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管理細則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管理細則

2024-08-03 閱讀 8452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管理細則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實施有效課堂管理,保證適量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進競爭調控機制,提高課堂調控能力。

  (一)組織課前教學

  英語教學中稱為“Warming up”,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式可以有:唱英文歌曲,說韻句,做游戲,聽口令做動作,加減運算,報數接龍等。

  (二)明確課堂信號

  課堂指令明確,高效,才能保證教學各環節順利進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停止,安靜信號。

  1.老師說one,two,three.學生說three,two,one.

  2.老師說Ears,ears,學生說Listen,listen.(Eyes,eyes---look,look.)

  3.教師說:plusandminus.提醒學生接著有加減法算式。然后教師出一題,讓學生回答。

  4.有節奏地拍掌。學生模仿教師,拍出正確的節奏。5.高舉“STOP”指示牌。讀書信號:Read,Read,situpstraight.筆記信號:pencilandrubber。劃線信號:rulerandpencil操練信號:開小火車信號:Let’sdo,onebyone或onebyone,ready,go.同桌合作信號:Let’sdo,twobytwo.規定先叫到名字的一個學生為對話的A,另一個為B。小組活動信號:let’sdo,fourbyfour.按座位順序規定分別為A,B,C,D。這樣明確的人員和任務分配節省了解釋活動規則的時間,使整節課緊湊,高效。在小組活動時,指定兩位負責人:voicekeeper和timekeeper。voicekeeper要密切留意組員的聲音,若有學生提高音量要及時阻止。timekeeper要提醒組員注意時間。實踐發現,課堂信號要多樣,定期更換或交替使用,否則經過一個階段,學生會對這個信號不再感興趣,使之失去原先的調控作用。

  (三)制定課堂公約

  1.課前三分鐘進教室,準備好課堂用品,開始和同伴英語自由對話。

  2.先舉手,再發言。

  3.朗讀時,書本放桌上,用手指指著讀,以便老師檢查是否人人都開口讀,指讀可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4.有同學發言時,其他學生必須注視發言者,有不同意見要舉手,不能打斷,若發言有誤,不能嘲笑。

  5.當自己的學習速度較快,如筆記時,不能坐著等,要充分利用時間讀背已學內容。

  6.當同伴有問題(開小差或看不清,不會記錄時)要及時提醒,幫助。

  (四)實施獎罰制度

  紀律要靠學生們自覺遵守,也需要制度來維護。對于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大力表揚,發小獎品。對于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要適當處罰,如取消參與課堂游戲的資格,更不允許有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

  1.Thefirstone.第一個聽懂老師要求,認真做的學生都可以得到表揚。如:第一個做好上課準備,第一個翻開書,第一個舉手發言,第一個記好筆記等。

  2.發言積極的特別表揚,對知道答案,但不舉手的同學適當懲罰,扣分,或為大家朗讀一段課文,對話表演等。

  3.參與小組活動,對話,表演的同學特別表揚。表揚方式:加分制。如舉手一次一分,發言一次2分,老師特別表揚3分,參與表演4分。舉手少于3次,扣1分。一次都沒舉手扣2分。開小差一次扣1分。獎品制。對于課上突出的表現及時獎給小蘋果,或小貼紙。以此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發言。

篇2:課堂教學衛生節節抓教學常規管理主題活動方案

課堂教學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基本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講究教學衛生,促進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本學期我校三月份的教學常規評比活動將從課堂教學衛生抓起,注重板書衛生、語言衛生、教師授課的位置衛生、學生的良好學習衛生習慣等。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借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衛生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有效地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強化教學效果。

一、活動遵循的原則:

1、教學內容科學性,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應當是正確的、可靠的科學知識。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注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力求通俗淺顯,逐漸加深,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以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多的知識。

2、教學方法適應性,改進教學方法對預防疲勞有重要意義。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簡練、清晰的言語,生動、形象的表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利用圖表、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運用電視、計算機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注意力,增強感官認識和記憶,并能開發思維。

3、學科知識的交叉性,教師可依照大腦皮層鑲嵌式活動的特點,各學科之間交叉授課,避免單一課程的單一刺激。不同性質的課程輪換,腦力與體力活動交替,是減少疲勞發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活動評比要求:

1、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按規定講課授課,不擅自加快和增多教學進度和內容。

2、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語言力求清楚,要采用啟發式。

3、按時上、下課,不拖堂。課間讓學生走出教室活動,得到充分休息。

4、教師上課要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注意糾正學生閱讀,寫字時的錯誤姿勢。教師要留神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

5、教師板書字體規范、畫面要端正清楚,應左右兼顧,不要寫得太小太草。

6、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包括自學與課外活動)不得超過6小時。

7、按時認真做眼保健操,摸準穴位,動作準確,努力提高眼保健操質量。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由該堂任課教師注意監督檢查。

