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數學研討課《用乘除法計算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說課材料

小學數學研討課《用乘除法計算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說課材料

2024-07-31 閱讀 8138

一、教材分析

用乘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結合現實生活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的知識后,學習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和熟練用乘除法計算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讓學生借助購物的生活經驗,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經歷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中長智慧,長才干。

3、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審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運用乘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三、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充分體現問題讓學生去揭示,知識讓學生去探究,規律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歸納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并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引入新課。新舊知識的聯接,為學生更好的投入到以下的學習任務中。

2、情景導入。一幅兒童商店里購物的情景圖貨架上擺有練習本、文具盒、熊貓、布娃娃、籃球等,邊上寫出了售貨員阿姨和小朋友的對話,給出了要求解決的問題,“你應付多少錢?”

3、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出要解決的實際問題“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買五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請各組同學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適當點撥,在學生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突出強調需要先解決的“買一輛小汽車用多少錢”的問題。各組學生交流匯報,教師評價之后。出示問題:“買一輛小汽車需要多少錢?買五輛小汽車要多少錢?”揭示解題的思維過程,我重點強調要解決“買五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的問題就應先解決“買一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讓學生借助購物的生活經驗,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體驗到使用數學的樂趣。

4、鞏固練習。

五、課后反思

在這一節課上完以后,我覺得有些教學環節考慮欠缺。比如:在情境導入時我說同學們看看這幅情境圖,看看你了解了些什么,你會解決畫面上提出的問題嗎?在這兒處理的不好,如果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了兒童商店的貨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畫面上的問題,引出這節課探究的問題,學生不會慌亂,有的在看圖,有的在做題,說的比較快。

另外,在總結的時候,應該讓學生自己談談這節課的收獲,不僅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對所學知識也是一種鞏固,由于時間倉促,沒讓學生自己說出來,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遺憾。也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篇2: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活動方案

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促使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推動了數學教學新模式、新數學教育觀的提出。下面是有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活動方案,歡迎參閱。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活動方案范文1

一指導思想

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多途徑、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數學的舞臺,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愛數學,數學有無盡的樂趣;學數學,數學有無窮的奧妙;用數學,數學有無限的未來”的情感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活動時間

20*年5月17日――20*年5月21日(第十三周)

三活動內容

1、通過校園廣播了解數學知識、著名數學家小故事。

2、進行數學智多星挑戰賽。

3、進行數學手抄報比賽。

4、周五下午第二節進行活動總結及頒獎。

四具體安排

1、校園廣播

2、數學智多星挑戰賽

(1)活動形式

以年級為單位,由每級數學教師負責出20道智力題,于星期三早上貼到教室門口走廊,然后給每位學生發答題紙,回答題數不限。答題紙最遲在周三下午放學前交給數學教師。每班前5名答對題數最多的同學則評為“班級數學智多星”。每級答對題數最多的同學則評為“年級數學智多星”。

(2)獎勵方式

每位交了答題紙的同學均獲得參與活動的小獎品。數學智多星于周五總結會上頒獎。

(3)各年級負責老師

3、數學手抄報比賽

(1)活動形式

學生自己自愿組隊,每組1――6人,出一份數學手抄報,內容包括:數學日記、數學知識介紹、數學趣題、數學家故事和數學知識單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鮮明,做到數學味與藝術性和諧統一。版面為A3大小,有興趣的學生到數學老師處領取白紙。最遲于周三上午上交。

(2)評比形式

每份作品不寫姓名,只寫編號。老師登記編號對應的學生姓名。發給全校學生每人一張選票。由學生為自己喜歡的手抄報投票。投票時間為星期四下午至星期五中午放學之前。(請學校大隊委幫忙統計票數)

(3)獎勵形式

參與的學生均有參與獎。

每級選出3份優秀作品,于總結會上進行頒獎。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活動方案范文2

活動主題:活動享受快樂智慧展示自我

指導思想:

本次活動以“和諧的數學、快樂的數學、創新的數學”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數學活動為基本載體,為全體學生展示自身的聰明智慧提供平臺,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們體驗“學數學,其樂無窮;用數學,無處不在;愛數學,受益終身”,讓大家感悟數學之美,擁有一雙用數學觀察世界的眼睛,擁有一個用數學思維認識世界的頭腦,從而去發現,去創造。

