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堂守則范本
遵守課堂紀律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大學生課堂守則,一起來看看,學習以下課堂守則吧!
課堂行為規范守則【1】
為了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規范課堂教學秩序,嚴格課堂教學管理,有序推進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特制定我院課堂行為規范。
各系可根據實際,制定補充規定,與本規范一并施行。
一、教師課堂行為準則
1、教師應遵從學院的各項制度、規定、要求和本行為規范,服從學院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嚴格按各教學環節要求履行其職責,不傳播、不散布有損于社會穩定、學院聲譽和學生穩定的言論,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尊重他人,積極上進。
2、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重溫教案(或講稿),上課時必須攜帶教學日志、教案(或講稿)等教學文件,以及必備的教學工具。
3、教師應在上課前3分鐘到達教室,關閉本人通訊工具和其他與教學無關的電子設備,檢查教學設備,認真填寫有關教學文件,并作好上課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4、教師授課時,衣著應得體、大方、整潔,不得戴手套,保持服裝鈕扣齊全,嚴禁穿超短、超薄、露胸、露腰、露背的衣、褲、裙,不得穿拖鞋或鞋拖,頭發要梳理整齊、無異味、無頭屑。
女教師課前可適當化妝,但不宜濃妝艷抹,不得涂抹有色指甲油,不得圍頭巾。
男教師應修邊幅,不得戴帽、穿無袖背心或短外褲。
5、教師上課時應站立(特殊情況除外),儀態端莊自然,精神飽滿,舉止文明、音量適中,板書工整清晰。
授課過程使用普通話,并講究語言規范。
6、每門課程首次上課時,教師必須按學生名冊逐一點名。
開課2周內,教師至少應當布置1次學生作業。
開課6周內,教師應當對從未提交本課程作業的學生作出告誡。
7、教師應把握好規定的授課時間,不準推遲上課、提前下課或推遲下課。
教師可在課前、課中或課后不定時隨機點名,也可在課間休息期間,通過適當的方式完成學生到課考勤工作,并按規定把缺課情況計入學生考核成績。
8、教師授課應盡量與學生保持互動,采用講解啟發式、學生參與式、教師點評式等教學法,避免單向灌輸,不得照本宣科,不得念幻燈課件或課程講稿。
9、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得接待客人,不得吸煙。
如安排學生進行課間作業,要進行巡視,并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不得在座位上休息,不得撥打或接聽電話,無特殊情況不得離開教室。
10、教師在課內外應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得歧視后進學生,不得體罰、辱罵、嘲諷、挖苦學生,不得說臟話、粗話。
在優先保證本課程在冊學生聽課的前提下,不應禁止或清退本課程學生名冊之外的我校學生進入課堂聽課。
11、教師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調課或停課,不得隨意變更上課地點,不得缺課,不得請他人代為授課,不得改授課為學生自習。
如遇特殊情況必須調課或停課時,應按規定程序辦理調課或停課手續,并提前通知全體學生,所缺課程應安排時間及時補授。
12、教師應按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推進教學進程,不得違反課程學時或校歷規定提前結課。
按課程學分換算的授課學時總長度,每學分偏差不得超過1.5學時。
13、教師應提醒、告誡學生上課不遲到早退,對無故曠課、不交或抄襲作業的學生進行關愛性批評教育,并與班主任(課程協調人)保持密切溝通,共同研究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和修讀中遇到的困難。
14、教師應當對教學進程中的任何變化、所需采取的新舉措等,及時向學生通報。
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應及時做出答復或說明解釋。
二、學生課堂行為規范
1、學生應尊重教師,自覺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學院規定的學生守則、各項紀律和本行為規范,培養良好的學風,服從校歷規定和個人課表計劃,認真完成所修課程的教學過程。
