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教師信息素質培養
試論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知識總量迅速增加,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作為21世紀的園丁,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素質。為此,學校必須在軟件與硬件兩方面加強對教師信息素質培養的建設。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信息素質成為信息社會文明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基本素養,教師的信息素質的高低,將取決于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將知識、信息,傳授于學生。因此,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是培養教師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師信息素質培養
一、教師信息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質教育的歷史背景
信息素質(Informationliteracy)一詞最早起源于美國。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AIIL)主席保羅
篇2:中小學生信息素質及其培養探析
中小學生的信息素質及其培養探析
摘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中小學生的必備素質,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通過信息素質含義的解讀,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的現狀分析,并提出了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質的必要性、原則和措施。旨在引導中小學生面對信息量猛增,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的情形下,能夠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以及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把信息素質的精神、意識、倫理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關鍵詞:信息素質;中小學生;現狀;原則;措施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一個人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檢索獲取、分析、處理、利用及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即信息素養,已經成為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而且將影響信息時代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而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學生不僅可以向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習,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絡會議等交互方式向全球范圍內的專家、學者學習;學習材料不僅有主要以文字符號表現的課本,還有以文字、圖像、圖畫、聲音、動畫等多種符號表現的電子教材;中小學生面對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如何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對學生至關重要。因此,認真研究、思考學生的信息素質,并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認識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的定義包括以下幾點:有確定、評價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的人;能清楚的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確定、評價、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種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從知道怎樣使用計算機查找信息到對信息本身的性質、它的技術基礎、它的社會、文化的甚至哲學的起因和影響進行批判性思維而引伸出來的一種新的豐富的藝術。解決信息問題的技能,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對信息素養的要求不同,針對我國高職學校學生的現狀,信息素養可歸納為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這幾方面的要求。
二、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的現狀
(一)信息意識淡薄。學生的信息來源主要還是來自課堂和課外書籍,很多學生平時很少為了某個研究目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的意識。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對于信息意識的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育力度不夠,嚴重阻礙了中小學生信息意識的覺醒與提高。
(二)信息需求欠缺。主要體現為對信息價值和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信息需求的實用心理,導致信息需求中的片面和不穩定。有的學生只是出于娛樂休閑的動機,滿足消遣獵奇心理,專業書籍尤其是理論著作、論文閱讀很少。
(三)信息能力較差。許多學生缺乏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缺乏信息檢索等高效獲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面對現代信息環境的全面沖擊和知識經濟的深刻影響而束手無策。轉貼于中
(四)不能駕馭信息語言。主要表現在不懂得檢索語言,無法適應網上英語環境的要求,無法簡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