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節課上成公開課樣子:《編碼》教學后記
不記得是哪位高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公開課要有一股“人來瘋”的精神,聽課的人越多,越應該激情滿懷。可是自己總覺得激情這東西好辦,但是實力呢?上課的內容呢?真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節課,不同的老師來上,效果卻是千差萬別。
今天上了一節普通的課,不是公開課,也沒有人來聽,但是課前是做了充分準備的。講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好玩”中的第二課時------“編碼”。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了解編碼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在編碼中所表示的具體含義,體驗編碼中的一些規則和方法,會運用數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逐步建立數感。
3.在利用編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欲望,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是破案。首先是黑貓警長接到一個電話,說小白兔家的東西被偷了,警長就派白貓警員和白鴿探長去調查。調查發現了嫌疑人身上的破損的身份證和銀行卡。還有四位嫌疑人出生的信息和所持銀行卡的信息。通過判斷,孩子們確定了罪犯。用到了身份證上1972的編碼信息和銀行卡上666543的編碼信息。破案的環節,孩子們很興奮。
第二個環節,讓孩子們來認識身份證和銀行卡上的編碼信息,每個數字所代表的含義是什么。
第三個環節是了解生活中的編碼,在這個環節上,在課件緩緩出示圖片信息時,音樂聲也隨之響起,孩子們立刻很安靜,在音樂的流淌中欣賞一幅幅有著編碼信息的圖片,對生活中編碼的應用更感興趣了。
第四個環節,編碼的應用。根據淘氣出示的編碼信息,理解編碼所對應的學籍信息,比如20**03321表示“20**年入學的(3)班學號為32的同學,該同學是男生”。按照這個規則,**04172表示的是哪位同學?讓孩子們獨立思考并完成這道題。孩子們了解了每部分編碼所表示的信息,很快就確定了編碼所表示的含義。
第五個是拓展環節,讓孩子們寫出自己的編碼,在這個環節當中,孩子們很多都高高舉起了小手,想要說出自己的編碼是什么。那一刻,我知道大部分孩子都學會了,當他們都舉手并喊著“老師,我,我”的時候,我知道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后,在緩緩的音樂聲中回顧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這節課與以往不同的是,在課中插入了音樂,在做練習時也插入了不常用的音樂。孩子們一反常態,做練習時也非常認真,沒有一個人說話。音樂讓他們安靜下來,靜靜地思考著問題。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感覺自己講的速度有些過快了,可能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還有一小部分反應慢的孩子也許掌握的不是太好。總體來說,還比較滿意。
這節課在準備的時候,看了很多備課資料,在網上下載了幾個課件,綜合在一起,做了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課件,盡管沒有人聽課,但是還是要努力上最好的課。
課雖然不是公開課,但要努力上出“公開課”的樣子,如果每節課都這樣準備,還愁學生們學不好嗎?還愁自己的能力不會提高嗎?印象中似乎每次上公開課都比平時上課的效果要好。
不為別人,只是為了讓孩子們獲取更多學會知識所帶來的快樂,也為了讓自己獲得小小的成就感!
那就努力把每節課都上成“公開課”的樣子吧!