2、學生進入課堂應著裝得體,言行文明,舉止優雅。
不得穿露胸、露腰、露背的服裝,不得穿拖鞋或鞋拖,不得吸煙,不得高聲喧嘩,不得追逐打鬧,不說臟話。
男生不得穿著背心,女生不得穿超短裙。
男女生之間不得有過分親昵舉動。
3、學生應至少提前5分鐘到達上課地點,按上下課時間規定,不得遲到、早退或曠課。
除特殊原因外,因病或因事不能到課者,應事先辦理有關請假手續并經過批準,不得事后補假,否則以曠課論處。
4、學生在上課前應做好準備,攜帶與上課相關的書籍、資料、筆記本及必備的學習用具。
上課時不得飲食,不看與課程無關的書籍、資料,不影響、不妨礙他人聽課,不得隨意出入課堂。
5、學生進入教學樓應保持肅靜,不得在走廊和教室內從事有礙上課或自習的活動。
學生上課或自習,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不得搶占座位。
6、學生在上課期間,應關閉手機及其他與教學無關的電子娛樂設備,集中精力聽課,參與課堂活動。
對上課玩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撥打或接聽手機,收發手機短信、使用手機上網的學生,任課教師有權在本次授課期間暫時代為保管其手機和電子產品,情節嚴重的,按學院有關規定處理。
7、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有問題需要提問時,應舉手示意,經教師允許后用普通話發問。
8、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因身體原因無法堅持上課的,可向教師舉手示意并說明情況后離開課堂。
必要時,教師應安排學生護送患者就醫或回寢室休息。
9、下課時間臨近時,學生不能以各種方式催促教師下課,也不應提前收拾書本和學習用具,做出離開教室的準備,更不許起哄。
10、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應及時向教師本人或通過課程協調人(班主任)向教師反映,不得以不認真聽課、逃(曠)課、不參與課堂活動、早退、不完成或不提交作業等方式表達。
11、學生應自覺維護教室內及走廊衛生,不得踩踏課桌椅,不得在課桌椅、墻壁、講臺、門窗上涂抹刻劃,不得在教室及走廊隨地吐痰或亂扔雜物。
課間休息時或課后,學生應主動擦抹板書。
12、學生不得隨意搬動教室內的教學設備和課桌椅,不得私自使用各類教學用公共計算機、投影儀、實驗實訓設備等。
如造成損壞,必須按價賠償,情節嚴重的給予相應處分。
13、對上課或自習開電燈或電扇的教室,對實驗室、實訓室、機房等使用的所有設備,最后一位學生在離開教室、實驗室、實訓室、機房前,應通知值班管理員關閉全部電燈、電扇和設備的電源開關。
14、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應成為課堂行為規范的模范,并認真帶領廣大同學自覺遵守課堂行為規范。
團組織、學生會等要切實開展本班級、本學院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學習、宣傳、執行和督查工作。
三、課堂行為管理分工
1、學院和系兩級教學、學生工作系統應經常對課程教學過程、定期和不定期對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跟蹤、檢查、督導,并廣泛聽取師生對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推廣最佳實踐和最佳做法,推進教風與學風建設。
2、各系教學主任是本系教師課堂行為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學生主任是本學院學生課堂
行為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系教務科與學生科是本系、教研室是本專業、班主任是本班級,的課堂行為的日常管理者和主要監督者,應分別負責做好本系、本專業、本班級的課堂行為的檢查評比、評優罰劣、違紀處理、調研總結、制度修訂等工作。
3、授課教師是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示范者和維護者,有責任切實加強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秩序的維護,包括言傳身教、嚴格考勤、紀律維護、說服引導、學風建設等。
4、班主任應經常組織學生學習本行為規范,并經常親臨所帶班級的課堂了解學生課堂行為,除特殊情況外,不得在授課過程中進入或離開課堂,或在教室內走動巡查,或打斷教師授課,或接聽撥打手機。
