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導主任公開課活動評課聽后感
上周各教研組結合課題研究組織了公開課,聽了部分老師的公開課,每堂課都有亮點,值得學習借鑒,但也有很多需要反思和改進之處。就這次聽課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授課教師能夠精心準備,能結合各自學科特點,廣泛收集資料,深入挖掘教材,注重學法、教法研究。從課前導入,目標設置,課堂組織,傾聽、點撥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角色轉換得以體現。于麗珍老師的語文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過程流暢,無論是導入還是過程銜接,語言簡明精當,具有導向性、啟發性和鼓動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郭法老師的語文課設計新穎,能抓住重點處理教材,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問題,講述自己和母親的故事鏈接生活,給學生較強的感染和啟發;員榮老師的數學復習課,目標明確,訓練形式靈活多樣,學生課堂練習的積極性高,達標反饋效果好。還有王艷芬老師的英語課、張宏宏老師的數學課大膽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注重學生個體展示又突出小組合作學習和幫扶,還課堂于學生,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總之,教師們的教學觀在不斷轉變,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探究使課堂向更有效的方向推進。
但是個別授課教師仍然沒有走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主講、學生主聽,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較差。也有個別教師備課不充分,目標設置過多或無教學目標,課堂容量太大,時間安排不合理,結構冗雜,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表現在語文課學生讀的時間少形式單一,也缺乏教師對學生讀的指導;數學課缺少必要的課堂反饋作業,作業漸進性和層次性不明。還有個別教師的基本功不扎實,對教材還不夠熟練、教材使用不當、教學語言不簡潔不規范、缺乏應有的教學機智等,有待加強和提高。
思考和啟示:用學習積累經驗,從實際出發,把學到的理論和經驗結合到課堂上,用課堂豐富理論和經驗,然后再回到課堂中。從小處著手,注重課堂的細節,多記錄典型的教學事件和對事件的思考和感悟,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從而改進課堂教學讓每一堂課更有效。
篇2:小學語文公開課《美麗彩虹》教學評課稿
聽了蔣雪紅老師《美麗的彩虹》一文的教學后感觸頗深,教者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圍繞著“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這一目標展開,我以為這節課的特色正在于將“激趣、想象、互動”等各個環節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如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充分放手,讓學生從彩虹的景象說起,不斷發掘,不斷深入,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游戲識字步驟,從字音入手,在整個文意這個大背景中理解字義和詞義,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平穩過渡,尤其在識卡記字這一環節中,更是讓學生全員互動,從整個教學氛圍來說,這里的互動已不僅僅是學生本身,而是整個知識內容與學生思維的多層面互動,從而突出了一個“活”字,自然這個“活”的內容也就寬泛了,既是課堂氣氛的活,也是知識內容的話,這正體現了語文教學這一學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