篇2:小學公開課教研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提高中青年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授課的能力,培養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鍛煉教師隊伍,起到崗位大練兵的目的。
二、活動步驟
1、各教研組本組成員推薦做課教師,每組推薦2人以上將參加學校公開課教研活動。
2、各組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做課教師按教研組進行分組,做課教師先確定授課內容,自己備課,然后同年級組教師之間再開展集體備課,完善教學設計。
3、做課教師正式公開課的說課、做課活動。
4、做課教師和聽課領導及教師對活動進行評價。
(1)評課堂教學設計
(2)評教師課堂效果
(3)評遠程設備應用
三、活動要求
1、對研究的課程進行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合力。
2、授課地點設在多功能室,課程設計和教學必須突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發揮多媒體教育設備的強大作用。
3、說課教師:
(1)說課中要突出說自己的課件應用在教材中的作用。
(2)說課中要突出說集體備課產生的意識沖突及解決的辦法,備課的改進過程和具體依據。
(3)說課突出說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特色。
授課教師:
完成教學的設想,解決授課過程中的突發情況。
反思教師:
(1)突出對自己的教學預設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差異進行反思。
(2)突出對教師的教學機智進行反思。
(3)突出對個體和集體備課活動進行反思。
4、授課班級必須是新授班級
四、活動后上交的材料
做課教師的“三課'材料,一式二份上交教務處。
五、分組情況:
(1)低、中、高年級語文教研組;
(2)低、中、高年級數學教研組;
(3)綜合教研組。
六、活動時間安排
9月至12月份,教師個體備課――集體備課――說課――做課――評課。
篇3:在公開課中才能靈活有效處理課堂中動態生成
在公開課中怎樣才能靈活、有效的處理課堂中的動態生成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通榆鎮萬崗小學李艾霞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動態生成的課堂里,它層出不窮,學生更加自主、自由,更有獨立的思想,并且這種思想影響著課堂的進度和發展,也受到了老師的重視和尊重。本人為了上一節公開課,試上了一節又一節,而每一節課都存在未知的生成過程,詳案是備了又備,改了又改,究竟怎樣才能靈活、有效的處理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從而達到學習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備”好預設促進課堂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記憶,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學習興趣低,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和完善。而在動態生成的課堂,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教師把握教學重點,將知識的引導貫穿到整個課堂和教學中,通過老師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產生思維的碰撞,課堂隨著新思路的變化而變化。其中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在課堂的討論互動中,同學們的思路千奇百怪,這時就需要老師時時提醒,耐心引導,使課堂討論的中心回到所學知識上來,讓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由聯想和想象,從中找到無限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最終實現課堂的動態生成。
課堂動態生成的基礎是預設,預設是課堂動態生成的關鍵。課堂動態生成看似是給予了學生們充分的自由,但是自由又需要有個度,這個度就是要通過預設來實現。預設與自由看似對立,但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預設而缺乏自由的教育就是傳統教育,老師作為課堂的中心,準備上課的內容,控制課堂的進度,“滿堂灌”地為學生講述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去深入思考學習的內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靠單純背誦公式和解題步驟,就能拿到一個還不錯的成績,學生的知識學習不牢固,學習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只有自由而缺乏預設,課堂就會像一只脫韁的小馬駒,只知道撒歡和狂奔,卻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學生們會投入到討論的歡樂中而找不到討論的關鍵,也或者因為所學知識的欠缺,討論的層次淺顯不能深入。
課堂動態生成需要一個開放的環境,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例如在二年級《認識角》一課中,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在學生認識的圖形上寫了一些口算,同時準備了6組,還準備了計時器,比比哪組答的又快又正確。都從第一個同學開始。學生對比賽很感興趣,口算的成績不分上下,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激烈的比賽結束后只剩下圖形朋友了,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哪一個平面圖形有點與眾不同,哪里不同?同學們很善于觀察,一眼就看出圓形是沒有角的,這時我直接告訴同學們由一個點引出的兩條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學生舉例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角?學生很快說出:我們的黑板、課本、尺子、桌子,還有的同學說紅領巾,有的同學說教室的門,有的同學說衣服的領口,好不熱鬧。我還帶著同學們去摸一摸角,去感覺一下角,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畫角,用紙折出各種的角,再將邊長不同角度相同的角和邊長相同角度不同的角放在一起,讓同學們區分大小,從而進一步幫助同學們學習角度大小的區分方法。這種種預設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質量,學生學的既輕松又愉快。
二、循循善誘正確對待學生的答非所問
新課堂的動態生成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但是在互動的進程中,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經常出現學生所答非所問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如何考慮,又該如何應對呢?造成學生答非所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學生方面:學生或許還沉浸在課間的游戲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老師問了什么;或者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得不扎實,沒聽懂老師的講課內容,不知道如何回答;也或者是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但是害羞,不愿意表現自己。再例如老師方面:問題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范疇,學生還沒有學習過,或者錯誤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將自己的強加到學生身上,以為自己了解學生也應該了解等等。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元角分》中探索1元=10角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