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習作教學課改資料訊飛語音口述作文激發學生無限興趣
“訊飛語音”口述作文,激發學生無限興趣
在二七區多彩教育的大環境下,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了生機和活力。我們學校對于語文教學也進行了變革。以“課內、課外閱讀”“習作”、“誦讀”“書寫”五個方面為主線,貫穿到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在“習作”變革中,三年級將“訊飛語音”(或語記)手機軟件引入課堂,成為改革中的一大亮點。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積累優美語句、教授學生寫作文的方法。縱使學生的頭腦里有多樣的寫作思路,或許都會被教師牽引到一條線上,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多樣性得不到的落實。傳統作文課更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作文課改革勢在必行。但是有關用手機軟件上課的課例較少,老師們沒有完整的課例可以學習。再加上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于電話的了解不是很多,這樣的課能在我們的掌握中嗎?于是我們就抱著嘗試的心態在新的一學期,我們采取訊飛語音的方式進行授課,課堂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學期開學之初的家長會上,我作為重點將語文的教學改革的思想傳達給家長。并動員家長們在手機上下載“訊飛語音軟件”,希望能夠支持學生順利上課。這些準備工作做完后,終于迎來了第一節“訊飛語音口述作文課”。在通知學生帶有“訊飛語音”的手機時,學生們歡呼雀躍,用驚奇的眼神望著我。“老師,我們真的要用手機來上課嗎?”、“老師、那個軟件怎么用啊?”、“老師,......”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問著各種問題,興奮極了。這讓我對明天的課更加有信心。在第二天的作文課上,學生們拿著手機無從下手。我首先對訊飛語音進行了介紹。并在PPT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一步步教學生該怎么使用。在運用錄音轉變文字的功能時。學生們一個個認真并有感情地讀著自己喜歡的課文語段。在自己口中的話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時。學生們激動極了,紛紛向周圍的同伴“炫耀”。接著又引導著學生將手機中的文字分享到班級qq群里,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看到別的學生說話的內容。我讓他們自由瀏覽同學們分享的優美語段,并讓他們評價誰找得最好,誰語言標準,出現的錯別字最少,然后表揚那些做的好的人。第一節口述作文課在熱鬧的環境中結束了。為了能更好的深入學生內心來了解他們的這樣的作文課的感受,我布置了學生寫一篇課后感。神奇的是,學生們沒有因為作業量的增多而抱怨,而是七嘴八舌地討論自己會如何讓寫。
在第二天批改作文時,大部分學生都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有幾位同學寫出來自己剛聽到消息后的心情。“平時上作文課的時候我是安安靜靜的,但直到我的手機下載了訊飛語音,我整個人都活躍起來了,我多么期望作文課的來臨啊!”、“自從老師讓我們把手機帶入校園,我心底就‘釘’上了一個小小的疑問,怎么用手機來寫作文呢?”、“聽說老師讓拿手機上課,大家一聽就興奮得不得了,我更是興高采烈!”。從學生的作文中,我還能感受出學生聽講的認真。因為他們把使用訊飛語音的步驟寫得清清楚楚的,有的學生還畫出了圖標,詳細又生動。
真想不到,才上了第一節課就引發了這么大的反映。學生們如想要長大的果子,如鮮活的小草,如渴望飛翔的雛鳥,對作文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正如學生所說的話:“我從不喜歡作文課變成了喜歡作文課,這也促使我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我最喜歡作文課啦!”在改革的道路上會有美麗的風景,也有擾人的困難。但不管怎樣,堅持下去我們就會看到更多別樣的風景。
篇2:讓習作教學課堂活起來
讓習作教學的課堂活起來
摘要: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有為數不少的小學生對習作產生了厭倦和畏難的情緒。要想讓學生樂于把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習作的過程性指導,考慮習作的內容,運用什么寫法及技巧,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特點等諸多因素,巧用媒體手段,在準備工作特別充分的情況下,精心設計習作課,把精彩的、活生生的習作課堂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使他們醉心于習作之中,做到發乎于情,且妙筆生花。
關鍵詞:活起來;對話交流;隨機設計;精心設計
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生的認識水平、觀察能力比較低,習作技巧等方面又很缺乏經驗,這必然導致學生習作的效率低下,易對習作產生厭倦和畏難的情緒,一提習作就愁眉苦臉,要想讓學生樂于把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習作的過程性指導,考慮習作的內容,運用什么寫法及技巧,學生的興趣,心理特點等諸多因素,巧用媒體手段,在準備工作特別充分的情況下,精心設計習作課,讓孩子們喜歡習作課,讓習作教學的課堂活起來,在具體的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送“及時米”贈“美味菜”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的理念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不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課程標準實施后的習作教學,都要求學生的習作有真情實感,平時有積累的學生就會“有米下鍋”。若平時積累不足的學生,就會感到沒什么可寫,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這部分學生會在課堂上*,一直拖到回家上網東拼西湊,甚至下載一篇,就這種情況而言,即使是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命題,也有一言不發,一字不寫者。這就必須在習作教學的課堂上做文章:當堂提供、生成寫作的素材
篇3:巧用信息技術輔助作用來優化習作教學
巧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來優化習作教學
廣西河池天峨縣實驗小學楊勝立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技術,擴展語文學習環境”。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習作教學難點迎刃而解。現代信息技術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小學習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恰當合理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習作教學;輔助作用;有效性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在人們接受的信息中,通過視覺接受的占80%左右,通過聽覺接受的占10%左右,其他感官接受的僅占10%。研究表明,信息技術是迅速傳播和理解信息最有效的途徑。在習作教學中,我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實踐證明,有目的地恰當地選擇運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習作,能激發習作興趣、訓練想象力、明晰指導過程、優化評改途徑,使學生動筆有興趣、觀察有方法、修改有成效、積累有成果,優化了作文教學,提高了學生作文能力。
一、巧用信息技術營造氛圍,激發習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寫作文常常是令學生感到頭疼的事。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運用于作文教學中,有效的緩解了這一矛盾。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為動筆寫作打下基礎。學生上作文課時,再也見不到學生“咬筆頭、皺眉頭”的情景,學生個個思想集中,精神抖擻,興趣昂然。
例如《我的筆盒》是狀寫靜物的習作,這樣的題材學生覺得太過熟悉而常常提不起興趣。在指導學生寫這類文章,教師通常采用看看、摸摸、想想、說說、寫寫的方法,也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寫出的作文常常是以描寫筆盒的色彩、圖案為重點,習作千篇一律。而利用多媒體flash課件能起到引發頭腦風暴的效果:一個卡通形象的筆盒,在動聽的音樂伴奏下,蹦蹦跳跳地亮相,一串立體彩色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