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公開課中才能靈活有效處理課堂中動態生成

在公開課中才能靈活有效處理課堂中動態生成

2024-07-31 閱讀 8797

在公開課中怎樣才能靈活、有效的處理課堂中的動態生成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通榆鎮萬崗小學李艾霞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動態生成的課堂里,它層出不窮,學生更加自主、自由,更有獨立的思想,并且這種思想影響著課堂的進度和發展,也受到了老師的重視和尊重。本人為了上一節公開課,試上了一節又一節,而每一節課都存在未知的生成過程,詳案是備了又備,改了又改,究竟怎樣才能靈活、有效的處理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從而達到學習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備”好預設促進課堂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記憶,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學習興趣低,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和完善。而在動態生成的課堂,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教師把握教學重點,將知識的引導貫穿到整個課堂和教學中,通過老師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產生思維的碰撞,課堂隨著新思路的變化而變化。其中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在課堂的討論互動中,同學們的思路千奇百怪,這時就需要老師時時提醒,耐心引導,使課堂討論的中心回到所學知識上來,讓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由聯想和想象,從中找到無限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最終實現課堂的動態生成。

課堂動態生成的基礎是預設,預設是課堂動態生成的關鍵。課堂動態生成看似是給予了學生們充分的自由,但是自由又需要有個度,這個度就是要通過預設來實現。預設與自由看似對立,但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預設而缺乏自由的教育就是傳統教育,老師作為課堂的中心,準備上課的內容,控制課堂的進度,“滿堂灌”地為學生講述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去深入思考學習的內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靠單純背誦公式和解題步驟,就能拿到一個還不錯的成績,學生的知識學習不牢固,學習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只有自由而缺乏預設,課堂就會像一只脫韁的小馬駒,只知道撒歡和狂奔,卻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學生們會投入到討論的歡樂中而找不到討論的關鍵,也或者因為所學知識的欠缺,討論的層次淺顯不能深入。

課堂動態生成需要一個開放的環境,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例如在二年級《認識角》一課中,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在學生認識的圖形上寫了一些口算,同時準備了6組,還準備了計時器,比比哪組答的又快又正確。都從第一個同學開始。學生對比賽很感興趣,口算的成績不分上下,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激烈的比賽結束后只剩下圖形朋友了,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哪一個平面圖形有點與眾不同,哪里不同?同學們很善于觀察,一眼就看出圓形是沒有角的,這時我直接告訴同學們由一個點引出的兩條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學生舉例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角?學生很快說出:我們的黑板、課本、尺子、桌子,還有的同學說紅領巾,有的同學說教室的門,有的同學說衣服的領口,好不熱鬧。我還帶著同學們去摸一摸角,去感覺一下角,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畫角,用紙折出各種的角,再將邊長不同角度相同的角和邊長相同角度不同的角放在一起,讓同學們區分大小,從而進一步幫助同學們學習角度大小的區分方法。這種種預設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質量,學生學的既輕松又愉快。

二、循循善誘正確對待學生的答非所問

新課堂的動態生成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但是在互動的進程中,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經常出現學生所答非所問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如何考慮,又該如何應對呢?造成學生答非所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學生方面:學生或許還沉浸在課間的游戲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老師問了什么;或者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得不扎實,沒聽懂老師的講課內容,不知道如何回答;也或者是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但是害羞,不愿意表現自己。再例如老師方面:問題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范疇,學生還沒有學習過,或者錯誤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將自己的強加到學生身上,以為自己了解學生也應該了解等等。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元角分》中探索1元=10角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篇2:公開課活動方案兩篇

本文目錄公開課活動方案小學公開課教研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了規范教學行為,加強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提升各備課組教研水平,突出集備教研的時效性,充分體現“一人主備,全組集備修正”的團隊合作意識;使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根據學校教學部署特制訂集備公開課活動方案如下:

二、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教務處、科研處、實驗處及各集備組長

三、活動時間:9月~~10月中旬

四、活動形式及要求:

1、每科集備組選出一位授課教師,該授課教師課前自主進行備課、準備教案;準備充分后在集備組進行說課,之后在集備組全組深入探討、研究后上公開課。

2、公開課后全組進行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全校觀摩。

3、講課教師要根據本課題實際情況,鉆研教材教法,努力創建激情高效課堂,使課堂成為人文的課堂、有生命力的課堂、“真”的課堂,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

