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公開課《亡羊補牢》教學設計反思說課稿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黎城縣南關小學付濤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后悔”等詞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復述故事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理解題意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么現在我們回憶一下我們聽過的故事:童話故事《小紅帽》、《狼外婆》神話故事《女媧補天》《開天辟地》還有成語故事《聞雞起舞》《胸有成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一類故事-----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2、請給“亡”“牢”組詞。
死亡(板書:死亡)監牢
3、、“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生字的發音
2、自由讀課文,讀后把本課的生字帶詞讀一遍。
3、檢查自學效果: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討論:(1)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呢?
(2)小組討論、交流。
A、羊圈破了個窟窿。
B、街坊是咋樣勸告他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C、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乎。
D、想一想:養羊人這這時會咋樣想呢?
E、同桌分角色朗讀。
(3)街坊真心勸告,可養羊人卻不當回事。看一看,會有咋樣的后果呢?
A、又丟了一只羊。想一想,這個“又”字應該咋樣讀?
B、指明學生讀,教師指導。
(4)指名讀課文第1
篇2:小學語文公開課《想飛烏龜》說課稿
一、說教材:
〈〈想飛的烏龜〉〉是北師大版第一冊語文夢想單元第二篇主體課文。它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除了安排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還可以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想象,產生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渴望;還可以培養對小動物的同情和愛心。
二、說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改的新理念及教材特色,結合一年級學生實際的認知和情感水平,我要體現“朗讀感悟,想象體驗”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要通過親切的語言描述,生動感人的活動畫面,各種形式的朗讀、精彩的片斷表演等手段來引導學生讀、聽、議、思、演,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融洽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想象,培養想象力,訓練聽、說、讀等語文能力,從而達到語言、思維和情感的統一。
三、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指導書寫。
2、熟讀課文,了解內容。
3、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說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難點: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說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一只有翅膀的烏龜,引導看畫面說感受;出現課題〈〈想飛的烏龜〉〉。
(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大膽追求夢想。)
二、初讀課文。
以插圖為單位,一部分一部分認讀,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可借助拼音、問同學、問老師。
三、認讀生字。
1、把15個生字分散在課文中學習,最后一起學。
2、注意用詞語帶生字。
3、引進“我當小老師”的游戲。
(設計意圖:反復讀課文,既是熟悉課文的過程,更是隨文識字的主要途徑,在讀識字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合作和評價意識)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課件出示烏龜圖,學生觀察說烏龜的外形特征。
師:烏龜的背上有很多裂紋,它是怎么來的呢?故事就藏在課文中,我們一起來學習它。(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朗讀感悟,想象體驗。
1、聽錄音朗讀,做好指讀姿勢。(意圖:整體感知內容,語速,語氣,體驗情感;讓學生指讀的目的是聽讀識字,隨文識字,把字的音與形一一對準)
2、學習第一部分
篇3:小學語文公開課《美麗彩虹》教學評課稿
聽了蔣雪紅老師《美麗的彩虹》一文的教學后感觸頗深,教者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圍繞著“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這一目標展開,我以為這節課的特色正在于將“激趣、想象、互動”等各個環節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如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充分放手,讓學生從彩虹的景象說起,不斷發掘,不斷深入,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游戲識字步驟,從字音入手,在整個文意這個大背景中理解字義和詞義,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平穩過渡,尤其在識卡記字這一環節中,更是讓學生全員互動,從整個教學氛圍來說,這里的互動已不僅僅是學生本身,而是整個知識內容與學生思維的多層面互動,從而突出了一個“活”字,自然這個“活”的內容也就寬泛了,既是課堂氣氛的活,也是知識內容的話,這正體現了語文教學這一學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