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結合教學實踐利用多種媒體優化習作教學

結合教學實踐利用多種媒體優化習作教學

2024-07-31 閱讀 8482

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何利用多種媒體優化習作教學

教育技術學認為,多媒體是教學手段的一類,教學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應該按需選取。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創設多種情境,打動學生的心弦,激起共鳴,創建交流的平臺,營造有聲有色有趣味的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的學習空間,以達到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結合教學實踐,我就如何利用多種媒體優化習作教學談一些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

在進行習作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會創設一個情境來激起學生交流的欲望。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老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用語言來和學生描繪情境。但是有了多媒體后,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將聲情并茂轉化為聲畫并茂,這樣視聽結合的圖文、影像就能更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令學生入情入景,從而產生交流的欲望。例如六年級上冊的習作1《暑假里的一件事》,我們就事先收集了很多同學假期里的一些照片,制作成課件,課一開始,就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以此來引發學生情境的回憶,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很快地進入了情境,交流著令自己在暑假中特別難忘的一件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有了回憶和交流,動起筆來就水到渠成了。

二、巧妙再現,彌補學生觀察的盲區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要求學生要點面結合,可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學生觀察時往往更多地關注到點,因為活動中的“點”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就像校運會時,同學們往往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比賽的運動員身上,很少投注到觀眾身上,這樣,觀眾的表現就成了學生觀察的盲區了。

在一次指導學生描寫場景《判斷生熟雞蛋》的作文課上,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在家的判斷方法,得出了搖一搖法、沉浮法和轉一轉法,接著請學生進行當堂實驗。出示一個生雞蛋一個熟雞蛋,讓學生當堂操作進行判斷,其他學生進行觀看,同時請兩位同學使用ipad擔任小攝影師,捕捉拍攝同學們的情態。然后給學生10分鐘讓他們當堂完成剛才的實驗場景。10分鐘后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發現同學們大都缺少面的描寫,但是同學們都講不起來大家在觀看時有什么表現,這時,剛才兩位小攝影的照片就派上了用場,多媒體上一張張同學的照片顯現出來,學生再次感受到了當時的場面,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最后要求學生再加入一段面的描寫。完成后引導學生對比感受,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使作文更生動具體。

為什么剛開始同學面寫得少,寫得不好呢,原因在于課堂上孩子們更多地將注意力聚焦在點上,面的關注是一個盲區,于是兩位小攝影的照片就派上了用場。通過學生抓拍的照片回顧,讓學生再次感受當時的場面,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指導作文提供極大的便利。

三、上傳分享,打破課堂的局限性

在傳統意義上,學生的作文時用來給老師審閱品評的,殊不知,同學之間的點評更能讓學生產生寫好作文的動力。但是課堂上的時間很有限,老師選取范文,一節課最多兩三篇,學生間互相欣賞,在學校最多互相傳閱兩三本。現在,班級網站、QQ群的出現,已解決了作文課堂的局限性。在作文課后,我經常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文章發到QQ群會班級博客中進行分享,同學們欣賞后寫下點評,可以是感受、可以是建議或意見,有時甚至會吸引一些家長的參與。這樣,作文教學就不僅僅局限在了小小的課堂上,媒體讓它有了更廣闊的舞臺,也讓學生作文能力得到了更快的提升。

篇2:讓習作教學課堂活起來

讓習作教學的課堂活起來

摘要: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有為數不少的小學生對習作產生了厭倦和畏難的情緒。要想讓學生樂于把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習作的過程性指導,考慮習作的內容,運用什么寫法及技巧,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特點等諸多因素,巧用媒體手段,在準備工作特別充分的情況下,精心設計習作課,把精彩的、活生生的習作課堂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使他們醉心于習作之中,做到發乎于情,且妙筆生花。

關鍵詞:活起來;對話交流;隨機設計;精心設計

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生的認識水平、觀察能力比較低,習作技巧等方面又很缺乏經驗,這必然導致學生習作的效率低下,易對習作產生厭倦和畏難的情緒,一提習作就愁眉苦臉,要想讓學生樂于把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習作的過程性指導,考慮習作的內容,運用什么寫法及技巧,學生的興趣,心理特點等諸多因素,巧用媒體手段,在準備工作特別充分的情況下,精心設計習作課,讓孩子們喜歡習作課,讓習作教學的課堂活起來,在具體的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送“及時米”贈“美味菜”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的理念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不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課程標準實施后的習作教學,都要求學生的習作有真情實感,平時有積累的學生就會“有米下鍋”。若平時積累不足的學生,就會感到沒什么可寫,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這部分學生會在課堂上*,一直拖到回家上網東拼西湊,甚至下載一篇,就這種情況而言,即使是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命題,也有一言不發,一字不寫者。這就必須在習作教學的課堂上做文章:當堂提供、生成寫作的素材

篇3:巧用信息技術輔助作用來優化習作教學

巧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來優化習作教學

廣西河池天峨縣實驗小學楊勝立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技術,擴展語文學習環境”。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習作教學難點迎刃而解。現代信息技術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小學習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恰當合理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習作教學;輔助作用;有效性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在人們接受的信息中,通過視覺接受的占80%左右,通過聽覺接受的占10%左右,其他感官接受的僅占10%。研究表明,信息技術是迅速傳播和理解信息最有效的途徑。在習作教學中,我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實踐證明,有目的地恰當地選擇運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習作,能激發習作興趣、訓練想象力、明晰指導過程、優化評改途徑,使學生動筆有興趣、觀察有方法、修改有成效、積累有成果,優化了作文教學,提高了學生作文能力。

一、巧用信息技術營造氛圍,激發習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寫作文常常是令學生感到頭疼的事。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運用于作文教學中,有效的緩解了這一矛盾。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為動筆寫作打下基礎。學生上作文課時,再也見不到學生“咬筆頭、皺眉頭”的情景,學生個個思想集中,精神抖擻,興趣昂然。

例如《我的筆盒》是狀寫靜物的習作,這樣的題材學生覺得太過熟悉而常常提不起興趣。在指導學生寫這類文章,教師通常采用看看、摸摸、想想、說說、寫寫的方法,也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寫出的作文常常是以描寫筆盒的色彩、圖案為重點,習作千篇一律。而利用多媒體flash課件能起到引發頭腦風暴的效果:一個卡通形象的筆盒,在動聽的音樂伴奏下,蹦蹦跳跳地亮相,一串立體彩色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