班主任發現問題,除學生嚴重擾亂課堂的,均應在課后采取有效方式妥善解決,包括召開班會、個別談心,學生幫扶、批評教育、溝通協調等。
5、履行教學督導任務的人員如需聽課,應在教師上課開始前到達課堂,教師下課后離開課堂,并在教師授課過程中保持手機處于關閉狀態,不得在教室內走動巡查,或打斷教師授課,或在課程進行中與學生交談。
6、后勤服務部門、技術支持部門和教學樓管理人員應確保課堂教學設施設備安全完好和公共教室、教學樓衛生整潔,確保授課各項后勤基本條件具備,及時維護、維修相關教學設施,包括桌椅門窗、多媒體器材、教室開放、教學器具、教學用品、光電音響等,支持課堂行為規范的實施。
7、教師或學生違反課堂行為規范的,視為破壞、擾亂課堂秩序,經勸告、教育無效的,按學院和學院的有關規定處理。
8、課堂行為規范是學院文化和教風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我校師生優良品質和修養風度的隱性課程,是反映各系教學秩序、管理水平、師生風氣的重要指標。
各級領導、各管理部門和全校師生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執行、相互監督,共同建設和完善我校課堂優良行為規范的長效機制。
課堂行為規范【2】
第一章課堂行為規范
1、學生應尊重教師,自覺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學校學院規定的學生守則、各項紀律和本行為規范,培養良好的學風,服從校歷規定和個人課表計劃,認真完成所修課程的教學過程。
2、學生進入課堂應著裝得體,言行文明,舉止優雅。
不得穿露胸、露腰、露背的服裝,不得穿拖鞋或涼拖,不得吸煙,不得高聲喧嘩,不得追逐打鬧,不說臟話。
3、學生應至少提前5分鐘到達上課地點,按上下課時間規定,不得遲到、早退或曠課。
除特殊原因外,因病或因事不能到課者,應事先辦理有關請假手續并經過批準。
不得事后補假,否則按曠課處理。
4、學生在上課前應做好準備,攜帶與上課相關的書籍、資料、筆記本及必備的學**用具。
上課時不得飲食,不看與課程無關的書籍、資料,不影響、不妨礙他人聽課,不得隨意出入課堂。
5、學生進入教學樓應保持肅靜,不得在走廊和教室內從事有礙上課或自**的活動。
學生上課或自**,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不得搶占座位。
6、學生在上課期間,應關閉手機及其他與教學無關的電子娛樂設備,集中精力聽課,參與課堂活動。
上課期間不允許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對上課玩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撥打或接聽手機,收發手機短信、使用手機上網的學生,任課教師有權在本次授課期間暫時代為保管其手機和電子產品,情節嚴重的,按學院有關規定處理。
7、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有問題需要提問時,應舉手示意,經教師允許后用普通話發問。
8、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因身體原因無法堅持上課的,可向教師舉手示意并說明情況后離開課堂。
必要時,教師應安排學生護送患者就醫或回寢室休息。
9、下課時間臨近時,學生不能以各種方式催促教師下課,也不應提前收拾書本和學**用具,做出離開教室的準備,更不許起哄。
10、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應及時向教師本人或通過正常渠道向教師反映,不得以不認真聽課、逃(曠)課、不參與課堂活動、早退、不完成或不提交作業等方式表達。
11、學生應自覺維護教室內及走廊衛生,不得踩踏課桌椅,不得在課桌椅、墻壁、講臺、門窗上涂抹刻劃,不得在教室及走廊隨地吐痰或亂扔雜物。
課間休息時或課后,學生應主動擦抹板書。
12、學生不得隨意搬動教室內的教學設備和課桌椅,不得私自使用各類教學用公共計算機、投影儀、實驗實訓設備等。
如造成損壞,必須按價賠償,情節嚴重的給予相應處分。
13、對上課或自**開電燈或多媒體的教室,對實驗室、機房等使用的所有設備,最后一位學生在離開教室、實驗室、機房前,應自覺關閉所使用的電器,斷開電源。
14、學生黨員、學團干部、班委成員應成為課堂行為規范的模范,并認真帶領廣大同學自覺遵守課堂行為規范。
學團成員、班委等要切實開展本班級、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學**、宣傳、執行和督查工作。
篇2:大學生課堂守則范文
遵守課堂紀律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大學生課堂守則,一起來看看,學習以下課堂守則吧!
