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課《漫畫啟示》教學反思
《漫畫的啟示》教學反思
邱先玉
《漫畫的啟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教材作文訓練中的想象作文。它與本組課文的學習專題“生活中的啟示”緊密相關。在這次習作中,教材安排了豐富的內容,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了說話和作文的思路:可以是從一件小事中得到啟示,也可以從一句名言警句中得到啟示,還可以從一幅漫畫說起、寫起。意在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讀生活之書,從書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并能自覺聯系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行動為生活之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口語交際課上,我帶領學生交流了生活中的小事和名言警句帶給自己的啟示,這次習作課上,我選擇了引導學生從一幅漫畫說起、寫起。
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大都喜歡漫畫的特點,按照了解漫畫、欣賞漫畫、撰寫漫畫的步驟,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走進漫畫世界,又走出漫畫世界,站在一定高度品味漫畫,得到啟示,受到教育。在這幾個環節中,我注重相機滲透觀察和習作的方法,讓學生能以點帶面,舉一反三。一節課下來,我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課前所定的教學目標。但回想教學的全過程,仍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不斷改進、提高。
一、時間安排不合理
因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漫畫習作,所以安排指導的時間稍長一些。備課時,我預計用20
篇2:學生作文課怎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關于學生作文課怎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根據調查,百分之七十的小學生都害怕寫作文,每個學期的八個習作,好多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是絞盡腦汁,寫到腦門冒汗,才勉強完成老師的字數要求。老師說過關,他們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而內容也大多是作文書上搬來的,真情實感少有。
分析其原因:一、現在的孩子生活閱歷單一,校園家里兩點一線,沒有經歷一些刻骨銘心的事,即使有,也不知道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沒有積累素材的意識;二、孩子對寫作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寫的不生動,與范文不能相比;三、孩子對寫作沒有興趣,是被逼迫的行為。我認為第三個原因是最根本的,解決了第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這個學期,我從課堂形式下刀,對傳統的作文課進行了微整形,取得了小小的進步。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做法及體會:
一、自主修改,取長補短
常常聽說老師們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以前,我也嘗試過,在課堂上學生自主修改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往往是他們修改完了后,我還要再檢查評講,費時,效果不明顯,而且,學生感興趣的是做小老師,而并不是寫作。后來,我自主設計了一份簡易的教案,這份教案適合任何一篇作文,如下:
教學目標:視具體情況而定
教學準備:找出最典型的錯誤作文
教學過程:
1、隨機發本,學生準備紅筆
2、制定評價表給分
書寫真情生動篇幅……總分100
標準依據習作要求而定。比如,你這次習作的重點是訓練詳略得當,你就把增加一項,如果是點面結合,你就增加一項,分數靈活處理?!邦}目、點題、開頭、條理清楚、新穎”這些常常作為評價的目標。但是,需要指明的是,這些在習作授課時就要對學生強調清楚。
3、用波浪線劃出好句,在好詞那里插個旗,在好字下面打個點,然后在旁邊簡單點評。
這一項學生可以根據老師平時批改作文的方法去做,比較容易完成。
4、找出錯別字,進行修改
5、末尾寫出你最欣賞這位同學作文的至少一個方面,并提出一個小小的意見,寫上祝福語,并簽名。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增強寫作的信心,溝通同學感情。
6、調查最高分作文兩篇,生上臺朗讀,學生點評。
我這樣調查:“80以上的舉手?!薄?5以上的舉手?!薄?0以上的舉手?!薄?5以上的舉手?!弊罱K選出兩篇佳作,為了給學生留時間修改,我只選兩篇。由修改人公布佳作名單,學生在期待中揭曉答案,最高分同學上臺朗讀作文。讀完,臺下學生說好在哪里,也可以請他們談談如何讓寫好這篇作文的。
后來,為了使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我將此環節改成了佳作PK,學生舉手投票一比高低。給優勝者一點小禮物。
7、投影出示問題作文(我事先找出最典型的錯誤作文),全班提出修改意見。
8、本歸原主,各人看評語,按意見修改。
在此環節中,有的小孩子的評語批評過激,造成一些小孩子生氣,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開導,比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再不行,課后單獨聊一聊這篇作文。第一次自主修改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小孩子游戲過頭,但是第二次就不會出現了。
9、老師總結所獲。
老師總結這次習作的同學們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盡量圍繞開頭表格里設置的目標。越少越好,因為學生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課后再布置一些練筆進行鞏固,學生就能掌握這些作文的知識了。
10、收起學生修改好的作文,檢查學生是否修改。
這種設計目標明確,過程實在,效果明顯。學生之間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必定能發現別人的長處,讀了一篇優秀習作,加以點評,就能學到別人的長處,讀到一篇一般的作文,也能從中發現與自己一樣的問題,旁觀者清,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問題的普遍性,對自己更有耐心??磩e人給的評語,更加肯定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聽了佳作思考以后,知道如何去修改。學生之間互相認識,互相取長補短。在輕松快樂的氛圍里學習,學習興趣自然提高。
二、習作講評,點名道姓
