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小學生信息素質及其培養探析

中小學生信息素質及其培養探析

2024-07-31 閱讀 6996

中小學生的信息素質及其培養探析

摘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中小學生的必備素質,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通過信息素質含義的解讀,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的現狀分析,并提出了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質的必要性、原則和措施。旨在引導中小學生面對信息量猛增,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的情形下,能夠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以及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把信息素質的精神、意識、倫理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關鍵詞:信息素質;中小學生;現狀;原則;措施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一個人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檢索獲取、分析、處理、利用及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即信息素養,已經成為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而且將影響信息時代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而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學生不僅可以向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習,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絡會議等交互方式向全球范圍內的專家、學者學習;學習材料不僅有主要以文字符號表現的課本,還有以文字、圖像、圖畫、聲音、動畫等多種符號表現的電子教材;中小學生面對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如何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對學生至關重要。因此,認真研究、思考學生的信息素質,并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認識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的定義包括以下幾點:有確定、評價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為獨立的終身學習的人;能清楚的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確定、評價、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種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從知道怎樣使用計算機查找信息到對信息本身的性質、它的技術基礎、它的社會、文化的甚至哲學的起因和影響進行批判性思維而引伸出來的一種新的豐富的藝術。解決信息問題的技能,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對信息素養的要求不同,針對我國高職學校學生的現狀,信息素養可歸納為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這幾方面的要求。

二、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的現狀

(一)信息意識淡薄。學生的信息來源主要還是來自課堂和課外書籍,很多學生平時很少為了某個研究目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或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的意識。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對于信息意識的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育力度不夠,嚴重阻礙了中小學生信息意識的覺醒與提高。

(二)信息需求欠缺。主要體現為對信息價值和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信息需求的實用心理,導致信息需求中的片面和不穩定。有的學生只是出于娛樂休閑的動機,滿足消遣獵奇心理,專業書籍尤其是理論著作、論文閱讀很少。

(三)信息能力較差。許多學生缺乏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缺乏信息檢索等高效獲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面對現代信息環境的全面沖擊和知識經濟的深刻影響而束手無策。轉貼于中

(四)不能駕馭信息語言。主要表現在不懂得檢索語言,無法適應網上英語環境的要求,無法簡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識。

篇2:探析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

探析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

內容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由于基礎教育的薄弱,思想觀念的落后,經濟的滯后,政策的偏向,使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出現了不均等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是:加速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努力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質量;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農民對接受高等教育的認識;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適當調整招生政策,擴大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等。

關鍵詞:農村子女高等教育機會原因對策

論文創新點:論文從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均等的現象入手,從農村的師資數量,教師素質、經費投入、農村家長素質不高、觀念落后、經濟相對滯后、大學就業困難、招生政策等多方面深度探析出現這種不均等現象的內外因各項原因,從而得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提高教育質量、轉變思想轉念、提高農民收入、調整招生政策等。這些對策對于促使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造就大批的高層次合格人才,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1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世紀,是一個需要人才而且人才輩出的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子女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地域的限制,經濟的制約,政策的偏向,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出現不均等的現象。這既不利于農村子女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人才的培養,更與*x***所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相吻合。因此,探析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原因及其對策,對于促使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造就大批的高層次合格人才,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原因分析

(一)基礎教育失衡發展,是造成農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均等的主要原因。現行的高考制度雖然從形式上看具備了“公平”

篇3:別客氣和不客氣句法語義探析

“別客氣”和“不客氣”的句法語義探析

提要句法層面,“別客氣”只能作謂語,而“不客氣”可以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語義層面,在言域義方面,二者是相同的;“別客氣”沒有行域義和知域義,而“不客氣”有行域義和知域義.

關鍵詞句法層面語義層面言域義行域義知域義

一、引言

目前,已對“別客氣”和“不客氣”的句法和語義進行過比較詳細探討的只有兩篇專題性的論文:湯曉玲的《談現代漢語的一個短語“不客氣”》以及潘憶燕的《辨析“不客氣”與“別客氣”》。前者比較了“不客氣”與“別客氣”的語用差異,分析了“不”和“別”的差異及自主形容詞“客氣”等能動意義顯現的方式,最后揭示了造成差異的原因。后者首先是指出“不客氣”除了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之外,還有兩個語義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