8、堅持做到"二要二不要"。"二要":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一尺;續看書一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二不要":不要在光線暗淡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和寫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時看書寫字。養成用眼衛生習慣。

9、班主任定期調換學生的座位,預防近視或斜視。

二、活動形式

由教學領導隨堂聽課、課間抽測的形式進行。

三、活動時間

三月中旬

四、參評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五、活動評比表

附表1

“課堂教學衛生節節抓”

教學常規管理主題活動評價表

龍潭區第九小學校

授課教師

授課學科

班級

評估者

評價時間

年月日

項目項目分值

評價內容

等級分配

得分

教學思想(10分)

1、面向全體學生,優、中、差兼顧。

5

4

3

2

1

2、結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5

4

3

2

1

教學內容(20分)

3、教學目的明確,體現三維目標要求。

5

4

3

2

1

4、正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5

4

3

2

1

5、教學內容正確,無知識性錯誤。

5

4

3

2

1

教學方法(35分)

6、遵循教學原則,靈活選用教法。

5

4

3

2

1

7、提問富有啟發性,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5

4

3

2

1

8、練習設計科學,利于鞏固新知。

5

4

3

2

1

9、新舊知識聯系,注意知識的生活化。

5

4

3

2

1

10、媒體使用合理、科學,操作規范。

5

4

3

2

篇3: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少教師從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創新思維出發大膽進行教學改革,通過不斷探究,尋求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加以實踐,構建全新的教學課堂。然而,取得的效果卻不明顯,究其根源,教師對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了解和掌握得還不夠透徹。而且,無論在教育研究還是教學實踐中,人們對課堂管理還研究得很不夠,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課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標,只有嚴肅課堂紀律、維持課堂秩序的一般行為。從新課程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來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許多影響教學效益、影響學生發展的課堂管理問題。本論文正是針對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在前人建構的教學管理理論基礎上,通過分析當前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現狀及其原因,掌握課堂教學管理的概念,探索更具有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管理對策,從而給小學教師提供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更為具體、更便于操作的管理對策,促進小學課堂教學管理實踐的突破與創新。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管理對策

概念界定

課堂教學管理,是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則,有效地處理課堂上影響教學的諸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發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

目前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現狀及主要原因

目前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現狀

“教師是權威”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

目前,在小學教育中,課堂教學管理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所有的課堂教學管理規則均由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來制定,學生毫無發言權,只有被動遵守。教師通過建立和強化課堂規則和規定來控制學生的行為。正是這種權威式的課堂教學管理,把管理過程視為教師對學生的控制過程,強調教師運用策略建立和維持課堂秩序的重要作用。教師制定的規則周密、嚴謹,涉及到學生行為的各個方面,約束著學生的行為。在這種注重自上而下的傳統課堂教學管理中,突出的是整齊劃一: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作業、統一輔導、統一檢測。這種僵化的教學管理使教學氛圍千篇一律,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變成以強制性為主,教師更多的要求學生對絕對權威的服從,而學生幾乎處于*靜聽的狀態,是一種單向的非民主的極端獨裁專制的“霸主”管理。

簡單、粗暴的課堂教學管理方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與教師期望相背的行為,如課堂氣氛沉悶、個別學生打瞌睡、精神不振、開小差、玩游戲、做怪相、嘩眾取寵、翻閱課外書籍等。每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教師的教學工作就被打斷了,教學情緒也受到了影響,教師必定會采取措施去改變這種處境。教師為了避免造成班級秩序混亂、學習紀律渙散,往往總是居高臨下地指責學生,要求學生順從。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和熱愛,對學生態度粗魯,甚至用尖刻的語言諷刺、侮辱學生,謾罵學生;或者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作出過敏反應,處處設防,往往以命令、訓斥、體罰為工具,“統治”學生、維持教學的秩序。很多小學班級的墻壁上都有《日常行為規范》和班級體自制的“班規”,甚至有的班級還有以保證書的形式約束學生,比如:上課不講話,不開小差,不與老師頂撞,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等。更有甚者,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訓斥,濫用懲罰。

課堂教學氛圍缺少民主、和諧

有些教師特別是新任教師,由于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的紀律問題常常憂心忡忡,擔心學生違反紀律,干擾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這樣,教師就把學生看成了威脅教學的力量,對學生采取生硬的措施來控制,課堂常會傳出責備批評之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雖然確保了課堂的秩序性,為自己創造了對不同需要、不同個性的學生灌輸知識的極好條件,但是課堂教學效果仍然不容樂觀。在師生交往過程中,學生處于非自主的地位,扮演的是接受者和遵守者的角色,師生間的交流方式是: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而學生向教師主動提問、質疑以及其它類型的互動比較少。學生常常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對教師產生畏懼感和敵意感,學生對待教師要么一味順從,要么陽奉陰違,甚至當面頂撞,師生關系緊張。

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