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新時期教育與人全面發展關系
試析新時期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
摘要: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重要的人文關懷;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為之奮斗的目標,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本文從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核的解讀、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反思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途徑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以論述新時期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關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新時期促進人的發展提供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時期教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高尺度、最高價值,也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中進行,有賴于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現代化是各國家、各民族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代化推動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革與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狀態。同時,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現代化也產生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人的片面發展也即人的異化。基于此,文章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大力發展整體的現代教育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途徑和重要舉措。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核
(一)精典作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解讀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即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馬克思等精典作家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的論述是一個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184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初步提出了人的發展的思想,并把它作為“歷史之迷解答的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總體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隨后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又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唯一使人可以獲得全面發展的社會,因而是共產主義者的奮斗目標。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進一步強調,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就是人的全面發展,“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在《1848年經濟學手稿》和《資本論》中,馬克思把把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稱之為“自由人聯合體”,把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這個社會的基本原則,認為只有這樣的條件才能為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創造現實的基礎。馬克思以唯物史觀作為人的發展學說的基礎,以實踐的觀點為基本出發點,從而第一次把人的發展學說從空想變為科學。概括起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第二,滿足人的需要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條件;第三,人的全面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結合;第四,解放發展生產力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第五,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解讀
在當代,人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人的現代化。什么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即人的綜合素質的現代化,是指人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各種素質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時期,中國人的現代化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能力的現代化,即人的能力由“專”向“通”的轉變;第二,認知結構的現代化,即從單一結構向復合結構轉變;第三,需要的現代化,即由單一物質生活的需要向全面需要的轉變;第四,行為能力的現代化,即由盲從行為向文明行為的轉變;第五,思維模式的現代化,即由片面思想方式向辯證思維方式的轉變。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反思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科技進步巨大和文化交流頻繁。這為人的活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人民的物質生活穩步增長、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民主政治權利日趨完善,這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機遇。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機遇的背后意味著挑戰,成績的產生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篇2:優化課堂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優化課堂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能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因此,在教學中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優良的、寬松的學習環境,運用豐富的、科學的評價方式,能激勵他們快樂成長,和諧發展。
【關鍵詞】:評價語言評價方式
一、評價語言要豐富
教師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溫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能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教師的評價能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歡樂,增強學習的信心;教師的評價,能讓學生發現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使學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區域;教師的評價,能融洽師生感情,實現心與心的交融,使學生能“尊其師而信其道。”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就評價語言而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善于鼓勵,張揚個性
新課堂應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人文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民主的課堂中師生是人格平等的,因此要互相尊重。“蹲下來和學生交流”不在蹲下來的形式,而在教師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差異。要學會欣賞差異,鼓勵差異,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在課堂上,我總是細心地關注每一位學生,耐心地指導每一位學生,仔細發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善意地去贊美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機會和空間。如:對嘗試成功的學生,我對他們說:“你是一個善于動腦,勤于思考的小天才,老師佩服你!”,“你的想象真奇妙,這與你留心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離不開,我們也要像你一樣!”等;對正在嘗試解決問題的同學,我對他們說:“聰明的你只要仔細想一想,相信能解決這個問題!”“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從不輕易地批評責備。而是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忽略心靈的教育評價永遠都是蒼白、無力的,也是缺少生機的。我嘗試用智慧與熱情撥開他們的心靈空間,如“你能站起來和大家交流,我們大家已經很高興了,沒關系的,慢慢來。”“很不錯,請你再仔細想想好嗎?”“我們相信,下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這種寬松的情感氛圍不僅給課堂教學帶來全新的感覺,還不斷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從而達到了以情促學的效果。
2、勇于賞識,激發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篇3:試析新時期教育與人全面發展關系
試析新時期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
摘要: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重要的人文關懷;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為之奮斗的目標,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本文從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核的解讀、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反思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途徑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以論述新時期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關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新時期促進人的發展提供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時期教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高尺度、最高價值,也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中進行,有賴于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現代化是各國家、各民族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代化推動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革與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狀態。同時,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現代化也產生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人的片面發展也即人的異化。基于此,文章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大力發展整體的現代教育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途徑和重要舉措。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核
(一)精典作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解讀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即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馬克思等精典作家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的論述是一個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184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初步提出了人的發展的思想,并把它作為“歷史之迷解答的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總體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隨后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又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唯一使人可以獲得全面發展的社會,因而是共產主義者的奮斗目標。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進一步強調,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就是人的全面發展,“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在《1848年經濟學手稿》和《資本論》中,馬克思把把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稱之為“自由人聯合體”,把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這個社會的基本原則,認為只有這樣的條件才能為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創造現實的基礎。馬克思以唯物史觀作為人的發展學說的基礎,以實踐的觀點為基本出發點,從而第一次把人的發展學說從空想變為科學。概括起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第二,滿足人的需要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條件;第三,人的全面發展必須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結合;第四,解放發展生產力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第五,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解讀
在當代,人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人的現代化。什么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即人的綜合素質的現代化,是指人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各種素質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時期,中國人的現代化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能力的現代化,即人的能力由“專”向“通”的轉變;第二,認知結構的現代化,即從單一結構向復合結構轉變;第三,需要的現代化,即由單一物質生活的需要向全面需要的轉變;第四,行為能力的現代化,即由盲從行為向文明行為的轉變;第五,思維模式的現代化,即由片面思想方式向辯證思維方式的轉變。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反思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科技進步巨大和文化交流頻繁。這為人的活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華人民的物質生活穩步增長、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民主政治權利日趨完善,這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機遇。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機遇的背后意味著挑戰,成績的產生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