4、每位授課教師按指定時間上課,教學內容根據本備課組教學計劃確定。

5、課后授課教師向教務處上交教案、反思、小結各一份,集備組上交集備教研記錄一份。

6、教師之間互相配合,在保證教學秩序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做好上課調整,及時參加活動。凡同學科教師開課,本學科教師必須參加。其他學科無課教師自行參加。

7、聽課者積極參加,認真學習,記好聽課記錄,撰寫評課意見。

五、活動日程安排

五、活動日程安排

9月5日(周四)召開各科集備組長會議

關于開展“集備公開課”的有關要求

9月10日~13日

音、體、美、微集備公開課

9月17日~20日

政、史、地、生集備公開課

9月24日~27日

八年級語、數、外、物集備公開課

10月8日~11日

九年級語、數、外、物集備公開課

10月15日~18日

九年級化學、七年級語、數、外集備公開課

六、活動細化表

(略)

集備公開課上課計劃表

(略)

小學公開課教研活動方案公開課活動方案(2)|返回目錄

一、指導思想

提高中青年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授課的能力,培養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鍛煉教師隊伍,起到崗位大練兵的目的。

二、活動步驟

1、各教研組本組成員推薦做課教師,每組推薦2人以上將參加學校公開課教研活動。

2、各組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做課教師按教研組進行分組,做課教師先確定授課內容,自己備課,然后同年級組教師之間再開展集體備課,完善教學設計。

3、做課教師正式公開課的說課、做課活動。

4、做課教師和聽課領導及教師對活動進行評價。

(1)評課堂教學設計

(2)評教師課堂效果

(3)評遠程設備應用

三、活動要求

1、對研究的課程進行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合力。

2、授課地點設在多功能室,課程設計和教學必須突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發揮多媒體教育設備的強大作用。

3、說課教師:

(1)說課中要突出說自己的課件應用在教材中的作用。

(2)說課中要突出說集體備課產生的意識沖突及解決的辦法,備課的改進過程和具體依據。

(3)說課突出說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特色。

授課教師:

完成教學的設想,解決授課過程中的突發情況。

反思教師:

(1)突出對自己的教學預設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差異進行反思。

(2)突出對教師的教學機智進行反思。

(3)突出對個體和集體備課活動進行反思。

4、授課班級必須是新授班級

四、活動后上交的材料

做課教師的“三課'材料,一式二份上交教務處。

五、分組情況:

(1)低、中、高年級語文教研組;

(2)低、中、高年級數學教研組;

(3)綜合教研組。

六、活動時間安排

9月至12月份,教師個體備課――集體備課――說課――做課――評課。

篇3:小學公開課教研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提高中青年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授課的能力,培養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鍛煉教師隊伍,起到崗位大練兵的目的。

二、活動步驟

1、各教研組本組成員推薦做課教師,每組推薦2人以上將參加學校公開課教研活動。

2、各組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做課教師按教研組進行分組,做課教師先確定授課內容,自己備課,然后同年級組教師之間再開展集體備課,完善教學設計。

3、做課教師正式公開課的說課、做課活動。

4、做課教師和聽課領導及教師對活動進行評價。

(1)評課堂教學設計

(2)評教師課堂效果

(3)評遠程設備應用

三、活動要求

1、對研究的課程進行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合力。

2、授課地點設在多功能室,課程設計和教學必須突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發揮多媒體教育設備的強大作用。

3、說課教師:

(1)說課中要突出說自己的課件應用在教材中的作用。

(2)說課中要突出說集體備課產生的意識沖突及解決的辦法,備課的改進過程和具體依據。

(3)說課突出說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特色。

授課教師:

完成教學的設想,解決授課過程中的突發情況。

反思教師:

(1)突出對自己的教學預設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差異進行反思。

(2)突出對教師的教學機智進行反思。

(3)突出對個體和集體備課活動進行反思。

4、授課班級必須是新授班級

四、活動后上交的材料

做課教師的“三課'材料,一式二份上交教務處。

五、分組情況:

(1)低、中、高年級語文教研組;

(2)低、中、高年級數學教研組;

(3)綜合教研組。

六、活動時間安排

9月至12月份,教師個體備課――集體備課――說課――做課――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