課堂行為規范守則【1】
為了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規范課堂教學秩序,嚴格課堂教學管理,有序推進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特制定我院課堂行為規范。
各系可根據實際,制定補充規定,與本規范一并施行。
一、教師課堂行為準則
1、教師應遵從學院的各項制度、規定、要求和本行為規范,服從學院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嚴格按各教學環節要求履行其職責,不傳播、不散布有損于社會穩定、學院聲譽和學生穩定的言論,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尊重他人,積極上進。
2、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重溫教案(或講稿),上課時必須攜帶教學日志、教案(或講稿)等教學文件,以及必備的教學工具。
3、教師應在上課前3分鐘到達教室,關閉本人通訊工具和其他與教學無關的電子設備,檢查教學設備,認真填寫有關教學文件,并作好上課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4、教師授課時,衣著應得體、大方、整潔,不得戴手套,保持服裝鈕扣齊全,嚴禁穿超短、超薄、露胸、露腰、露背的衣、褲、裙,不得穿拖鞋或鞋拖,頭發要梳理整齊、無異味、無頭屑。
女教師課前可適當化妝,但不宜濃妝艷抹,不得涂抹有色指甲油,不得圍頭巾。
男教師應修邊幅,不得戴帽、穿無袖背心或短外褲。
5、教師上課時應站立(特殊情況除外),儀態端莊自然,精神飽滿,舉止文明、音量適中,板書工整清晰。
授課過程使用普通話,并講究語言規范。
6、每門課程首次上課時,教師必須按學生名冊逐一點名。
開課2周內,教師至少應當布置1次學生作業。
開課6周內,教師應當對從未提交本課程作業的學生作出告誡。
7、教師應把握好規定的授課時間,不準推遲上課、提前下課或推遲下課。
教師可在課前、課中或課后不定時隨機點名,也可在課間休息期間,通過適當的方式完成學生到課考勤工作,并按規定把缺課情況計入學生考核成績。
8、教師授課應盡量與學生保持互動,采用講解啟發式、學生參與式、教師點評式等教學法,避免單向灌輸,不得照本宣科,不得念幻燈課件或課程講稿。
9、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得接待客人,不得吸煙。
如安排學生進行課間作業,要進行巡視,并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不得在座位上休息,不得撥打或接聽電話,無特殊情況不得離開教室。
10、教師在課內外應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得歧視后進學生,不得體罰、辱罵、嘲諷、挖苦學生,不得說臟話、粗話。
在優先保證本課程在冊學生聽課的前提下,不應禁止或清退本課程學生名冊之外的我校學生進入課堂聽課。
11、教師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調課或停課,不得隨意變更上課地點,不得缺課,不得請他人代為授課,不得改授課為學生自習。
如遇特殊情況必須調課或停課時,應按規定程序辦理調課或停課手續,并提前通知全體學生,所缺課程應安排時間及時補授。
12、教師應按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推進教學進程,不得違反課程學時或校歷規定提前結課。
按課程學分換算的授課學時總長度,每學分偏差不得超過1.5學時。
13、教師應提醒、告誡學生上課不遲到早退,對無故曠課、不交或抄襲作業的學生進行關愛性批評教育,并與班主任(課程協調人)保持密切溝通,共同研究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和修讀中遇到的困難。
14、教師應當對教學進程中的任何變化、所需采取的新舉措等,及時向學生通報。
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應及時做出答復或說明解釋。
二、學生課堂行為規范
1、學生應尊重教師,自覺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學院規定的學生守則、各項紀律和本行為規范,培養良好的學風,服從校歷規定和個人課表計劃,認真完成所修課程的教學過程。
2、學生進入課堂應著裝得體,言行文明,舉止優雅。
