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班主任與家長關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主任與家長的關系
通化市職教中心王紅蓮
摘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忽略了哪一方面,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建立良好的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從班主任的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研究和關注的。下面我就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字:班主任家長良好的關系
首先班主任要和家長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
步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校,在初中時多不被老師經重視,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升不上重點高中,而且很多學生還會經常出現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犯錯誤被老師請到學校,許多家到了學校會,都會覺得沒有面子,會因為孩子所犯的錯誤向老師賠禮道歉。其實錯誤是孩子犯的,家長向老師賠禮道歉是出于對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尊,更是對孩子起的表帥作用。但作為班主任,千萬不能把家長的好意想成是理所應當的。孩子在校犯錯,班主任也有一定的責任的。如果家長來指責老師,那老師又該如何面對呢?因此班主任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家長的到來一定要表示感謝,要尊重家長,和家長平等的討論孩子身上的問題,尋求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家長感覺到此次來校不虛此行。而不是一臉懊惱的離開。對于大多數家庭,孩子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可以說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自己孩子的行為習慣脾氣性格特點及孩子的喜好都了如指掌,因此家長能比較真實的給你一些孩子的情況,對老師管理和教育學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聯系時,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分析孩子的實際情況,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就更加能得心應手。對于和家長不同的意見,一定要靜下心來和家長溝通,避免和家長因為意見的分歧發生不必要的爭吵與爭辯。同時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科學的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
其次肯定學生,不給家長增添麻煩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中職的學生。因此要看到學生的長處,也就是說用欣賞的眼光去看等每一個學生。在與家長見面或打電話時,很重要的一點,要從大方向上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長教師互動。另外作為班主任還應該盡可能的不給家長添麻煩。也就是說學生在校出現的一些問題,班主任能解決的,一定盡量自己解決,當然對于一些事情的處理和想法可以爭求家長的意見,并與家長協商,如何處理解決問題。因為家長和我們老師一樣,都有工作,孩子在校其間,也正是家長上班的時間,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會盡可能的幫助家長減少麻煩。當然有些事情,一定需要家長到校的時候,相信家長也會大力支持。因為孩子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一來,只要請家長,家長就會非常的配合,那就是隨叫隨到。如果學生在校表現有所時步,班主任一定不要忘了與家長溝通與聯系,讓家長知道孩子最近的表現,給家長一個安慰,也給孩子一個肯定。
篇2:淺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內涵及其關系
城市是一定區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現代城市的形式和發展除自然條件外,主要是在規劃指導下,進行不斷建設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關系。認真研究并處理好三者之見的關系,對城市的發展具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內涵及其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一、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是建設與管理的直接依據。
(一)規劃對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城市規劃關系各行各業,影響千家萬戶,是一項戰略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起著協調城市各方面發展,對城市空間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設施建設等進行綜合部署和統籌安排的作用,集中體現了國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個城市能否建設的好,管理的好,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規劃。只有這樣,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才能依據規劃科學的、有序的進行。否則,建設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城市規劃對于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二)自覺依據規劃進行建設和管理。城市規劃有一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趨于科學、合理、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有一個對城市規劃權威性、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覺依據規劃來進行建設和管理。這些年來,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我國的城市建設近十年來日新月異,新建筑、新景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也出現了一些敗筆,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毀了具有歷史風貌的區域,或是在風貌保護區新建了一些現代高層建筑。一個城市要發展好、建設好、管理好,首先要規劃好。所謂規劃是“龍頭”,就是講規劃要先行。這樣城市的發展、建設、管理才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壞性。規劃已經一定程序確定,就具有權威性和嚴肅性,不能由于長官意志或地區(部門)利益而隨變更。規劃必須高起點,才適應和滿足城建設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學的規劃減少建設的失誤。規劃要體現超前性、科學性、特色化、歷史變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設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規劃是否高起點,具有超前性、科學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決于建設與管理是否嚴格依據規劃的要求,科學有序的進行,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二、建設是城市發展和基礎,是規劃和管理的具體實施和前提條件
