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先進技術打造信息技術教學全新課堂
利用先進的技術打造信息技術教學全新課堂
摘要: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一般是以教師“粉筆+黑板”或“計算機+投影+網絡”的教學模式進行的,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氣氛顯得很呆板,缺乏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方式也發生著改變,當前觸摸式電視屏一體機正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推崇。觸摸電視屏一體機具有技術集成高、資源整合強、交互功能好等優勢,它支持構建了一個課堂教與學的協作環境。觸摸式的設計便捷使老師從電腦前解放出來,在講解和操作上都更方便。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易于實現傳統與創新的結合,還適應多種教學結構與模式和各學科課程的日常教學,更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潛能,從一定意義上說,它代表了課堂教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本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談談觸摸電視屏一體機的應用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觸摸電視屏一體機;信息技術教學;全新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迫切需要一種既能代替黑板,又能代替多媒體投影;既能方便地引入數字化信息資源,又能增強師生參與、對話和互動的教學環境。觸摸電視屏一體機的出現突破了黑板、粉筆、黑板擦“三位一體”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對應用已久的“計算機+投影+網絡教室軟件”的信息技術課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課堂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在一體機上自由地板書,教師不再是“鼠標的點擊者”,學生也不用再當“錄音機”。電子筆可以任意選擇顏色,調節粗細,不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就可以輕松畫出各種漂亮的圖形。教師可以利用一體機完成呈現、展示、交流、互動、合作,拓展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信息技術教學全新課堂。
一、借助觸摸電視屏一體機,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教師機上通過網絡進行教學時,教師都是躲在顯示器后進行操作、演示和給學生靜靜地講解,學生靜靜地坐在那里聆聽,整堂課就似一片死水,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思維空間打不開,因而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致使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但是將觸摸電視屏一體機引入課堂,它不但具有計算機的圖、文、聲像并茂,內容豐富的特點,而且它還能實現師生、生生互動。它能喚醒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形象生動的進入教學情境中,自發自愿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例如:在學習《網絡的組成》這一內容時,老師先從一體機里調出組成網絡所需要的設備圖型,然后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線條來連接這些設備組成網絡,用計時的方式,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先勝出,這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篇2:通過信息技術課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幾點嘗試
通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的幾點嘗試
【摘要】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空間,本文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及體會,通過中學信息技術課上提高創設情境,多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類比遷移,多作比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觀察對象,多用比喻,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設置任務,多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演示,多做示范,培養學生實踐仿效能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的做法,不僅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能力;嘗試
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空間,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擔負著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現就本人多年來的實踐,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是如何通過中學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能力的:
一、創設情境,多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良好的情境,是學生產生興趣,產生聯想的物質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能起到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作用。我在教《文字的剪貼和復制》這一課時,放了一段錄像,錄像的內容是賀知章和杜甫這兩位唐代著名詩人,一次在一起飲酒做詩,賀知章想把古詩《詠柳》抄寫一份送給杜甫。杜甫為了表達謝意,決定把《絕句》回贈給賀知章。但是由于杜甫不勝酒量,喝醉了酒,忘記了古詩的正確順序。他們很煩惱,你有什么好方法可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段錄像雖然不很精彩,但學生興趣很濃,隨后我設置了幾個問題:1.圖中有哪些人物?2.他們在做什么事情?3.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4.你能幫助他們嗎?5.文字的剪切和復制一樣嗎?有什么區別?學生通過比較、討論,學生認為抄寫《詠柳》對應復制和粘貼,排列《絕句》對應剪切和粘貼,從而學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類比遷移,多作比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通過類比讓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背景,對新知識進行認識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解,把原來比較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活潑,這樣學生也就比較容易掌握新知識。例如我在講授《計算機硬件結構和工作原理》時,把它與工廠生產進行類比,調度室相當于控制器,生產車間相當于運算器,倉庫相當于存儲器,原材料購進相當于輸入設備,成品運出相當于輸出設備,調度室對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進行規劃,安排生產,儲存,運輸;相當于控制器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控制,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和數據到運算器中進行運算,再把運算結果存回存儲器,需要時從存儲器中取出運算結果送往輸出設備。
篇3: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給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否成功實施整合,已成為現代教學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化繁為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容量大,大量節約板書時間,教學效率高,教學效益好;教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傳統觀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革新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整合有效教學
作為成人,我們常常懷念童年時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現在的兒童再不會有這種懷舊之情,因為沉重的學習負擔已使他們童年的歡樂化為烏有。目前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失去了兒童應有的夢想和激情,失去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失去了兒童應有的童真。他們變得現實、麻木、呆板;變得消極、沉重、少年老成,學習成了孩子們最痛苦的事情。基于此,我們選擇“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學習研究”作為研究課題,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給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否成功實施整合,已成為現代教學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煥發勃勃生機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無疑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功能創設情景,渲染氣氛,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問題,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調動學生渴望新知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把原來枯燥嚴謹的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1.將問題情境“故事化”增強趣味性
學生都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教師要將問題情境故事化,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我在教學《日月潭》第二自然段時,這一段介紹了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我就給孩子們播放了了日月潭名字由來的神話故事,繪聲繪色的講解,豐富多彩的圖片,使學生身臨其境,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