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巧用多媒體手段優化作文教學

巧用多媒體手段優化作文教學

2024-07-31 閱讀 3115

巧用多媒體手段優化作文教學

文章摘要: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色并茂,并有活動影像。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降低學生的習作難度,讓學生想寫、能寫、易寫;同時還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寫作興趣激活思維降低難度

以計算機、網絡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其它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優勢。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給學生提供豐富可感的形象材料,調動視、聽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它在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拓寬題材和寫作思路,學生自由、自主選材,激發表達欲望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多媒體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方面的一些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就應該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時空限制,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運用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觀察與寫作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假如我是……》時,我特意從網上下了一個現代版《神筆馬良》錄像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我就用這段錄像、錄音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了。又如:在學了課文《我的戰友邱少云》以后,我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而學生對革命英雄缺乏感性認識,對抗美援朝更沒印象,因此無從下手。如果隨便寫呢,又很有可能寫成“四不像”,不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在上課之前,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多媒體課。我把電影《上甘嶺》搬上了教室的熒幕,讓學生充分領略了主人公之風采。又結合當時革命年代特點,下載了黃繼光等革命英雄的形象讓學生揣摩、比較,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調動思維積極性,通過視頻和圖象的刺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質疑、思考之中,為正式的寫作過程打下基礎,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之所以畏懼作文,是因為感到作文無從下筆、無話可寫,這是寫作思路狹窄所致。小學生閱歷淺,生活空間有限,觀察能力不強,無意注意占優勢,許多現象、事物無法觀察到,再加上學生沒有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對生活中很多東西體會不深,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熟視無睹,寫起作文來就容易“卡殼”。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按認知規律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細致觀察是指導寫作的前提。而多媒體手段的利用能再現生活現實,將學生無法看到的人、物、景搬到屏幕,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觀察生活,提高觀察能力。

例在教學課后小練筆“描寫動物的外形”這一內容時,我考慮到學生接觸小動物的機會特別少,對學生完成作文有一定困難。為了讓學生抓住小動物的形態特點、生活習性寫作,教學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動物的靜態畫面和活動圖像,并配上提示引導說明,把課件提供的有關小動物的信息整合到認知結構中去,使觀察形象鮮明、要點突出。再如指導寫《白鴿》一文時,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要求,然后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在指導學生觀察白鴿的外形時,我先點擊“樣子”按鈕,把最能展示大白鵝樣子的部分展示出來,按從頭到尾、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進行一步步地觀察。播放課件時,我邊提示邊讓學生觀察、思考。為強調觀察順序,在觀察白鴿的頭部時,我點擊“局部”按鈕,一步步地讓學生觀察耳朵、眼睛、嘴巴的顏色、形狀,再點擊“習性”按鈕,指導學生觀察白鴿的生活習性,接著一只活潑可愛的白鴿出現在學生面前。在觀察完各部分后,我又點擊“配樂”按鈕把課件重新播放,并配上音樂,同時要求學生練習給畫面配上旁白(即口頭作文)。可見課件的引入能使學生觀察化難為易,寓說話寫話練習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融觀察、想象、表達于一體,這樣更有益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使其從小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

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獲得的材料。學生無話可寫的原因在于學生平時未做有心人,沒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上課時走出課堂再觀察又不可能,因而在教學中,盡管教師反復提示、啟發、誘導、提供寫作材料,但是由于教師的語言比較抽象,很難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造成學生說過、聽過,但拿起筆寫時,還是感到無話可說,無從說起。作文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通過音響、色彩、動態畫面等直觀、形象、生動地再現生活中的事物、場景,把語言材料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與寫作相關的材料,并在圖像信息的提示下,引導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仿佛感到事物就在自己身邊,建立了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充實寫作內容。

我在指導學生寫擲壘球時,綜合采用了錄像三部曲來再現生活,指導習作。首先畫面的循環播放,展示了擲壘球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對這一動作的整體感知;然后利用畫面慢放,把運動員抓球、擺臂、投擲、球落地的過程一覽無余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最后通過鏡頭定格,凸現出運動員投擲一瞬間的動作狀態。學生再次零距離地感受生活,細心觀察,內心體驗當然深刻。多媒體在這堂作文課上的運用,大大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讓學生的作文真正做到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

四、應用多媒體優化評改途徑

學生寫完作文并不意味著教學任務的完成,作文后的講評、指導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至關重要。通過講評有利于提高作文質量,能提高學生的寫作、鑒賞能力。

傳統作文教學中,評改是最繁重的任務,在評改中教師苦不堪言,在作文本上一一修改后,學生往往只注重分數及評語,而且學生看到評改后的作文已離寫作時好幾天,自然觸動的作用不大。而現在通過網絡當場組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使評議的時間大大縮短。評議作文時,把某一學生的作文調出,引導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到對該同學剛完成作文的修改、評議活動中去。教師在全體學生修改評議的基礎上,給學生指出出現頻率較多的錯誤,點出優秀的詞句、段落,引導學生品味自己創作的佳句佳作,使作文教學得到了深化與升華。此時,通過多媒體網絡把不同的佳作傳遞到每個學生的屏幕上,引導學生細致欣賞:可以讓學生朗讀;讓學生找出好的片段、詞句;開頭、結尾好在何處,有何不足。通過欣賞與評價,鼓勵與表揚,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了學生努力創作精品文章的競爭意識,不知不覺地陶冶了學生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情操。

教學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豐富寫作素材,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發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為小學作文教學錦上添花。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