城市規劃制定出來以后,如何使貫徹于城市建設過程中,就成為突出問題。成功的城市建設應該是科學與藝術、人工與自然完善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要達到這種境界關鍵在于嚴格按照城市規劃來具有實施各項城市建設項目,使規劃逐步付諸實施。城市建設的不斷進行,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客觀對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項建設項目維持良好的狀態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據規劃的部署,政府有計地組織能源、交通運輸、通訊、地下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生產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也是其他物質設施建設的基礎。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也就奠定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大格局,并為陸續城市開發創造了條件。其次,根據規劃新確定的空間開發步驟,政府集中地組織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對于城市的行政中心、商業區、方化旅游區、科教園區、城市出入口等關系城市形象的重要地區,要精心籌建。這樣,既能有效地保證城市建設的整體協調和高水準,又能迅速形成開發氣勢,強化集聚效應,吸引更多投資。再次,根據規劃新確定的原則及控制指標,制定具體的政策和法規,引導投資方向,規范建設行為,把城市建設納入統一有序的依法管理的軌道。上述三個方面,一為構筑基本框架,二為集中開發,三為規范秩序,有利于城市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的態勢,沿著規劃新確定的方向健康發展。如果城市建設偏離規劃的軌道,即使規劃再好,也總是有建設單位對規劃的要求不屑一顧,各行其是,結果各種“建設性破壞”層出不窮:野蠻的摧殘城市珍貴的歷史文物,愚昧的糟蹋城市優美的生態環境,粗暴地損害城市和諧的整體形象。綜上所述,沒有規劃的高起點,就沒有建設的高標準;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如果貫徹不力,城市建設就會失控,城市管理只能是低效能的。
(二)城市建設推動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gg開放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北京、上海、深圳、大連等城市。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市布局日趨合理,較好地體現了城市規劃的要求,既顯示出現代化城市的氣派,又保持了紅瓦綠樹的歷史風貌,逐步顯示出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客觀對象。
三、管理是城市發展的保障,是規劃和建設的重要手段
(一)城市管理的優劣對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起著制約作用。城市管
理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城市形象的具體體現。每天人們以城市為載體,進行著學習、工作、休閑。城市每天不間斷地進行著人流、物流、信息流。如何使這些活動規范有序的進行,特別是如何使城市規劃與建設達到和保持預期的效果,高性能的城市管理是重要的保障和手段。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說的是建設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設難,管理更難。廣義上的城市管理是指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社區管理等。狹義上的城市管理是指城市市容與環境衛生的管理。本文所闡述的主要是狹義上的城市管理。從全國范圍看,城市建設只要有規劃,有資金,建起來并不難。但對建設好的一些項目管理起來難度較大。其效果的優劣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主觀原因主要是管理體制、管理手段、管理隊伍、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客觀原因主要是人們的文明程度、衛生習慣等方面的制約。上面講過,城市管理是一個過程,反復性的特點十分明顯,難度比規劃和建設更大一些。比如,許多城市存在著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吐亂扔等現象,使一些區域臟亂差。政府組織力量清理后,但很快就回潮,形成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惡性循環。
(二)城市的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和搞好城市管理工作。上述現實,使城市的政府在加強規劃和建設的同時,對城市的管理傾注了更多的精力。以濟南市為例,在建設這座美麗城市的同時,也正在用嶄新的理念來管理這座城市。首先建立了一個較完善的管理體制,形成了市、區、街三級管理體制:市有城管辦及城管監察總隊,區有城管委及城管監察大隊,街道有城管科及城管監察員。其次,在城市管理的多個領域進行改革:在居民小區實行物業管理;集貿市場實施“退路進廳”,實行新的垃圾收運方式,取消了街頭垃圾方箱;實行了城市綠化亮燈工程;拆除了上百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使全市城市管理上了一個新的水平,通過開展優秀衛生城市、旅游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等群眾性創建活動,廣大市民的環境意識、文明程度大為增強,為城市管理遵守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這樣就為全面實施好*批準的濟南市新一輪城市規劃,進一步搞好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從整體上維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果。