不得穿露胸、露腰、露背的服裝,不得穿拖鞋或鞋拖,不得吸煙,不得高聲喧嘩,不得追逐打鬧,不說臟話。
男生不得穿著背心,女生不得穿超短裙。
男女生之間不得有過分親昵舉動。
3、學生應至少提前5分鐘到達上課地點,按上下課時間規定,不得遲到、早退或曠課。
除特殊原因外,因病或因事不能到課者,應事先辦理有關請假手續并經過批準,不得事后補假,否則以曠課論處。
4、學生在上課前應做好準備,攜帶與上課相關的書籍、資料、筆記本及必備的學習用具。
上課時不得飲食,不看與課程無關的書籍、資料,不影響、不妨礙他人聽課,不得隨意出入課堂。
5、學生進入教學樓應保持肅靜,不得在走廊和教室內從事有礙上課或自習的活動。
學生上課或自習,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不得搶占座位。
6、學生在上課期間,應關閉手機及其他與教學無關的電子娛樂設備,集中精力聽課,參與課堂活動。
對上課玩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撥打或接聽手機,收發手機短信、使用手機上網的學生,任課教師有權在本次授課期間暫時代為保管其手機和電子產品,情節嚴重的,按學院有關規定處理。
7、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有問題需要提問時,應舉手示意,經教師允許后用普通話發問。
8、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因身體原因無法堅持上課的,可向教師舉手示意并說明情況后離開課堂。
必要時,教師應安排學生護送患者就醫或回寢室休息。
9、下課時間臨近時,學生不能以各種方式催促教師下課,也不應提前收拾書本和學習用具,做出離開教室的準備,更不許起哄。
10、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應及時向教師本人或通過課程協調人(班主任)向教師反映,不得以不認真聽課、逃(曠)課、不參與課堂活動、早退、不完成或不提交作業等方式表達。
11、學生應自覺維護教室內及走廊衛生,不得踩踏課桌椅,不得在課桌椅、墻壁、講臺、門窗上涂抹刻劃,不得在教室及走廊隨地吐痰或亂扔雜物。
課間休息時或課后,學生應主動擦抹板書。
12、學生不得隨意搬動教室內的教學設備和課桌椅,不得私自使用各類教學用公共計算機、投影儀、實驗實訓設備等。
如造成損壞,必須按價賠償,情節嚴重的給予相應處分。
13、對上課或自習開電燈或電扇的教室,對實驗室、實訓室、機房等使用的所有設備,最后一位學生在離開教室、實驗室、實訓室、機房前,應通知值班管理員關閉全部電燈、電扇和設備的電源開關。
14、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應成為課堂行為規范的模范,并認真帶領廣大同學自覺遵守課堂行為規范。
團組織、學生會等要切實開展本班級、本學院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學習、宣傳、執行和督查工作。
三、課堂行為管理分工
1、學院和系兩級教學、學生工作系統應經常對課程教學過程、定期和不定期對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跟蹤、檢查、督導,并廣泛聽取師生對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推廣最佳實踐和最佳做法,推進教風與學風建設。
2、各系教學主任是本系教師課堂行為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學生主任是本學院學生課堂
行為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系教務科與學生科是本系、教研室是本專業、班主任是本班級,的課堂行為的日常管理者和主要監督者,應分別負責做好本系、本專業、本班級的課堂行為的檢查評比、評優罰劣、違紀處理、調研總結、制度修訂等工作。
3、授課教師是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示范者和維護者,有責任切實加強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秩序的維護,包括言傳身教、嚴格考勤、紀律維護、說服引導、學風建設等。
4、班主任應經常組織學生學習本行為規范,并經常親臨所帶班級的課堂了解學生課堂行為,除特殊情況外,不得在授課過程中進入或離開課堂,或在教室內走動巡查,或打斷教師授課,或接聽撥打手機。
班主任發現問題,除學生嚴重擾亂課堂的,均應在課后采取有效方式妥善解決,包括召開班會、個別談心,學生幫扶、批評教育、溝通協調等。