為了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努力發掘孩子習作里的閃光點,相信任何真情實感的傾吐都是美好的,習作是一種表達,孩子的習作要求盡量放低,有了興趣再提高。學習了李鎮西的作文講評課后,我決定采取點名道姓,鼓勵為主的方法。比如,一次作文講評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習作7
篇3:多媒體在作文課中運用及好處
多媒體在作文課中的運用及好處
【摘要】運用多媒體教學作文,可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指導學生布局謀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作文教學的效果明顯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作文教學;運用;好處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體現。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為,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做到這一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模式化”造成學生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幾十年沿襲下來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所致。作文源自于生活,只有激起學生的生活熱情,才能真正使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自主作文,勇于創新,形成能力;才能使作文課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語言活起來,習作也活起來。通過幾年的研究發現,在作文課中巧妙運用多媒體,利用它的多樣性、新穎性、直觀性、趣味性、再現性等特點,會激發學生“作文”的欲望,調動“想寫”的積極性,降低無話可說的難度,提高“表達”的準確性,從而取得作文課想象空間,給作文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想“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就應該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多媒體具有處理文本、圖像、聲音和視頻的能力,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優美的樂曲能夠為學生創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的詞語?!崩枚嗝襟w進行作文課教學就為學生的寫作創設一個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拓寬其想象空間,讓學生從無話可說變成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讓學生漸漸覺得寫作原來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如指導四年級作文《我眼里的秋天》,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我事先收集了很多秋景的網絡資源,包括圖片和音像。上課時,一聽說是作文課,學生滿臉的無奈與惆悵,我笑不作聲,打開多媒體電源。隨著優美的旋律響起,一幅幅五彩繽紛秋景的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影片中播放有藍天、白云映照著平靜的水面,城市里街道兩旁金黃的樹葉,山上火紅的楓葉,果園里成熟的果實,農田里成熟的瓜果、豐收的糧食……)我似乎從來沒有看見學生上作文課時如此專注過,個個都目不轉睛盯著視頻。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畫面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贊嘆著:“秋天真美??!”我不失時機的誘導學生:你看過什么樣子的秋天?學生爭先恐后地講述著自己見到的秋景:黃燦燦的稻子笑彎了腰,石榴裂開了嘴……作文課堂呈現出了以往從未有過的場面,是多媒體的再現場景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培養寫作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是指一個人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在作文教學中,觀察能力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由于年齡小,學生還不善于獨立地給自己提出觀察的任務,觀察的持續性大多受情趣和興趣的支配,因此觀察的持續時間不長,往往缺乏對所描寫事物細致觀察,因此作文時不能對所寫事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甚至無從下筆。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多媒體教學這一手段指導學生對所寫事物進行細致準確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指導寫作《我眼里的秋天》,利用多媒體展示田野的秋景、果園的秋景、菜園的秋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再讓他們按照:從整體到部分有重點的觀察景物,這樣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基礎上,又為寫作做好了鋪墊。
有序觀察是觀察最基本的品質,只有觀察有順序,作文時才能言之有序。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看圖寫話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導學生看圖,調控學生的注意焦點,是簡便易行的方法。如教學《小白兔運南瓜》時,我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讓學生聯系起來整體觀察;再按順序依次打出三幅圖,根據主要內容,逐圖仔細觀察,指導學生看懂每幅圖的畫面,想象具體內容;最后整體觀察三幅圖,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點,為寫作做準備。通過觀察指導,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并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積累,提高觀察能力。當然,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可控性,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特點來仔細觀察。如要訓練學生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可用多媒體的多彩畫面展示人物的外貌,指導學生觀察找出外貌中的顯著特征,然后聚焦圖像局部放大觀察,加深印象,產生內心體驗,從而逐步提高學生抓事物特征來觀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