四、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社會系統工程。三者關系彼此兼顧;互相促進,一個城市的發展才能步入協調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環軌道。否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就會出現嚴重失調和失誤。本人前些年曾接觸過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體會。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我認為應堅持以下幾個基本點:
第一,批準的城市規劃必須具有權威性,不得擅自改變。經過批準的城市規劃具有法律效力。我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各項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規劃管理,任何人無權擅自改變。特別要防止人治行為,堅持法治,這樣才能保證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因急功近利和部門利益而違反規劃搞破壞性開發建設,切實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
第二,城市規劃管理權必須集中在市里,不能下放。城市規劃是從全局利益、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出發的。在城市規劃指導下,行使城市規劃管理權,必然是強調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個別利益服從整體利益,舍小家顧全局,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只有把城市規劃管理權集中在市里。才能避免個別部門和單位為了局部的利益、眼前利益、個別利益等,而濫批濫建,損害全局的、整體的、長遠的利益。
第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配套,不能欠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城市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的先行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按照城市規劃配套建設,道路先行,水電氣跟上。不能顧此失彼,出現馬路“拉鏈”現象。城市現代化,首先要求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像泉城路一次高標準施工,是其成為泉城的亮點、黃金街,成為商業經濟發展中心。
第四,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必須保護,不能破壞。這些都是城市的驕傲和無價之寶,是用金錢換不來的。如歷城華山的華陽宮,形成非一日之功,經過多部門協手保護,是文物保護更完整,更齊全,是國家的無形財富。但毀壞可在一夜之間。所以,必須倍加珍惜,精心呵護,不允許隨意侵占、吞食、破壞。也不允許毀了古的建新的,扒了真的蓋假的。盡量保持原汁原味,正常的維修是必要的,但不能在其中牽強附會搞一些假古董、洋玩意,這個“宮”,那個“洞”,搞的不倫不類,大煞風景。這樣的教訓是不少的,也是深刻的。
第五,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必須重視,不能掉以輕心。現代化城市的競爭不光是經濟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競爭,環境的競爭。全市“一環九射”工程成績優異,合理規劃每條路,路面綠化率達60%。園林綠化是城市的“肺”,通過它進行吐故納新。保護生態環境是以人為本、親和自然、恩澤當代、惠及子孫的偉大事業。
第六,城市社會公益設施必須保障,
不能削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部分開發商的投資行為受利益驅動,市場機制難以提供完善的社會公益設施,包括城市公園、停車場地、文化體育場所等。尤其公交公司的“港灣式”的站臺,特別成效。這就需要看過有效手段,保證城市社會公益設施按照規劃的要求來建設。建好了還要管理好,使用好,避免被破壞和挪作他用。
第七,城市個性特色必須鮮明,不能忽視。每個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狀態、民俗風情等方面的差異,其城市個性特色也應當是不同的。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不能用一個模式來套。一定力戒“千城一面”。越是有個性特色的城市,越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城市越現代化,特色也越重要。
第八,城市建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不能有絲毫馬虎。百年大講,質量第一。這是城市建設的生命線。一些城市出現的塌樓塌橋事故,都是忽視建設質量的“豆腐渣工程”。更有甚者,這些工程的北后是骯臟的權錢交易,使之成為草殲人命的“~工程”,教訓極其深刻。此以依靠法制的、行政的手段,強力推行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建筑質量,人命關天,必須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毫不放松。
第九,對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必須引起注意,不能顧此失彼。城市管理搞好了,對維護規劃和建設的效果將起到事半功倍、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重建輕管。首先要建立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理順管理體制,落實管理責任。其次要制定城管法規,嚴格依法管理好城市。再次,要強化宣傳教育,致力于提高全民的城管衛生意識,這是搞好城市管理的關鍵。
第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必須實行開放,不應封閉。一是在思想觀念上要開放,在規劃編制、籌措資金、工程投標、城管模式等方面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利用不同形式,大膽引進技術和資金,包括國外的資金和先進經驗,主動與國際接軌,提升規劃水平、加快建設速度,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實行科學化、民主化決策,增加規劃、建設、管理的透明度。一些重大決策,要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最在限度的減少決策失誤。
總之,只有尊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規律,正確處理三者的關系,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的建設、高效能的管理,一個城市才能成為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良好生存空間。才能使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健康、快速的前進。
長垣縣黃河河務局
張紅霞郭兆娟
郵編:453400
篇3:以近幾年某道高考試題為例教學中處理好教學與高考關系?
以近幾年某道高考試題為例,談談教學中怎樣處理好教學與高考的關系?
