這樣的寫作,學生是應付了事,毫無興趣。要知道,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這“源頭”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在作文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我們可以按單元作文訓練的要求,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各種活動,例如,學雷鋒的活動中,可讓學生收集有關雷鋒的故事,唱雷鋒歌曲,學雷鋒做好事,留心身邊的“小雷鋒”。“三八婦女節”、“教師節”、“重陽節”等,可以通過各種慶祝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為學生寫作做了鋪墊。只有這樣讓學生深入生活,才能加深加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二、加強閱讀,積累寫作材料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啊,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常常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基于這樣的實際,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加強學生的閱讀。我要求每一個同學都有一本讀書積累本,并自己給一個名字。我鼓勵他們多讀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筆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書名、文章題目及主要內容;可以是自己的心得;可以是摘抄,比如:自己喜歡的詞語,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文質兼美的文章......我會不定期檢查孩子們的積累本,有時還利用班會課進行讀書交流,欣賞他們摘抄的好文章。我覺得,學生有了廣泛的閱讀,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輕松的事。

三、用心點評,增進情感交流

每次作文,學生最期待的就是老師的評價,希望老師在點評時給予肯定性的評價。我認為老師批語是師生情感溝通的載體,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情感空間,讓學生在批語中逐步進入樂于作文、善于作文的境界。因此,學生每次練筆之后,我都及時用心地為每一個學生寫好評語,引導他們善于獨立觀察、勤于思考、樂于表達,鼓勵他們從小養成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純凈的童心、天真的語言來描繪他們心中的世界。

作文評改批語的寫法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境界,我們在作批語時總是帶著一顆愛心,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在寫批語時我始終本著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原則,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盡量“多就少改”,按學生的思路順序去疏通句子、梳理思路、校正段落層次,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學生的想法。即便是批評也總是以婉轉的、商量的語氣來寫,如:“這里寫得不夠具體,是不是可以……。”啟發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容易接受,改過后再肯定成績,鼓勵每一點進步。至于對寫得較好的片段,及時鼓勵,從不吝嗇贊美的詞匯。記得曾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有感大自然的散文,這孩子細膩的情感,優美的文筆,讓我深受感觸,我在評語欄中寫上:字里行間流露著你的真情實感,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努力,你喜愛的文字一定會變成一個個鉛字,讓更多的人分享你寫作的快樂。肯定和鼓勵的評語,給孩子們寫作的信心和力量。我希望通過批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切的關愛與期待:當學生看到老師那么欣賞自己的作文時,他們會從中得到鼓勵,增強作文的自信心,對寫充滿興趣,作文水平自然會很快提高。

作文批語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梁,聯結著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師在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獲,與學生共享教與學的快樂。

四、展示佳作,推薦發表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我覺得,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孩子們唯一的老師。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應讓孩子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我把每次習作中優秀的作文在班中展示,讓同學們受到啟發,同時營造一種聲勢,讓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他們會這樣認為:這些優秀的作文都來自我們班的同學,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作文。這不僅讓作文寫得好的同學產生榮譽感,會期待下一次的成功,也增強了其他同學的寫作信心。對于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我還推薦發表。這幾年來,我班級里的很多孩子的習作陸續發表在縣、省的報刊上,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多大的激勵啊。期末,我還把班級優秀作文匯總,孩子們作文中的字都變成一個個鉛字,讓學生成為一個個作者,這班級作文集,凝聚著我和孩子們的心血和智慧,成了孩子們無聲交流的平臺。這樣,孩子們在習作的園地里體會到成功的快感,感受到寫作的力量。我相信,只要給予學生舞臺,給予長袖,他們必定善舞。

總之,作文教學教無定法,讓學生心情愉快地進入作文天地,我們要做的有很多很多: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相信有了我們的不斷付出,就會讓美麗在孩子們的筆尖流淌,學生作文的明天將會是一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