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希望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鍛煉,讓數學愛好者能一顯身手,脫穎而出;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每一個學生真正走進數學,感受數學,喜歡數學,在數學中得到快樂,加強我校數學文化建設。

活動時間:

4月18日――4月30日

活動安排:

活動:發揮想象,奇妙創造

活動內容:數學繪畫創作大賽

參賽對象:一~三年級學生

參賽作品要求:

以數字、圖形等為創作基本素材,可運用平移、旋轉等規律做圖。繪畫形式不限,比賽統一用8開美術紙。各班選出5件優秀作品交給評委教師,參加校想象畫比賽。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參加全校展覽。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29日。

評委教師:柯晶晶

活動二:小學數學趣味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我是小主編

活動內容:數學手抄報創作大賽

參賽對象:四~六年級學生

活動要求:

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數學手抄報,比賽統一用8開美術紙,要求規范、整潔、美觀,做出個性。各班選出5件優秀作品交給評委教師,參加校“數學手抄報比賽”。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參加全校展覽。手抄報內容可包括: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名人名句、數學名題、數學趣題、腦筋急轉彎、數學日記……等。

手抄報上交截止日期:4月30日。

評委教師:何雅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活動方案范文3

為檢測各年級數學興趣小組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根據教導處期初計劃,特組織本次競賽。

一、比賽時間: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發卷以廣播為準)

二、參賽對象:一至四年級全體學生,五、六年級興趣小組學生。

三、評獎方法:

一至四年級:

以年級組為單位,設團體與個人兩類獎項

1、團體獎項:以班級前20名學生成績為依據,取團體優勝一名;

2、個人獎項:年級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

五、六年級:

只設個人獎項:名額同上。

篇3:農村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研究結題報告

農村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的研究的結題報告

廣西桂平市垌心鄉王舉小學謝擁軍楊文英

摘要:

關鍵詞:數學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練習是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復習課都離不開練習。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每堂課的練習,是完成教學任務,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就會發現在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老師在數學練習的設計方面存在如下狀況:1.練習單調,形式單一,以計算訓練為主。2.份量不均,隨意性較大。有時多、有時少。3.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少,課后完成多。4.學科之間缺少溝通,不能合理的統籌安排學生的作業量。5.作業格式隨意,書寫潦草。6.注重新授作業,忽視復習鞏固作業。7.新授時作業少,復習期間作業多,學生負擔重。8.教師下水作業少,對作業難易程度不太了解。9.反復訓練多,舉一反三少,不注重練習設計,過于強調練習與教材的一致性,課堂練習題大多是一些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明確的封閉性習題。10.書面作業多,其他形式的作業少。

基于上述現象,我們認為有必要對練習重要性的再認識和對練習現狀的重新反思,因此我們課題組提出了新課程下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性研究,力圖通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確立效率意識,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輕負擔高質量,推進素質教育”這一主題。

二、課題的價值與研究目標

1.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關注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2)關注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研究,可以讓學生所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愿學、想學、樂學,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3)通過對“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探究與實踐”課題研究,可以促使教師認真研讀現行小學數學教材,達到“讀懂、讀通、讀透”教材的三重境界,從而能活用教材,重組學材,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并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益。

2.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探索不同教學內容練習的重難點及練習的多種形式,從而使課堂的練習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探索多種課外作業的形式,提高作業效率。

(3)通過實踐研究,轉變教師、學生的教與學方式,與其形成小學數學練習活動設計的有效策略。

三、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其強調學習是由學習者自己決定的,學習具有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學習者主動地去接觸有關的信息,并利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觀念來解釋這些信息。學習者以自己的經驗和觀點來構建知識,獲得對客觀世界理解并賦予意義。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知識的分配者,而成了學習活動的共同參與者。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教師注意的重點并不在教材上,而是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上面,教師所關注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品質。對學生的評估也就不是單純的以成就測驗的方式去測量學生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更多地重視“質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