發布者:胡新添
無論是高一高二的新課教學,還是高三的高考復習,我們都應當明確高考對知識、能力、個性品質的考查要求,認真研究高考試題,分析試題特點和發展趨勢,把握高考命題的命脈,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此,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突出主干,狠抓基礎,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高考試題可以千變萬化,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不變,基礎知識仍然是命題的落腳點,任何時候都不可輕視基礎知識的掌握。為此,教師要研究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脈絡清晰地進行教學,應從高一開始就幫助學生樹立結構意識、體系意識,建立知識體系;以主干知識為中心,全方位、多層次地對基礎知識的內涵進行深層分析、比較分析,準確理解每一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學含義和規定性;更重要的是要把每一個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等知識點,放在知識的整體中去把握。在20**年的高考政治學科試題中,主觀試題的答案要點貼近教學內容,文字表述精練,基本源于教材,充分顯示出試題貼近中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習什么,準備什么,就考什么。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準確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達到對基礎知識理解的深刻化和精細化,尤為重要。須明確,教材只是從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對某一具體知識進行分析和說明的,若想做到在不同背景和角度中活化使用知識,則必須做到除了把握教材的顯性知識外,對教材延伸的隱性知識,即所謂教材文字背后的東西,即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要重點把握。這種對知識的深層掌握絕不是機械背誦所能夠奏效的,也不是教師單純的講解所能實現的,必須經過學生自己長期的、有意識的主動思考才能逐步做到,運用時也才能夠得心應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對教材知識從面上有所把握;然后要做到整體把握,即某些知識在學科教材中的位置、與其他知識之間的關系要做到心中有數;以此為基礎,就能縱橫串聯,找到同類知識之間的相異相同點,或不同類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到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即通常所說的教材背后的東西。只有這樣,在考試中才能做到隨“點”隨“到”。一般情況下,在每一課、每一知識板塊的教學開始和結束時,都應讓學生充分了解和及時總結其知識結構體系,在學習每一知識點時都會自覺地主動地把它放在一個系統之中去,這樣長期堅持下來,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是行之有效的。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命題的重要原則。我們之所以強調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作用,歸根到底是為了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命題專家多次強調,“在試題的命制過程中,盡量達到既不為服從主題而犧牲學科的主干知識,也不為服從學科主干知識而肢解主題”。因此,在平時的政治課堂教學中要將講授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國內外形勢中的重點、熱點問題相結合,注意對課本知識結合我國的現行政策進行適當地拓展。應從高一起就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善于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分析實際問題,增加對社會實際問題的敏感度和對理論知識內涵的深刻理解。
對重大熱點問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分析與思考。一種方式是以熱點問題為中心輻射教材知識。比如針對近來發生的毒奶粉事件,高一年級雖然因教學進度的制約不能更多地聯系教材知識,但完全可以運用已經學過的第一課商品、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去分析,高二年級就要引導學生,既可以用經濟常識有關商品、價值規律、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企業經營者的素質、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正當競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財政支出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識去分析,又要結合高二教學進度從唯物論、辯證法的角度去分析,而高三雖然正在進行第一輪復習,雖然在第二輪復習中還會以熱點專題的形式來學習,但畢竟已經學完了所有教材知識,畢竟這是當時發生的引人注目的鮮活事例,因此完全可以用經濟、哲學、政治三科內容分別來思考。這無論對于高一高二學生,還是高三學生,都是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熱情的,因為這個事件本身就是近來人們熱切關注的問題,也是學生間的熱議話題。及時捕捉社會重大信息并引入課堂,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綜合思維能力和深刻理解理論知識的最好契機。另一種方式是以教材知識為中心輻射熱點問題。比如,高一年級分別上到有關商品、價值規律、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企業經營者的素質、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正當競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財政支出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識點時,可以同時聯系問題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高二年級上到意識的能動作用、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等知識時可以聯系到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等;高三年級上到政府職能時可以聯系到問題奶粉(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神舟七號(文化職能)等。第二種方式使課堂教學中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事例和用實際事例論證理論知識達到高度統一。在高三年級,一輪復習側重以教材知識為中心輻射熱點問題,二輪復習側重以熱點問題為中心輻射教材知識即熱點專題。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多聯系社會現實,多設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多滲透其他學科的知識,提供材料信息,激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樣的實戰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3、全面培養思維能力,著力提高考生的思維品質,優化思維過程與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命題的主旋律,是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高考著重考生四種思維能力:①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即通過試卷中的文字資料,圖表各種數據,畫面,符號等去發現,收集信息的能力;②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即根據試題設問動用原有知識儲備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描述闡釋能力即把試題中的對象運用學科知識和學科語言借助一定的邏輯順序敘述出來和解釋出來;④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即通過引用論據來證明論題真實性的論述過程。高考對這四種能力的考查最終是通過試卷反映出來的。不同能力的學生主要表現在解題能力上的差異,而且在陳述性知識表述上的差異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解題思維、或叫解題思維策略上的差異。很多學生解題策略的形成往往是盲目的,“跟著感覺走”。因此,一定的審題、解題能力對于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提醒我們,從高一年級開始,在平時訓練和考試命題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向高考試題的方向靠攏,一定要以經典題為范例,精練巧講,特別是借鑒近年的典型高考題來訓練學生尤為重要,高考題是考綱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而且高考題相對規范科學,同時高考題在命制中為了選拔區分度,往往是集中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弱點,所以高考題是平時課堂教學和高考復習中的典型教材,這些試題在訓練學生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方面有獨到之處。一定要引導學生總結各種題型的特點與要求,總結不同題型審題、答題的一般規律與方法,同時又要根據各種題目的具體要求具體分析,創造性地回答問題,防止思維定勢。在提升審題、解題的能力的基礎上,著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優化思維過程與方法。作為學生,既要掌握從背景材料中歸納結論、觀點的答題方法,還要掌握一般針對擴展性問題去發散思考、得出結論的答題方法,應對高考試題凸顯綜合性、開放性、創造性的更高要求。
高考試題,高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