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研組上學期期末考試小學英語試卷分析

教研組上學期期末考試小學英語試卷分析

2024-07-31 閱讀 1726

本次期末測試英語試卷由縣教研室統一命題,試卷依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學習策略等方面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檢測。下面就試卷評價、試題特點、學生答題情況及今后的教學方向進行分析。

一、試卷評價

試卷共分聽力和筆試兩部分,滿分100分。題型靈活多樣,圖文并茂,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試題以教材為基點,考察知識點覆蓋面廣,難易適中,題量相當,既考察了學生真實的英語學習水平,增強了他們學英語、用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又為廣大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導向作用,是一份很好的試卷。

二、試題分析

(一)聽力部分。聽力測試滿分40分,旨在測試學生聽音、辨音和快速反應的能力。內容包括:聽錄音寫字母、聽錄音判斷正誤、聽錄音選句子、聽錄音排順序。從學生答題情況看,這部分得分率比預期的要高,但玄虛較大,最高得分40分,最低只有5分。失分原因主要是:(1)能聽懂,但不會寫。如:聽寫字母Q,小寫成了p。(2)辨音能力差。如:G和J的發音混淆。ducks和chicks不能抓住輔音的發音不同來正確地分辨。(3)詞匯量不足。尤其是新學的詞和音節較多的詞記憶不牢固,聽起來有困難。如:library、playground等詞,失分嚴重。

(二)筆試部分。筆試部分滿分60分,既測試了學生對語言知識(詞匯、語法)和語言技能(讀、寫)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習得的有效學習策略和在英語交際中對各國文化差異的理解。

1、書寫英語字母。這部分失分不多,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書寫不規范,大小寫不分,可以看出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扎實,但在細節上需要進一步提高。

2、選擇同類詞。從此題的完成情況來看,不容樂觀,暴露出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欠缺,只注重記單詞,卻忽略了歸類記單詞的記憶方法。

3、語法練習。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失分嚴重。比如:I’mastudent.學生會讀,明白意思,卻不知道I’m就是Iam。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向學生潛移默化地不斷滲透語法知識,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和應用。

4、單詞練習。此題中少數學生書寫單詞的首字母用大寫,但單詞記憶不牢固,拼寫不完整,丟三落四,英漢意思不能對號入座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如:pen寫成open,me寫成men等。

5、情景對話。這部分得分率最高。學生能聯系不同的語境用英語進行交際,能了解英語國家在稱呼、問候、告別時的語言具有的文化內涵。

6、閱讀理解。此題要求學生根據對短文大意的理解,捕捉關鍵信息,用彩筆給圖中相應的物體涂上顏色。短文篇幅短小,思路清晰,生詞不多,80%的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大意,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對brown這個詞的理解。

篇2:教師教研材料進行試卷分析

資料試卷講評課是復習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矯正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講評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試卷的講評,不論是哪一種科目,都應該告訴同學三個問題,首先是答案是什么,其次是為什么是這個答案,學生為什么會出錯。再次是如何解決錯誤。我們的教學中一般重視的是答案是什么,和為什么是這個答案,但是對學生出錯的原因沒有一個深入的研究,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這就導致了同樣的問題,學生會重復的出錯。那么如何上好試卷分析課呢?下面我針對在試題評講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1、準確統計

一是統計每題得分率(對得分率較低的試題應認真分析錯誤原因)。二是統計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若是無解題過程的選擇題,填空題,還要找學生了解錯誤的結果是怎么做出來的)。

事實表明,造成學生考試錯誤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審題,書寫,語言表達,知識積累等因素。因此,根據試卷的內容,特點和考試結果,對試卷進行歸類分析是必要的。

3、制定教案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確定講評要達到的目的;還要確定哪些題略講,哪些題重點評講;用什么方法講,講到什么程度;確定學生出錯關鍵及思維障礙所在,怎樣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錯,措施如何。

4、講評

(1)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講評

講評課教師切忌包辦代替,而要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試卷,共同總結學習經驗,有的時候,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以請解答的比較出色的同學講一講是如何正確思維的,為其他同學進行思維示范,還有的時候,可以就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請出現這種錯誤的同學談談他當時是怎么思考的(請解題有錯誤的同學,老師一定要對其給予充分尊重);了解同學出現錯誤的原因,其他同學聽了有利于糾正自己思維上的誤差,老師聽了有利于增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針對性。試卷發還學生后應留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自查自改,進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學習方法、自我明確努力方向。要通過講評課講出積極性、評出積極性。特別不要挖苦諷刺考得不好的學生,不要對這些學生指桑罵槐,而是要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原因,幫助他們彌補缺漏、樹立信心,使下次考得更好些。

(2)要重視激勵

當學生接到試卷后(尤其是大型的模擬考試后)心情十分復雜,多數學生都有后悔,懊惱的表現。如果,此時只是一味地責怪學生“這些內容老師平時再三強調過,為什么還錯?”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講評感到厭倦,進而對語文課望而生畏,甚至產生對立情緒。

