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作文教學方法作文在于積累
小學老師關于作文的教學方法作文在于積累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讀書猶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作文只有不斷積累,才能不斷收獲文章的精髓,從而進一步創造出更精彩的作品,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在從多方面做好積累。
為了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不少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就采用了以下幾種積累形式。(1)是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完成145萬字的閱讀。如此大的閱讀量,其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還在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閱讀的內容可以是課前引導學生查閱的相關資料,可以是課中穿插閱讀的相關文章,可以指導學生課后開展拓展性閱讀,還可以是學生的自主閱讀。(2)是背誦,要求學生背誦優秀詩文,背誦精彩片段,背誦好詞佳句。學生背誦的都是規范的語言材料,通過大量接觸語言文字規范的作品,形成對語言文字的感性認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熟讀成誦并不難。當這些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積蓄時,他們會終身受益。(3)是摘抄,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無論是閱讀教科書上的,還是閱讀課外書上的,對那些優美的詞、句、段,都要熟讀成誦,最好能隨手摘抄下來。積累豐富了,說話時,好詞佳句就會脫口而出;作文時,語言就會生動而豐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學作文時,一定要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如何去積累,如此,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提主高了。
篇2:作文教學方法讓作文評價閃動人文色彩
作文教學方法讓作文評價閃動人文色彩
【摘要】本文淺談作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學活動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學生或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后,都漸拋腦后,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為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現在的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更多地關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順,文筆是否花團錦簇,學生的語言越來越華麗,內容更卻越來越空洞,情感也越來越虛假,這樣的文章卻往往能得到老師的好評。
這一切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的老師需要對作文的評價方式有一個新的認識,作文的要求不能偏離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背離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在評價孩子的作文時,不要打擊孩子的寫作熱情,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的眼睛,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在鼓勵中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促進孩子作文能力的提高。對于孩子們作文的評價呈現方式,可以用等級評價,也可以加以評語;還可以將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老師評價相結合。不管是哪一種作文評價方式,我們都應該注重對孩子的人文關懷。
一、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今天學生寫的作文,大部分或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口味,幾乎沒有學生自己的情感表達,作文變成了及其虛假的東西,寫游記,就是為了表達對祖國、對家鄉、對建設者的熱愛、贊美之情;寫身邊的愛,不是父母深夜背著生病的“我”上醫院,就是父母冒雨為“我”送傘;寫友情,不是我借你橡皮,就是你扶我起來;寫好人好事,不是讓座,就是扶老人過馬路,不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是感謝老師家長的悉心教導;寫學習寫訓練,不是為祖國、為集體爭光,就是勤奮向上永不放棄……這樣千篇一律,空話連篇、假話當道、套話成堆的作文,我們又從何談何真實情感?從何談認知發展?新課標中指出:“應重視對寫作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重視真情實感的表達。”這就要求孩子的作文內容必須是真實的,情感必須是真實的,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求孩子在寫作文時務必要求真求實。
有一次,我讓學生寫一封給爸爸媽媽的信。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大談爸爸媽媽的“苛刻”教育,甚至于感嘆生活“艱難”。究其原因,因為該同學的家長的確望子成龍心切,也有不少老師反映其父母專制的管教,學生在家庭中就難免產生消極的情緒,覺得生活“艱難”,所以他就把這種真情實感很自然地寫進了作文里。由于他說的是真話,抒的是真情,但寫得相當實在、真切。對此應該如何評價?我認為這位學生能寫真情實感,路子對,文風正。在講評課上,我大大肯定了這種寫作態度,當然也指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不少有同病相憐之苦的學生竟對文中現象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積累了又一次習作素材。
二、培養學生自信地寫作
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除了平時積累少外,還因為作文的條條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離題,一次次的打擊,讓孩子再不敢動筆寫作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敢寫作文呢?這就要求老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對話平臺,讓學生重塑自信。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要讓學生充滿自信,那我們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碴”,而應該學會善用鼓勵,讓學生在作文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一個字詞的運用到一個片段的描寫,從文章的材料、內容、立意到學生寫作的表達技巧,從工整的書寫到錯別字的減少,我們都應該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對文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應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避免使用“不好”“不該”“差”等傷害學生自尊的語言,絕對禁止使用侮辱和帶歧視性的語言。我們要引導學生自我欣賞,自我接納,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經教過這么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動,籃球是他喜愛的運動項目。因此,在言談間、作文里經常提到他的籃球,可是在有關打籃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這樣的敘述:甲同學得到球傳給乙同學,乙同學又傳給丙同學,丙同學又傳給丁同學,丁同學又傳給……,最后某同學投籃,球進了!作文也寫完了,這樣的作文按照書面情況給予評價顯然會挫傷他的積極性。
篇3:小學作文教學方法講座材料集錦
100%的學生喜歡習作,我們能做到嗎?
引言
為什么要以這個題目與大家交流?
原因之一:現在能夠做到讓100%學生喜歡習作的班級幾乎還找不到。從這多年來評選的特級教師中,我們也無法找到哪位特級教師公開說自己的學生100%的喜歡習作。
原因之二:中國學生是95%以上不喜歡寫作,而美國學生是98%以上的學生喜歡寫作。這個強烈的反差說明多年來我們進行的寫作教學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雖然絕對的100%不存在,但相對的100%這個成功性數據應該屬于學校。
原因之三:正在讀書的中小學生及以后的中國中小學生,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家送給學校一個100%,我們能否還給父母一個100%,這可是教育上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原因之四:我現在正在做蘇教版小學教材的習作研究課題,我的課題題目就是《讓100%使用蘇教版的學生喜歡習作》。我正在全面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成果還談不上,但通過這一年多的實踐,結合著我個人對寫作的喜愛,感覺這條研究與實踐之路越來越清晰,我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當然也越來越發現我們的寫作教學真的問題非常多,多的讓人感覺到可怕。
原因之五:今天我們不研究這個問題,未來肯定有人研究這個命題。在這種反復思考下,我覺得與大家進行這個話題的交流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
正文
一、寫作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1、寫作之“假”根深蒂固
我們太懶惰了,央央大國習慣了,為了功名習慣了。大凡去掉這個習慣的,剩下的就是真的了。
我非常喜歡李白在四川那個墓碑上的那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