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作文教學經驗介紹:打開學生作文思路

小學作文教學經驗介紹:打開學生作文思路

2024-07-31 閱讀 3270

不少同學拿到作文題,常常大腦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來。這是沒有打開作文思路所致。其實,只要我們講究方法,審題立意關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寫作材料也就會紛至沓來,如此,又怎么會寫不好作文呢?

這里,我送給大家迅速打開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鑰匙。為說明這些方法的適用性,我結合過去的高考題作一解說。

一、置換法。

1.如果所給的作文題目、話題或材料是借喻性質的,那么這時就可使用本體去置換喻體。如山東高考作文題:

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命題人給了我們比喻的喻體,本體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體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機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誼,是愛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誠信,等等。“草自青”的本體可以是欣欣向榮的局面,可以是輝煌的成功,也可以是雙贏的結果,等等。我們展開聯想,用一個又一個的本體去置換喻體,寫什么的問題也就立馬解決了。

2.如果所給的作文題目或話題中的相關詞語具有多義性,那么這時可用具有單一語義的詞語置換具有多義的詞語。例如重慶高考作文題:

《現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釋義有:①自然界。②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③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

請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自然”怎么理解?這是立意的關鍵。命題人想我們之所想,給了我們三個義項進行詮釋。我們只要用其中的一個義項去置換“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開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這樣我們可以談環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發展中生活,這樣我們可以談教育中的張揚、發展個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該如何理解呢?我們可以通過造句的方式來看一看:態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這么說來,“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夠深入進去融入其中。明白了這些,我們談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給的作文題中含有代詞,那么這時可用代詞所代的事物去置換作文題中的代詞。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題:

平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會看到什么,又會想到什么?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們”與“他們”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們”,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遺憾的是,現在只關注自己的人太多了,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哪里還有他人?這樣的世界,又怎么會是一個和諧的世界。我們把視線轉向“他們”,會看到什么?會看到貧窮,會看到富貴,會看到不公,會看到進步,會看到文明,等等。會想到什么?會想到共同富裕,會想到平等,會想到感恩,會想到正義等。“他們”是誰?可以是農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崗工人,可以是一擲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討的老人,等等。這么一置換,自然也就打開了思路。

二、補充法。

所謂補充法,是指通過給標題或話題補出相關的句子成分來打開思路的方法。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題:

請以“帶著感動出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⑤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打開思路,寫好“帶著感動出發”,需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誰帶著感動出發。也就是補出標題的主語,可以是你(你們),可以是我(我們),可以是他(他們)。二是什么樣的感動,或者說是為什么感動。聯系實際,汶川大地震中,老師舍生救學生,我們為之感動;救援人員不怕疲勞,日夜奮戰,我們為之感動;群眾排隊捐款、獻血,我們為之感動。具體到個人,溫總理第一時間在第一線指揮,我們感動;民警蔣小娟為災民的孩子喂奶,我們感動。讓人感動的原因很多,讓人感動的事例很多。三是帶著感動出發的結果。帶著感動出發,其結果將產生更多的感動,從而使更多的人帶著感動出發!

再如廣東高考作文題:

請以“不要輕易說‘不’”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之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過給標題補充狀語的方法來打開思路。不要輕易說“不”,不是不能說“不”,而是不要輕易說。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策略一些,這并不是要接受、認可,輕易說“不”的結果,往往使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比如面對同事、同學、朋友、家人的正當請求,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不”,往往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拉大了與他們的距離,使雙方變得越來越疏遠。不要輕易說“不”,是智慧的表現,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立意、選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間,寫出與眾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都市和鄉村,是我們棲居的空間;都市生活和鄉村生活,是我們平凡的生活。當我們從平凡中回望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期待。

請以“觸摸都市”或“感受鄉村”為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無論是“觸摸都市”中的“觸摸”,還是“感受鄉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觸摸,用心去感受。即給“觸摸”、“感受”補充狀語。也就是說,我們所寫的,應該是都市或鄉村中能夠在我們心靈的湖泊上激起波瀾最起碼是漣漪的人、事、物或觀點。這樣,我們所寫才可能充滿與眾不同的個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內容。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給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會讓閱卷老師喜歡!

三、擴展法。

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詩句的意思是說,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發芽,遠遠望去,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后,卻只見到極為稀疏的草芽,綠色反而感覺不到了。詩句的意境是美的,隱含的哲理也很豐富。它使我們領悟到: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人對事物的看法與對美的感受同距離是有關系的……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含有這兩句詩的意境與哲理,關鍵在于你的觀察和體會。

請根據自己閱讀詩句所體會到的意境與哲理,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要照抄或擴寫材料。③所寫文章符合文體要求。

如何立意?命題人已經給了我們三個角度,我們可以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看哪一個認識深刻,哪一個手頭有材料,我們就用哪一個。除此之外,還可以談從全局把握問題,才能看得清,看得準;還可以談在思想上先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才能搞清事實真相,從而做一個能夠正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個人走進商店。一個人買了一瓶果汁,說:“我喜歡甜的。”一個人買了一杯咖啡,說:“我就喜歡這又苦又甜的滋味。”還有一個人買了一瓶礦泉水后說:“我喜歡淡淡的礦泉水。”

四、變換角度法。

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從不同角度對所給材料進行審視,以發現能夠打開我們思路的角度。例如全國Ⅱ卷:

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有很多綠海龜孵化小龜的沙穴。一天黃昏,一只幼龜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一只老鷹直沖下來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發現了,連忙跑過去趕走老鷹,護著小龜爬進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