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資源》聽后感想
《中國的土地資源》聽后感想
一年一度的“鳳凰杯”教學競賽拉開了序幕,課堂上教師展示風采,學生張揚個性,校園里教研氛圍異常濃厚,整個校園生機勃勃。聽完鄧竹竹老師的《中國的土地資源》一課后,受到許多啟發,感觸極深。
1.整個流程清晰。鄧竹竹老師圍繞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先講“土地的利用類型和土地資源的特點”,在用地圖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規律”,最后分析“我國土地利用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路清晰,講解清楚透徹,突出課標要求。
2.注重讀圖教學。鄧老師在講授“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規律”時,設計一個合作研究,分組討論,由小組派代表上講臺邊讀圖,邊分析土地資源的利用受到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既突出讀圖教學,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又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張揚個性的平臺;既是老師的課堂,同時也是學生的舞臺。一舉多得,效果極好。
3.教學理念新。鄧老師在講授“我國土地利用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時,大膽地啟用事先讓同學們準備好的“調查實踐報告”,并通過優秀者做匯報,展示自己的成果。設計非常精彩。不僅增強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關注身邊的地理,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還樹立學生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此外,鄧老師的語言流暢、教態自然大方,也值得我推崇和借鑒。
中國,資源
篇2:《三角形面積》聽后感想
《三角形的面積》聽后感想
今天的中心校教研活動在嘉積三小進行,授課老師是黎老師,是這個學期才調到這所學校來,她教學五年級今年是第三年了,應該說是一位成熟的教師。在沒有上課之前,就已經看到老師在里面跟孩子在一起拼拼剪剪,也可以看出黎老師對這次活動的重視。由于三小正在進行校安工程,老師與孩子們是在臨時搭建起來的樣板房里上課,要是大熱天,里面是熱氣騰騰,要是下雨天,就能聽到一滴滴雨水在屋頂跳舞,可以說條件是相當地堅苦。
上課之前,我們來到教室,就已經看到狹小的教室后面排好一排椅子,孩子們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里面,伴隨著上課的鈴聲,課開始啦!
老師在這堂課中給人的感覺是很緊張,一方面可能是學校較小開展教研活動,面對陌生的老師前來聽課,會有一定的緊張;另一方面可能是課還沒有背熟,可以看到老師時不時地低頭看著教案。總的來說這節課還是達到老師預先制定的目標,基本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無論是一堂研究課,還是一堂平常課,只有對教材理解透徹,我們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這節課是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孩子們對于轉化的思想已經有了一定的鋪墊,在這節課上教師只要一句話“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習的圖形來求它的面積?”孩子們就很自然想到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也就是說在這里無需教師的出示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三角形這個環節,這個環節在這好象給人的感覺是老師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其實上過這堂課教師都知道,只要給孩子們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孩子們都會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是三角形,所以在這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出現這個環節。
數學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它的語言描述要非常的規范、嚴謹,否則會在課堂上誤導孩子們,有時我們抱怨孩子們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其實我們也要回頭瞧瞧原因在哪。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一直沒有說清楚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我們不能說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規范我們的語言。
情境的創設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是我們學習新知而去解決的問題,在這節課中老師以創設計算紅領巾的面積導入新課,當經過動手操作,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后,再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也讓學生清楚我們學習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一節課總會有一點點瑕疵,我們就是要一起研究讓它更好為孩子們服務。
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