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

2024-07-31 閱讀 4555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一、什么是“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圖書館,以及報刊雜志、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等。教材編寫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和有關人員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

二、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分類

(一)實踐活動材料。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計數器、釘子板、立體模型、校園設施)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

一切有條件和能夠創造條件的學校,都應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程的資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課件。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為一些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體學習的機會,以便于教師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和智力資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并能隨時抽取播出;可以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情境。互聯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在獲取資源和進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表現出來,它將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上模擬“圓錐體積的實驗”,以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系);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同時,教師要加強交流,共享資源,避免課件的低水平重復,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加以改進。

(三)其他學科的資源。

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來創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例如可以展現細胞分裂的過程(1個分裂成2個,再逐步分裂成4,8,16…),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可以讓學生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研究影響概率大小的因素;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研究環保問題等等。

(四)課外活動小組。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在課外活動小組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趣味數學、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擴展性知識等,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課外小組應由學生自愿參加,避免使之成為競賽的工具。閱讀材料的編寫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生活經驗,并由學生選擇閱讀。

(五)圖書館資源。

圖書館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的圖書館、書刊雜志社,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

(六)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

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教材編寫者和教師要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電視中與數學有關的欄目,組織學生對某些內容進行交流。

(七)社區、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區、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一方面可以從這些場所中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如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如參觀博物館中的人文遺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智力資源。

應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上的智力資源,如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和教師講課;就一些問題向專家請教;查閱有關數學教育的資料。

(九)學生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是學生經驗交流、表達個人意見的平臺。每一位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感受的生活體驗也不同,認識事物的層次也有參差,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使之與教學內容、目標發生良性互動,并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讓生活經驗得到檢驗、修正與豐富,實現兩者間的暢通、互補與融合。

(十)課堂中的生成資源。

數學教學是數學的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作用的過程。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經常產生許多預想不到的意外。教師要善于從這些意外中學會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進學生的不同發展。

篇2: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一、什么是“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圖書館,以及報刊雜志、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等。教材編寫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和有關人員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

二、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分類

(一)實踐活動材料。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計數器、釘子板、立體模型、校園設施)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

一切有條件和能夠創造條件的學校,都應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程的資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課件。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為一些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體學習的機會,以便于教師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和智力資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并能隨時抽取播出;可以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情境。互聯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在獲取資源和進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表現出來,它將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上模擬“圓錐體積的實驗”,以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之間的關系);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同時,教師要加強交流,共享資源,避免課件的低水平重復,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加以改進。

(三)其他學科的資源。

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來創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例如可以展現細胞分裂的過程(1個分裂成2個,再逐步分裂成4,8,16…),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可以讓學生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研究影響概率大小的因素;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研究環保問題等等。

(四)課外活動小組。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在課外活動小組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趣味數學、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擴展性知識等,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課外小組應由學生自愿參加,避免使之成為競賽的工具。閱讀材料的編寫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生活經驗,并由學生選擇閱讀。

(五)圖書館資源。

圖書館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的圖書館、書刊雜志社,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

(六)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

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教材編寫者和教師要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電視中與數學有關的欄目,組織學生對某些內容進行交流。

(七)社區、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區、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一方面可以從這些場所中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如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如參觀博物館中的人文遺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智力資源。

應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上的智力資源,如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和教師講課;就一些問題向專家請教;查閱有關數學教育的資料。

(九)學生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是學生經驗交流、表達個人意見的平臺。每一位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感受的生活體驗也不同,認識事物的層次也有參差,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使之與教學內容、目標發生良性互動,并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讓生活經驗得到檢驗、修正與豐富,實現兩者間的暢通、互補與融合。

(十)課堂中的生成資源。

數學教學是數學的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作用的過程。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經常產生許多預想不到的意外。教師要善于從這些意外中學會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進學生的不同發展。

篇3:數學節活動方案(初稿)

第十二屆數學節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本次活動將圍繞新課標的“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指導思想,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為載體,營造人人喜愛的數學學習氛圍,弘揚數學文化,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活動宗旨:

人人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人人都能在數學上有所發展

三、活動口號:

喜歡數學

熱愛數學

享受數學

四、活動目的

通過舉辦校園數學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氛圍,讓每個孩子的數學能力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有所發展,從而喜歡上數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數學的殿堂里遨游。

五、活動地點:

育才教育集團(總校)

六、活動日期:

10月19日――10月23日

七、活動布置:

1.橫幅《喜歡數學熱愛數學享受數學》教學樓大門上

《喜歡數學熱愛數學享受數學――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總校)第十二屆數學節》

籃球場懸掛

2.準備獎狀

八、活動詳細方案:

靜態展示:

1.數學海報:一二年級的數字娃娃;三四年級的數學機械;五六年級的數學建筑。

10月14日中午12:10到13:00

根據美術老師的微課,進行繪畫。統一右下角寫班級姓名。

2.各班數學老師挑出5張,用掃描儀進行掃描錄入云PC展示。

3.利用掃描儀,對每一位學生作品進行掃描,上傳到各班級云PC,進行學生作品展示。(以年級組為單位滾動播放)

4.其余作品班級布置。

動態展示:

個人賽:

1.數學海報:

獎項設計:每個班級一等獎5名

二等獎7名

三等獎9名

10月15日備課組匯總上報獲獎名單。

2.數學智慧王:三四五六年級將會進行數學希望星的競賽,時間40分鐘,內容是部分基礎和提高。A4雙面。

負責人:各備課組長

參與人員:同年級數學老師。

試卷上交時間:10月16日下班前

比賽時間:10月21日中午12:10。

獎項設置:每個一等獎5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9名。

3.班級賽

二年級:巧拼七巧板

三年級:巧移火柴棒

四年級:巧剪拼

六年級:五子棋比賽

以備課組為單位,整理好6道難度適當題,比賽時選做出來最多的人獲獎。

負責老師:各備課組長

參與老師:同年級組老師

獎項設置:每個班特等獎1名,一等獎5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9名。

活動時間:

10月21日中午12:10

宣傳報道:

各備課組

4.團體活動

一年級:快樂數學在我身邊

負責老師:一年級備課組長。

參與老師:一年級組

活動時間:

待定

宣傳報道:

一年級備課組

獎項設置:一年級備課組安排。

五年級:爸爸去哪

親子類游戲

負責老師:五年級備課組長。

參與老師:五年級老師。

計劃上交時間:10月8日。

活動時間:10月22日下午

宣傳報道:

五年級備課組

活動行事歷

日期

內容

活動負責人

新聞負責人

10月14日12:10――13:00數學節海報

各備課組長

邵璃瑾

10月15日

1.上交數學海報獲獎名單

2.討論數學智慧王試題和班級個人賽題目。(10月16日下班前上交)

各備課組長

10月19日

數學節開幕

姜樂遙(單反相機)

10月20日

班級個人賽中午12:10

二年級:巧拼七巧板

三年級:巧移火柴棒

四年級:巧剪拼

六年級:五子棋比賽

各備課組長

備課組長安排

10月21日

數學智慧王12:10――12:40

各備課組長

10月22日

五年級親子活動

五年級組指定

10月23日

上交各項獲獎名單和獎狀

各備課組長

10月26日

數學節閉幕式

沈若靜(單反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