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改善師生關系策略
論改善師生關系的策略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說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師。作為老師,我們不妨反過來理解:把師生關系提升至父子關系,“師”變身為“父”,可見老師的言行及教育將影響學生的一生。為師者,可謂責任重大。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受這頗具爭議的中國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從古至今,老師給人的負面印象是固執、苛刻、自命清高……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老師一廂情愿地日夜操勞,恨鐵不成鋼而導致師生關系緊張的事件在校園里屢見不鮮。所謂欲速則不達,老師的單邊強制活動不一定能帶來預期的教學效果。想方設法改善師生關系,使單邊活動變為雙邊活動,讓學生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求知,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保證。改善師生關系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人與人之間存在身體素質的差異,愛好和興趣也不盡相同,因而每個學生的奮斗方向也有所差異。作為老師,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更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提升。我們不能要求學生跟一批產品一樣,符合統一的規格和標準。只要所教的學生思想端正,尊師守紀,能做到努力拼搏不留遺憾,我們就應該給以肯定。作為老師要有雪亮的眼睛,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愛好特長。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因勢利導,給以相應的興趣培訓,積極創設讓其展示才能的平臺,讓他學有所長,張揚個性,他自然不會成為老師所不齒的“調皮仔”、“后進生”。如本班學生黃同學自制能力差、好動,經常做出一些輕微的傷害同學的行為,也曾被低年級同學投訴“勒索”。但他有一個特點:外向,愛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只要老師靠近教室,他定圍在你身邊,借機和你搭訕,幫你發發作業本,哪怕是幫你拿拿教本。趁著他幫我忙的時候,我不失時機,今天兩三句,明天一兩句,時時提醒他做事前先想想該不該做,不要做不該做的事情。藉“六一”兒童節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展示個人才能的平臺的契機,我給了他一個機會,在本班組織排練一個節目。他興奮了:一身的絕技“街舞”有機會展示了!選人、排練、服裝、化妝,全搞得妥妥帖帖。一撮“后進生”成了舞蹈隊員,聽到臺下同學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看著老師臉上的笑容和肯定的目光,黃同學和他的隊友靦腆的笑了。
二、轉變對學生的態度
過去,師道尊嚴給師生之間畫上了一道無形的鴻溝。高高在上、知識權威、不可置疑的“老夫子”形象不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甩掉“老夫子”的外套,轉變對學生的態度,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提升。
(一)把握好課堂上老師的角色。師者,傳道解惑也。傳統的課堂上,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老師的基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解答疑難。形式單一、刻板,老師凌駕于學生之上,師生間缺乏交流和對話。為改變這一現象,我們應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暢所欲言,動手參與學習過程,為其創設爭辯的平臺,弄懂知識的來龍去脈。為師者,不光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解答疑難,還要讓學生學會設疑,質疑,解疑,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理服生,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就能從“屈服”到“心服”、“佩服”。
(二)把握好學生作業的度和量。由于承受著較重的教學任務,許多老師不得不向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熟能生巧以提高教學質量。其實,這樣的做法會令學生大為反感,甚至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作為老師,布置作業前應做到深思熟慮,多下功夫,縱橫向做好分析,既要考慮本科作業的數量和難度,也要考慮其他科目的老師所布置的作業,預測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避免因作業太多或太難讓學生無法完成而產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把握好作業度和量的同時還要講究布置作業的技巧,作業布置完了,學生有情緒,我們不能來個“一錘定音”、“大石壓死蟹”。我們應再考慮作業是否真多了,如果是,不妨用商量的口吻:能完成嗎?沒關系,多了就少做一題吧!你有什么建議?或者在布置作業前說,今天上課你們表現很好,作業就少做一點吧!學生聽了心里自然舒暢。盡管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不少,學生也能欣然接受。
篇2: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用愛關心著學生
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用愛關心著學生
青年路小學熊國燕小學體育
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他們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所以,作為老師要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發展機會和展示的空間,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點滴進步,去挖掘他們身上的微小的閃光點。
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更進一步要求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我就是在這些平凡的點點滴滴中做孩子的雙翼。