一堂好的講評課,首先應該是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績,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落實到具體的學生,具體的題)。要注意因人而異。從解題思路,書寫格式等方面細心尋找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試卷上的“閃光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信心,產生經過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績的愿望。

(3)要借題發揮

在講解時,可以展現對某題的各種解法,著重分析各種解法的思路,讓學生分析比較各種解法的優缺點,從中尋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規律。

(4)要追根尋源

“錯在哪兒了?”講評課中要引導學生搞清自己出錯的原因,是基礎不扎實還是審題不不細心?是解題表述不規范還是隱含條件的意義不清?是思想不重視還是心理緊張過度?要找準病根以對癥下藥,以求收到實效。

(5)課后個別輔導。

多數情況下,課堂上師生主要是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這就需要課后老師與學生個別交換意見,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有效進行這樣的個別輔導,首先取決于老師在批改試卷和對試卷統計分析時是否注意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了記錄。其次,要求老師能夠與學生真誠平等對話而不是訓斥,才能理解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再次,在個別輔導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更不要忘了對學生的欣賞,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解題中的成功之處,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6)分析試卷時不要回避老師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次考試,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績,還能檢測出老師教學的得失(當然學生學習水平和老師教學水平不能完全由某一次考試檢測出來)。老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除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也可以給學生分析試卷中那些由于自己教學方面存在問題而導致學生出錯的題目,老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還需要做哪些改進。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師與學生在思想上的共鳴,從而真誠地贏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篇3:教師進行試卷分析

期終考試即將開始了,僅就試卷分析問題談談自己的意見,供參考。

試卷分析是每次考試結束以后教師試卷結構、學生考試狀況的一種綜合分析,是一種客觀的教學反思行為。其中包括對教師前一階段教的情況的反思,對學生前一階段學的情況的反思,對本次考試的反思,同時也是對教師命題水平的反思。教師通過對試題的知識覆蓋、難度、題量等特點的橫向、縱向比較,及時發現試卷是否符合課程標準規定,是否反映本學科特點及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對試卷編制的合理性,客觀性做出正確的描述與判斷。試卷分析不僅可以對試卷和考試做出恰當的評價,提高教師制卷水平,也有助于充分獲得考試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試卷分析一般要做到這樣幾個結合:一是教師分析與學生分析相結合。不僅教師要分析,學生也要進行試卷分析。二是“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同級部的比較,與兄弟學校比較,與以往考試的比較。三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例如,既要計算出每道題的得失分率,也要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一份完整的試卷分析報告應該由這樣幾個部分組成,即試卷評價(命題評價),成績統計及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后的教學改進措施等。

一、試卷評價

試卷評價也稱命題評價。

1、試卷有多少大類題型,各種題型所占分值比重是多少,哪些內容為考察的重點,所占分值較大?

2、命題覆蓋范圍分析。各種題型在教材中的章節分布,是否覆蓋所有章節?有哪些章節中的內容在試卷中所占比例較大?考試內容是否超出課程標準范圍,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一致。基礎知識題與基本技能題的考察是否都能夠兼顧到?

3、題量大小與難易程度分析。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試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內容。試卷中基本題、有一定難度題、拔高題(難度較大)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有無偏題、怪題等。

二、成績統計及分析

成績統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一分三率統計

一分即平均分,班級平均分是多少?

三率即及格率、優分率(90以上)、低分率(30分以下),三率計算分別是及格人數、優分率、低分人數除以班級人數乘以100%。

2、分數段統計

最高分、最低分各是多少?各個分數段有多少人?

3、各題的得失分及在學生成績中的體現。

每道題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說正確率是多少?各個分數段中的學生在這種題型中的得失分情況,是否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4、難度

全班學生的平均分除以試卷總分就是全卷實際難度值,難度值在命題評價上又叫難度系數,小學高年級的難度系數一般設定在0.8左右。

三、存在問題

1、通過學生的考試分數,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平均分看,與平行班、與以前考試比較,如果低于正常值,或有較大差距,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從一分三率可以客觀看出班級學生的層次,不同學生掌握程度。如果差生人數多,教學中不夠重視補差工作。如果優分人數少,說明平時提優不夠。

從最高分可以看出自己教學的全面性與命題要求,與兄弟班級還有多大差距。一般來講,在平行班級中,優秀學生的發展是比較均衡的。如果本班的最高分與其它班級相差較大,(低于5分)那就要反思自己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不夠,教學有疏漏之處。

從分數段,可以看出本班學生的整體狀況,在各個層次上的分布情況,教師可以針對情況查漏補缺。

2、從卷面情況看,可以看出學生的具體問題。通過考試,診斷出學生學習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是知識的問題,還是能力的問題?是教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是教材問題,還是試卷問題?是教的問題,還是學的問題?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

從卷面的整潔度來看,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典型問題教師要做好記錄。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每一種題型從得失分看出學生問題所在。

不同的題型,診斷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學生思考的誤區。

當然,教師分析問題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試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多聯系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在家在校表現情況,從中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客觀情況。

2、改進措施

問題找到了,就要對癥下藥,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計劃要有針對性,要有可操作性,能夠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