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新課程理念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利川市元堡雙河小學王宏玲
摘要:
現代信息技術為師生提供優美的教學環境,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學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它更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豐富知識、完善教師自我。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全部動作反應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語言文字教學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和新機遇的挑戰,要求我們教師為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努力,積極主動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近年來的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其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樂于學習,身心健康
近年來,我任小學三年級英語和語文兩學科。就英語學科而言,小學三年級為起始年級,使用的教材為**版課改教材。該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要求我們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因為小學三年級學生個性差異大,情緒穩定差,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也不夠強。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對他們新奇少見的東西十分感興趣。若教學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只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健康的成長。
英語教學我多采用全部動作反應法,即讓學生在有節奏的歌謠中體驗語言,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語言,在輕松愉快的語言活動中應用語言,如我在教授單詞pig、bear、cat、dog、duck時。通過唱“oldMacDonald”導入新課,讓學生很快進入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利用動物漫畫創設逛動物園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當學生明白這幾個詞的意思后,再引導學生做手影加強記憶,同時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讓英語走進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二、學生見識廣,思維豐富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學習中會產生很多聯想,特別容易對他們所見事物產生聯想。但由于他們所處環境和他們的知識面狹窄,他們常常很難得以證實他們的聯想。針對他們的這些情況,我在英語和語文教學中都盡量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來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更容易地解決他們思維中的疑難問題。例如:我在單詞教授中,常將單詞的發音與詞形、語義相結合。即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和動作等展示詞義,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
語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更能讓學生見多識廣,聯想豐富。三年級語文課《燕子專列》一文,我在教學時,同學們,你們看見過燕子坐火車嗎?火車專運燕子嗎?當時,同學們有點莫名奇妙,但引起了同學們的好奇心。他們懷疑燕子真坐過火車,而且還是專列的事。此時我立即出示《燕子專列》的動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感想。當同學們看到燕子瀕臨死亡情境時,他們被感動了。他們發出疑問:“我們怎么來救燕子呢?”此時,我立即出示課件:“瑞大政府決定用火車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此刻同學們漸漸高興起來啦!但他們又開始思考:“燕子怎么知道火車站在哪兒?它們要坐哪一列火車?”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再出示課件:“市民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紛紛走出家門,冒著嚴寒,頂著風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看了這一幕,同學們顯得輕松了。接著我說:“你們再看看小貝蒂救燕子的情境,就會更受感動。”同學們認真地看著,苦苦思索著,有的同學說:“我要是小貝蒂該多好啊!我也能參加到救燕子的活動中去。”一節課下來,我們沒有很多的語言,只是在關鍵時刻出示一些同學們想知道的答案的課件。同學們也只是一看,通過觀看,展開豐富的聯系,就明白了人類和大自然的奇特之處。
三、學生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
多媒體教學具體形象,能提供優美的動畫,豐富的圖片,富有特色的文字敘述,奇異的風景等。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不見為可見,變間接觀察為直接觀察,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形象思維。記得教學《花鐘》一文時,我采用多媒體播放了各種花的畫面。重點播放了喇叭花、牽牛花……夜來香等十二種花來激發學生讀課文。明白不同的花在一天內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作者就利用這些不同的花開花的時間不同,寫了《花鐘》這一課。讀完課文后,同學們熱烈討論著:“大自然真是美妙奇特,為什么不同的花在一天中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樣以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去。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使人們的學習可以在社會的任何一個場所、任何時間,它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深造。當今社會,只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才能適應新課程理念,才能滿足學生掌握知識的需求,才能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自我。
篇2: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
篇3: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論文摘要: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緊密聯系生活的原則下,估算、統計、抽樣、數據分析、線性規劃、圖論、運籌以及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是人人必需的數學。而這些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計算,由此可見,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可以用計算器和計算機進行計算,但在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計算學生還是必須掌握的。以一份試卷為例,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與計算有關,所以說計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及必要的應用技能。如何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技術在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能對學生加強良好習慣的培養;能加強學生對基本算法的理解與落實;能精心設計練習,通過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計算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信息技術有效提高計算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以一份試卷為例,大部分的內容都與計算有關,這正好說明了計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它是數學學習與數學能力發展的根基。新數學課程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緊密聯系生活的原則下,估算、統計、抽樣、數據分析、線性規劃、圖論、運籌以及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是人人必需的數學。而這些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計算,由此可見,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的計算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成績穩步提高,必須讓計算教學有成效,那么信息技術的作用可大啦!下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不管是在測驗還是在寫作業,都會出現抄錯數字,看錯運算符號等問題,而且出錯的往往是成績中上的學生。那些題目明明是非常簡單,他們是完全有能力做對,可為什么卻如此的不爭氣呢?我嘗試找那些經常抄錯數字的學生談心,讓他們認真點。但學生們的回答卻讓我愣住了,“老師,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我自己感覺是很認真的,可還是老抄錯呀!我是改不了啦!”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象,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養成小心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想起以前讀過的有關好習慣書籍,當中提到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的按照習慣行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也曾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到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講各種故事、名言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還常利用低年級學生好表現自己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有時在課堂上用1-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與喜羊羊比賽抄寫黑板上的數字和運算符號,看誰抄得最工整、沒出錯。時間到后我讓學生交換數數所寫的個數,對于寫得工整又沒抄錯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并獎給喜羊羊貼紙。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書寫也越來越工整。有時我會給學生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跟多媒體里的動物比賽計算,學生從課件的算式中選擇兩道題目抄在本子中進行口算或筆算,算完后先讓學生自己檢查一遍,再同位交換檢查。對于哪些抄對題目,算對得數的同學我也一樣給與表揚并獎勵貼紙星星或蓋上大拇指獎章。適當的贊美是滋潤自信的雨露,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同學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漸漸地,抄對題目和算對得數的同學越來越多。
經過這樣訓練,我發現原來學生因為字體潦草看不清楚而導至算錯結果的現象減少了,學生粗心大意的現象有了較大的轉變,錯誤率也大大地降低了。此外還讓學生養成了做完題目后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