一、要賞識與鼓勵孩子
在教學中我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用大喇叭去廣播學生的優點。一個受到老師賞識的學生,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不但會把自己的優點繼續發揚下去,同時也會自覺改正身上的缺點。山東省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陳培瑞生動的描繪了賞識的作用,“學生是一方小荷,一抹新綠,給他一塊天地,就能生根發芽,給他一縷陽光,他就燦爛輝煌?!?/p>
在教育教學例會上,我深深的記住了校長的一句話“用賞識的眼光去欣賞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我用正面語言去引導孩子;比如*同學站姿很漂亮,其余同學就會跟著他學習;而不是用反面的語言批評孩子。比如,*同學的站姿彎腰駝背,很丑。這時被指的同學可能會很難受的低下頭,或者傲性的孩子干脆不站了,甚至有其他同學的嘲笑,從而造成教學秩序混亂。所以我在課堂上很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但有時候也會在一個不經意間,傷害到*同學,課后我會深刻的檢討自己,并在后來的教學中,我會密切關注被我無意傷害過的孩子,去彌補他受傷的心靈,讓我們師生間不再有隔閡,讓孩子依然愛我,愛我的課堂。
記得我剛到校時,第一次組織課間操,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地方指揮不當。這時,領導在我旁邊給予親自指導,并沒有任何責怪與不滿。我把領導這種“培養”的方式也用在了我的課堂上。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時,我沒有當眾點名指出錯誤,而是給學生指導正確的做法,很受學生喜歡。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總會耐心的在旁邊指導他,不停的鼓勵他,讓他建立起自信,從而充滿信心。每看到孩子們的一點小小的進步,我都會大力的夸獎孩子?;氐睫k公室總忍不住與同事們分享快樂:比如3.1班的小紅、小花、小草等同學做操越來越有精神和力度了。還有小華、李四等同學不但在體育課上能管住自己,還能熱愛鍛煉,喜歡體育課;還常常在課間跑來叫我看,他的跳繩是否跳得更多了,操是否做得更好了?這時,我都會會心的笑著對他們說:“不錯,繼續加油,給自己的健康鍛煉卡上加上1分”。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來自他人的鼓勵和信任,當一個孩子感到老師對他的接納和喜歡,他會充滿快樂,充滿自信。
二、要微笑面對孩子
曾經的我因為課堂紀律不好,很好的心情一下子就壞了,可想而知,那堂課要么一團遭,要么很深硬,一點感受不到和諧。在一次分組活動中,看見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居然想出了別出心裁的方法正與大家認真分享著、訓練著。我吝嗇的輕輕的露出了微笑,這時這個孩子發自內心的好開心的笑了。那一刻,我們的微笑感染著彼此,倍感幸福!也就在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都沒笑過了。于是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努力讓自己笑一笑,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去贊揚與鼓勵孩子們。漸漸的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們的微笑了,我自己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我們的課堂也越來越開心,快樂,和諧了。
篇3:論新型師生關系構建應該注意問題
論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關系師生新型構建學生教師教育發展學習情感以學生為本
摘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新型師生關系構建的理念
對影響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因素的分析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幾點體會在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體會到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應注意什么?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國大地上開展起來,怎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師生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標的頒布、實驗教科書的試運行,向我們昭示著素質教育已日漸深入,同時,社會的迅猛發展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是教師知識傳授的對象。課堂上,老師站在講臺上嚴肅認真地講解,學生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專心聽講。老師講的知識點,學生掌握了,就達到教學目的了。這樣的教學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師對學生最為關注的是他的學習成績,學生對老師則敬而遠之,甚至關系緊張,很難向老師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我們知道,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教育,而這種師生關系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今天的教師再也不能用傳統的“教”教材的方法來面對信息來源廣、智力發展快的兒童了。
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是一個能影響他人、指導學生領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不再只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應是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與學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并付諸實踐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會學生學什么、做什么,而應教會學生怎么學、怎么做,教會學生發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樣,建立一種新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