5、履行教學督導任務的人員如需聽課,應在教師上課開始前到達課堂,教師下課后離開課堂,并在教師授課過程中保持手機處于關閉狀態,不得在教室內走動巡查,或打斷教師授課,或在課程進行中與學生交談。
6、后勤服務部門、技術支持部門和教學樓管理人員應確保課堂教學設施設備安全完好和公共教室、教學樓衛生整潔,確保授課各項后勤基本條件具備,及時維護、維修相關教學設施,包括桌椅門窗、多媒體器材、教室開放、教學器具、教學用品、光電音響等,支持課堂行為規范的實施。
7、教師或學生違反課堂行為規范的,視為破壞、擾亂課堂秩序,經勸告、教育無效的,按學院和學院的有關規定處理。
8、課堂行為規范是學院文化和教風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我校師生優良品質和修養風度的隱性課程,是反映各系教學秩序、管理水平、師生風氣的重要指標。
各級領導、各管理部門和全校師生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執行、相互監督,共同建設和完善我校課堂優良行為規范的長效機制。
課堂行為規范【2】
第一章課堂行為規范
1、學生應尊重教師,自覺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學校學院規定的學生守則、各項紀律和本行為規范,培養良好的學風,服從校歷規定和個人課表計劃,認真完成所修課程的教學過程。
2、學生進入課堂應著裝得體,言行文明,舉止優雅。
不得穿露胸、露腰、露背的服裝,不得穿拖鞋或涼拖,不得吸煙,不得高聲喧嘩,不得追逐打鬧,不說臟話。
3、學生應至少提前5分鐘到達上課地點,按上下課時間規定,不得遲到、早退或曠課。
除特殊原因外,因病或因事不能到課者,應事先辦理有關請假手續并經過批準。
不得事后補假,否則按曠課處理。
4、學生在上課前應做好準備,攜帶與上課相關的書籍、資料、筆記本及必備的學**用具。
上課時不得飲食,不看與課程無關的書籍、資料,不影響、不妨礙他人聽課,不得隨意出入課堂。
5、學生進入教學樓應保持肅靜,不得在走廊和教室內從事有礙上課或自**的活動。
學生上課或自**,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不得搶占座位。
6、學生在上課期間,應關閉手機及其他與教學無關的電子娛樂設備,集中精力聽課,參與課堂活動。
上課期間不允許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對上課玩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撥打或接聽手機,收發手機短信、使用手機上網的學生,任課教師有權在本次授課期間暫時代為保管其手機和電子產品,情節嚴重的,按學院有關規定處理。
7、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有問題需要提問時,應舉手示意,經教師允許后用普通話發問。
8、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學生因身體原因無法堅持上課的,可向教師舉手示意并說明情況后離開課堂。
必要時,教師應安排學生護送患者就醫或回寢室休息。
9、下課時間臨近時,學生不能以各種方式催促教師下課,也不應提前收拾書本和學**用具,做出離開教室的準備,更不許起哄。
10、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應及時向教師本人或通過正常渠道向教師反映,不得以不認真聽課、逃(曠)課、不參與課堂活動、早退、不完成或不提交作業等方式表達。
11、學生應自覺維護教室內及走廊衛生,不得踩踏課桌椅,不得在課桌椅、墻壁、講臺、門窗上涂抹刻劃,不得在教室及走廊隨地吐痰或亂扔雜物。
課間休息時或課后,學生應主動擦抹板書。
12、學生不得隨意搬動教室內的教學設備和課桌椅,不得私自使用各類教學用公共計算機、投影儀、實驗實訓設備等。
如造成損壞,必須按價賠償,情節嚴重的給予相應處分。
13、對上課或自**開電燈或多媒體的教室,對實驗室、機房等使用的所有設備,最后一位學生在離開教室、實驗室、機房前,應自覺關閉所使用的電器,斷開電源。
14、學生黨員、學團干部、班委成員應成為課堂行為規范的模范,并認真帶領廣大同學自覺遵守課堂行為規范。
學團成員、班委等要切實開展本班級、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學**、宣傳、執行和督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