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落實學生實驗能力培養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一、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
化學實驗教學不僅能授以知識和技術,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獲得新成果。然而傳統的演示實驗總是教師做學生看,也就是教師自己進行單邊活動,其往往是重結果輕過程、重接受輕參與,不容易給學生一個全面的實驗過程。毫無疑問,在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學生都會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感興趣。隨著化學學習的發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不再滿足于觀察演示實驗,他們迫切希望自己動手做一做,自己去探索化學知識。由于學生實驗采用的是邊試驗邊討論的學習方法,教師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和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這將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強烈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生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學生的伙伴,是智力資源的開發者。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參的安排,大膽設想大膽改進,突破教材的條條框框,克服教材實驗的不足,讓學生積極參與演示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機會。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成功者從中獲取得喜悅,從而激發其創新的興趣和激情;失敗者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激發其認真思考、勇于創新。例如:讓同學們親自體驗鎂帶燃燒的光芒,氫氣吹肥皂泡的樂趣,自制水中花園及長生不老的金屬樹的感覺。
二、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讓驗證性實驗上升為探究性實驗。
驗證性實驗通常是采用“告訴
篇2:請結合教學實際您打算落實學生實驗能力培養?
請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您打算如何落實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課標修訂稿規定了學生必做的實驗,說明國家課程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有了更具體、明確的要求。
發布者:黃傳良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和開端,是發現問題和發明創造的首要步驟,是中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創造性勞動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素質;觀察能力是發展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基礎,打好基礎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的提高,又利于鞏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方法.
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對化學實驗比較喜歡,主要是覺得化學變化的現象新奇好看,但是喜歡并不等于觀察。只有當他們真正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具備了良好的觀察能力,學生的觀察興趣才能培養起來,并繼續下去,學習上才有主動性。教材中的許多實驗現象對學生來說相當有趣,如電解水、分子在不斷運動、指示劑變色等等。興趣是學習的巨大源動力,但有的學生只是滿足于感知這些化學現象,而未產生探究這種化學現象原因的要求,這種興趣不會持久,此時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去提示本質和規律,甚至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創造性的實驗,把觀察興趣引導到更高層次,這樣的興趣才是穩定的。興趣的培養除了加強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外,在教學中還可很好的借助于興趣小實驗。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明白這些現象的化學本質,提高了學生觀察的興趣。
2、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化學實驗中需要學生觀察的內容很多,例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熔沸點、溶解性、發揮性、硬度、光澤;化學實驗中發生的顏色變化、沉淀、氣體的生成以及聲、光、電、熱等現象都是需要觀察的對象。只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才會獲得正確的觀察結果,才能了解事物變化的規律及其本質。好的方法應是:(1)明確觀察目的;(2)確定觀察對象;(3)設計觀察程序和手段;(4)記錄觀察現象;(5)分析觀察結果。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在實驗室觀察中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要與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實驗事實的科學態度,以及訓練學生嚴格操作、細心觀察的科學方法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只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個化學實驗,才能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形成實驗能力,對培養和提高深學生整體素質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化學實驗千變萬化、現象各異、操作要求高。有些實驗現象相近或僅是一個瞬間過程而難以觀察;有些實驗因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的改變而帶來現象、結論的改變;有些實驗因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現象;還有些實驗需反復操作才能成功等。這一切都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個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實驗中要嚴格操作,仔細觀察、記錄、認真分析、歸納才能得出結論。因此當學生在實驗中出現與書本上描述的現象有不同的情況時,要及時記錄、認真分析原因。如果對出現的現象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而自作聰明、弄虛作假造成的惡性后果是無法估量的,也就不可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在實驗現象的觀察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驗現象觀察能力的培養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如邊講邊實驗,開發模仿性思維;先講設計方案,再依方案實驗,開發程序性思維;結合實驗問題或練習題,提出解決方法,再驗證之,培養創造性思維。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探究實驗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個性和特長的發展。科學探究要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能在老師給予的適時適度地指導和幫助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培養學生的實驗數據分析與處理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要得出一個正確的實驗結果,必須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在中學階段要求學生能根據對一個物理量的多次直接測量求出其平均值,能進行間接測量的計算,能用圖象方法和解析方法來研究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