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實施下對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信息技術實施下對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常攻不克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更好地開展作文教學,提高中學生作文能力是廣大語文教師所共同關注的問題。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又為我們組織作文教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所以,研究基于信息技術條件下語文作文教學,對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試圖從如何利用網絡資源網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作文教學這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作文教學途徑
新課標對中學作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自主寫作,力求有創意的表達。而作文教學的效率是一直以來令語文界同仁最為頭痛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兩難:一是老師難教,二是學生難寫。如何才能達到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自由有創意及豐富的表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為我們組織作文教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使學生寫作的能力的提高變成了可能。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指導學生寫作有什么優勢呢?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
1、網絡技術的優勢,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寫作最好的老師。網絡集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頻等信息于一體,以網絡形式將信息傳遞給學生。這種形式不是線形的,而是一種接近人的聯想思維的方式,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容易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2、計算機媒體網絡的運用,豐富了課堂寫作內容。
作文應該是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再現,是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認識,感悟訴諸文字的一種自由的創作過程。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感到“沒什么東西可寫”或“無話可說”,這一老大難問題困擾著老師和學生。在網絡教學中,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因為多媒體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信息傳輸迅速全面,為學生可提供了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和知識長廊,讓他們走進繽紛的信息世界,可謂掉到了米倉里。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慧眼去獲得,揣摩資料,通過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激發出寫作的欲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網絡的寫作給了學生充分發揮個性的自主權,便于學生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寫作教學的目的之一。創造是需要自由的,在網絡寫作的課堂上,不是以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寫作時有時有可選擇性。教師為每個學生提供單獨或小組討論的機會,每次寫作,老師都可提前在網上征集文題,學生可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所熟悉的內容去出文題,然后討論,教師在網上看了后做一些補充或提高,每個學生就可以到網上創作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可以自由創造。同時,每個學生在有競爭性的討論中,積極思考文題,不但能從自己的思考中獲得創作的知識,還可以從同學的觀點中獲取創作的靈感。同時在討論中還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
4、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寫作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注重實用。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而生活又是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在傳統的寫作訓練中,由于信息傳遞的單一、緩慢、刺激度弱,導致學生生活空間狹小,使學生寫作內容陳舊,千篇一律。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寫作則不同,隨著網絡技術的日趨成熟,網上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各類專門的網絡特別是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大眾生活的網越來越多。這使得網絡信息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能夠讓學生在捕獲最新信息的同時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網絡寫作時刻關注社會發生的事,學生在網上看到后,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評論,也可即時交流看法,這使學生能及時了解社會,培養學生參與社會,關心國家大事的高尚道德情操。
既然寫作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方式也不再是過去的一支筆,一張紙,一本作業本的寫作方式,而刺激你寫作的也不再局限于文字。欣賞一段優美的音樂,觀察一幅或多幅精美的圖片,對你進入寫作狀態,選擇寫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都是大有幫助的。下面就談一談網絡寫作的幾種方式: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