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教科研論文: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教科研論文: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024-07-31 閱讀 3310

“小組合作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顒又欣眯〗M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在實踐中我悟出教學中不能為了合作學習而進行合作學習,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下面僅就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1、發揮潛能,合理配置小組人員。

合理的小組人員配置,有利于小組合作順利、有效地進行,也助于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我還注重了各小組中組員的安排。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實施合作學習之初,我主要采用自由組合和隨機組合兩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小組,效果均不理想。自由組合小組是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合作小組的成員往往是由幾個好朋友組合在一起,剩下的則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湊合成一個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興趣相投的幾個好朋友在一起時話題很多,討論熱烈,但常常離題萬里,海闊天空地談論與學習無關的問題,表面上學生“動”起來了,實際上是亂動,造成散漫的合作。而湊合的小組則討論不起來,保持沉默。隨機組合的學習小組是根據學生的座位,前后或左右兩桌組合成4人合作學習小組,這樣的組合,各小組成員的素質差距較大,只有少數小組能真正進行合作、討論、交流,大部分小組交流不起來,參與率很低,效果很不理想,成為形式上的合作學習。

經過反復的摸索和實踐,我最終采用混合編組,取得較好的效果。在編組之前,先對學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對學生的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業成績、家庭背景、特長愛好、守紀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之后進行混合編組,盡量保證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在學習成績、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各具特色,使學生能夠在合作過程中相互地取長補短,豐富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視角,有助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事實證明,這樣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中每個學生都覺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覺得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

2、抓住契機,合理配置合作時間。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為了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總是從活動內容出發,緊抓合作的契機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是,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配置上我還引導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具體做法是: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左右。這段時間主要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見解,避免“人云亦云”現象的發生;其次,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這段時間是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才能,談出自己的想法的時間,但也不能無組織無紀律,能說的就多說,不能說的就不說,主要還要依靠組長的統籌安排,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經過討論最終形成小組的統一結果(當然有意見的也可以保留,課下再交流);最后讓學生全班交流,時間控制在二分鐘左右,這個階段是展示小組合作的重要過程,與每次活動的“合作星”及“優勝合作小組”互相結合,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

3、聯系活動,合理配置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指每一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的合作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我在合作內容的制定上十分慎重。首先,需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確定最近發展點,即合作中淺層次的內容。并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即:合作中深層次的內容。其次,在合作內容的配置上,我還注重合作內容的可操作性,難易要適度。目標不可太高,遙不可攀,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程。目標太低,伸手可得,學生興趣就不濃,學習熱情就會逐漸減退,失去學習動力。

4、注重激勵,及時反饋合作成果。

沒有反饋,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激勵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我采用了“累計積分制”這種整體性的評價辦法,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十分有好處。我們在學生小組合作后的集體交流時,有意識任意指派各組的某號同學代表匯報,該生發言的成績就代表全組合作學習的水平,記入“小組排行榜”,每次活動后累計各組積分,一段時間后評出“優勝合作小組”,該組每人都可在班報評比欄中升一面“合作旗”。在這樣的以團隊為整體的激勵性活動中,學習基礎好的學生便會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本組的學習任務,帶動性格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而戰。

在小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我們積極地融入其中,體會艱辛、享受樂趣,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合作的勝利!

篇2: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培訓方案

1.班級一般設置8人組6個。

1、二人組(同位組):以互助互查為主的組織形式。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尤為必要。使用學案自主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落實,一般問題的交流互動,發揮兵教兵的學習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組(同位組)的組織形式去解決。

2、四人組(合作小組):以合作探究為主的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創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組的形式去活動;需學生討論的疑難問題、生成問題的篩選,展示交流學生的推薦也可利用四人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組(合作大組):有深度,有難度的問題八人組討論解決。

2.小組建設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形式建組階段。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幾項任務:小組名稱、自薦組長、小組口號、小組成長目標、小組行為守則。討論并形成文字,做成海報,張貼上墻。一般學生都會熱情高漲,有利于小組的建設。組員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形成小組意識,同時也是明確或認同本組的目標。

第二階段為精神建組階段。通過活動前的小組口號、成長目標、小組紀律的宣讀,強化團隊意識、目標意識與紀律意識。使小組精神內化成每個組員的信念,并指導其行為。在各項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和活動強化小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和班干認同本小組并逐步形成小組榮譽感。在這一階段非常關鍵,要趁火打鐵把小組建設落實到每個人的心中。

第三階段為榮譽建組階段。這個階段其實真正的小組(集體)已經形成,學生之間有互助意識。小組的一些特征開始慢慢體現出來:組員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促進性的互動;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3.精神建組階段非常關鍵,如何促進小組形成?

在培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認真思考,大膽發言,學會中心發言,能把自己的探索、發現,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發言的規則是弱者先說,強者補充。二是學會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發,收獲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三是學會質疑、反駁,能聽出與別人的相同點、不同點,能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四是學會更正、補充,能在別人結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五是學會求同存異,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習。每周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小組工作情況,鼓勵小組長的工作,交流經驗,彌補不足。每周班會內容必須有關于合作小組情況的總結,堅持“表揚到人,批評到組”的原則。

篇3: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