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寫作不再是難題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寫作不再是難題
內容摘要:說到寫作文,學生們定會大呼小叫,他們怕寫作文。提起筆往往都無從下手。即使下手了,寫下來的也很少有好文章,從他們的筆尖就寫不出東西,言之無物。究竟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不能給孩子們的寫作帶來大的改觀呢?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豐富語文作文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進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進行課外延伸,以說促寫,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讓寫作不再是難題。并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電子備課、電影作文教學、寫作興趣、寫作技能
正文:說到寫作文,學生們定會大呼小叫,他們怕寫作文。提起筆往往都無從下手,即使下手了,寫下來的也很少有好文章。從他們的筆尖就寫不出東西,言之無物。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啟發性、互動化的學習已經步入師生的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于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作文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查閱資料,進行電子備課,為作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作文教學同樣需要用心備課,以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由于農村教學條件比較差,與教材有關的資料比較少,再加上農村孩子見得少。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準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目前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班班通”計劃的實施,為農村孩子帶來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走進了教室。這位為老師們的電子備課提供了條件,更是為實現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創造了條件,也激發了老師們才用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師自己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借助網上的資料,充實自己的備課內容。尤其是作文教學中,完全可以才用多媒體教學,制作的課件,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我一直堅持電子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作文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人們獲取知識是通過各種感官將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特別是眼、耳、腦的學習功能,增加學習效率。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組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教師在發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借助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媒體,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獲取信息,并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的穩定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于變化,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穩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始終處于積極的情緒中,激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為了更好地刺激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我實時采用電影教學,通過觀看電影,讓孩子們談感想、寫故事情節、描繪某個典型人物,在這種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2: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
篇3: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論文摘要: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緊密聯系生活的原則下,估算、統計、抽樣、數據分析、線性規劃、圖論、運籌以及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是人人必需的數學。而這些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計算,由此可見,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可以用計算器和計算機進行計算,但在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計算學生還是必須掌握的。以一份試卷為例,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與計算有關,所以說計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及必要的應用技能。如何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技術在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能對學生加強良好習慣的培養;能加強學生對基本算法的理解與落實;能精心設計練習,通過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計算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信息技術有效提高計算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以一份試卷為例,大部分的內容都與計算有關,這正好說明了計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它是數學學習與數學能力發展的根基。新數學課程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緊密聯系生活的原則下,估算、統計、抽樣、數據分析、線性規劃、圖論、運籌以及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是人人必需的數學。而這些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計算,由此可見,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的計算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成績穩步提高,必須讓計算教學有成效,那么信息技術的作用可大啦!下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不管是在測驗還是在寫作業,都會出現抄錯數字,看錯運算符號等問題,而且出錯的往往是成績中上的學生。那些題目明明是非常簡單,他們是完全有能力做對,可為什么卻如此的不爭氣呢?我嘗試找那些經常抄錯數字的學生談心,讓他們認真點。但學生們的回答卻讓我愣住了,“老師,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我自己感覺是很認真的,可還是老抄錯呀!我是改不了啦!”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象,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養成小心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想起以前讀過的有關好習慣書籍,當中提到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的按照習慣行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也曾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到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講各種故事、名言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還常利用低年級學生好表現自己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有時在課堂上用1-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與喜羊羊比賽抄寫黑板上的數字和運算符號,看誰抄得最工整、沒出錯。時間到后我讓學生交換數數所寫的個數,對于寫得工整又沒抄錯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并獎給喜羊羊貼紙。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書寫也越來越工整。有時我會給學生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跟多媒體里的動物比賽計算,學生從課件的算式中選擇兩道題目抄在本子中進行口算或筆算,算完后先讓學生自己檢查一遍,再同位交換檢查。對于哪些抄對題目,算對得數的同學我也一樣給與表揚并獎勵貼紙星星或蓋上大拇指獎章。適當的贊美是滋潤自信的雨露,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同學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漸漸地,抄對題目和算對得數的同學越來越多。
經過這樣訓練,我發現原來學生因為字體潦草看不清楚而導至算錯結果的現象減少了,學生粗心大意的現象有了較大的轉變,錯誤率也大大地降低了。此外還讓學生養成了做完題目后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