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教學實際我打算落實學生化學實驗能力培養?
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我打算如何落實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
發布者:廖亦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源泉之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習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化學教學中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等,重視科學態度的培養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在化學實驗中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化學實驗現象千變萬化,它為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廣泛的途徑。從科學的角度看,任何一種事物及其變化都具有科學觀察的價值,也就是說觀察是有目的性的。因此,在進行化學實驗觀察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并制定觀察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否則,學生往往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的表面現象,而錯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重點內容。
對于實驗現象觀察的范圍,不同的實驗要求不同:有的實驗要求全面地觀察,有的要求有重點的觀察。如對于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質性質實驗,往往需要全面而系統地觀察,以便能較全面地了解物質的性質。為了便于學生觀察,老師要精心準備好每一個演示實驗,關鍵之處要引導學生,力求達到最佳效果,實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
二、通過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化學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由現象到本質地認識事物的性質、規律及其應用,即最終是要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化學實驗教學中,還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讓學生學會思考。實驗現象是啟迪思維的最好材料。化學實驗中的豐富內容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想象力以及辨證思維能力。教師只要適時點撥就可引發學生積極、活躍的思維活動,從表面的、個別的實驗現象中發現本質的、普遍的規律。雖然其結果只是驗證某些科學上已知的結論,但對于學生來說卻是親身體驗的科學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化學實驗教學也是如此。教師要善于提問,激發學生思考。一個適時恰當的提問,隨時都會激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進攻",對容易忽略的問題緊追不舍。
三、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我們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是已經實行多年的應試教育對追求高升學率產生的正面影響已是根深蒂固,很難一下消除。學生自己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時空,這就使他們的某些潛能受到了壓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具體表現在化學實驗教學上,那就是學生"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因此,面對新的課改和教改,我們應該逐步改變過去那種"程式化"的實驗教學方式,把實驗交給學生,讓他們逐步地學會獨立設計實驗并獨立解決實驗問題,這對于幫助他們學好化學及今后從事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在訓練學生的這種能力的時候,可按如下步驟進行:首先培養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設計實驗涉及的內容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用品(儀器、藥品及規格)、實驗步驟(包括實驗儀器的裝配和操作)、實驗現象、數據記錄及結果處理、問題和討論。設計實驗前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教師可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根據目的要求,對實驗進行構思,設計實驗方案。
化學實驗設計沒有標準的步驟和方案,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主動探究的空間,互相交流、評判、質疑的時間,選擇最佳的實驗方案。對實驗設計的方案應從科學性(即實驗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須正確);安全性(即用藥量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環境保護等問題);可行性(要滿足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和設施);簡約性(裝置簡單、步驟少、藥品用量少、時間短等)四個方面進行正確的評價。只要學生掌握了評價實驗方案的要領,他們就可以自己駕馭實驗,積極動手了。最后,創造條件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實驗。探究性化學實驗主要是指面對現實的化學問題或化學實驗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實驗并付諸實踐,根據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進行嚴密推理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實驗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實驗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自身體會,逐步形成善于質疑、勇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態度,就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設計習慣和創新意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化學實踐能力。
總之,化學實驗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是體現人的認識過程從思維到再創造應用的最生動典范。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不但要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更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空間,優化實驗環境,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以積極求實的態度、刻苦鉆研的精神,敢于提出問題,大膽假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喚起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促進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篇2:新課程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研究
新課程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的研究
張霜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第一、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演示實驗的方法進行實驗教學,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化學教師們都很清楚化學實驗的儀器比較小,對于較大的班級,老師在做演示實驗時后面的學生根木不看講臺也不看老師的演示,究其原因是孩子們離講臺太遠,根木看不清實驗的過程與現象,教師的演示實驗只是前排學生。
第二、現在的學生長時間的面對著課本,缺少實際生活經驗,又不勤于動手,所以對這樣一門學科,缺少實質上的認識,在實驗課上表現出膽怯或是不知如何處理的迷茫狀態。
第三、現在的農村教育大多還只是灌輸式,老師講,學生記,然后將記得東西背下來,就是完成。但是化學實驗講求的是同理分析,活學活用,所以在明白原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如何更好地的解決學生在實驗課上“熱鬧”,在課下迷茫的狀態,就是我想研究的問題。
二、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通過對實驗課教改的研究,我認為對當前及今后的教學實踐具有重大的意義,具體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
1.學生方面:
(1)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化學興趣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逐步改變原有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被動單一、學習興趣不高,學生主體性體現不明顯等問題。
2.教師方面:
(1)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鉆研教材、靈活使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2)解決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封閉,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學習需要的狀況,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探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化學教學新模式。
(3)為其他教師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和有效幫助。
三、研究內容
(一)實驗課教學形式的設計
(二)學生如何更多參與實驗的各個步驟,更好的完成實驗
(三)實驗課的實施策略
1、轉變教學模式
2、放開受束縛的思維,從準備到實驗教給學生
3、重視結果,同樣重視過程
重點:通過化學課堂形式的多樣性,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難點:教師課堂形式改變的發散性和主題性。
四、課題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實施步驟
篇3: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部分實驗存在不足及改進建議
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部分實驗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建議
代逢星
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化學組海南瓊海571400
摘要: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它以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對于化學現象、化學概念的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的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影響著化學教學的質量。本文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人教版教材)存在的部分實驗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提出自己個人的一些意見。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改進實驗的缺少現象的延伸實驗的改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所得出的知識或結論通常情況下都是通過實驗得出來的,所以實驗對于化學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它以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對于化學現象、化學概念的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尤其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因此化學實驗教學歷來也是備受高中化學教師的重視。
隨著教學的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影響著化學教學的質量。本文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存在的部分實驗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提出筆者的一些意見。
一、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現象的延伸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實驗3-5把水滴入盛有少量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的氣體。用手輕輕摸一摸試管外壁,有什么感覺?然后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現象發生?
實驗現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氣泡產生;氣體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試管外壁發熱;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顏色變紅。通過實驗我們可知: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產生氧氣和氫氧化鈉.
對于大部分的教師在上課時都會到此為止了。然而當我們震蕩產生紅色現象的試管時,發現原來紅色的溶液一會兒就褪色了。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自然在腦海中產生一系列的疑問?是不是還有除了氧氣和氫氧化鈉外,還有新的物質生成?新物質又是什么呢?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來探討。
眾所周知,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實質上分兩步進行:
2Na2O2+4H2O==4NaOH+2H2O22H2O2==2H2O+O2↑
反應的過程中有H2O2的產生,H2O2有較強的氧化性,能將有機色素氧化而使其褪色的呢?為此我做了如下的實驗進行驗證:先取少量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然后滴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