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說明書使用心得:課堂因你而精彩
“課改說明書”使用心得:課堂因你而精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年來,已到了全面實施和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河南省通許縣在課改推進過程中,把《中國教師報》作為全縣教師推進課改的指導性報紙,真正學習、研究、應用,并圍繞《中國教師報·現代課堂周刊》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提高了課堂質量。
以學帶培,鉆研課改
《中國教師報》拓寬了我縣教師的視野,為我縣的教育改革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寶貴的技術支持,贏得了一線教師的高度贊揚。
《周刊》是課改思想的大舞臺,是課改的指南針。《周刊》讓校長、教師們足不出戶即可走近課改名校,了解新課堂教學策略,每一次學習等于接受一次高效率、低成本的專業化培訓。據我了解,很多老師都有詳細的讀報筆記。農村一線教師每天都有三四節課,剩余時間整理學案,輔導學生,很少有時間閱讀長篇大論,《周刊》的文章短小精悍,實際實用,如《精彩導入10招》、《課堂結尾6例》等文章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
玉皇廟鎮二中范月敏老師說,《周刊》是農村教師免費學習、培訓的窗口。小組活動如何高效?如何編制使用導學案?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策略和途徑是什么?所有這些,《周刊》上都有明確的答案,“拿來”即可以服務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同時,《周刊》對課改典型學校進行報道或邀請問道嘉賓闡述觀點,讓一線教師切實感受到了課改帶來的變化。
通許第一初中婁淑君說:《周刊》的《問道》欄目,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性,《課堂現場》欄目則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一期一個主題,理論結合實際,從不同的層面進行剖析,非常實用。《周刊》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可以及時了解同行在干什么,在研究什么,有何收獲......
深入研讀,解決“即時”難題
我認為,推進區域課改既要以點帶面又要整體推進--點面結合,整體聯動。
為此,通許縣第一初中、歷莊鄉第一初中、玉皇廟鎮二中等學校組織有學習內驅力的教師,間周或每月對《周刊》進行學習、研讀和探討。我在一次偶然探訪中,看到歷莊鄉第一中學校長正組織班主任學習“學生合作力”的系列報道,當時他們正遇到合作學習和小組建設的困惑,經過深入研究討論,從中獲得了優化小組合作的辦法。
玉皇廟鎮二中班主任婁青春說,《周刊》的“學生自主力”、“學生合作力”、“學生探究力”等系列選題,貼近一線,深入淺出,耐人尋味。特別是策劃的形式,既能解決教師實踐中的問題,又引領教師向縱深思考。
學中用,讓變化發生在學生身上
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應該有一個模式。模式可以把理念轉化為流程,避免漫無章法、顧此失彼。通過對《周刊》的學習,通許縣各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熟練地運用杜郎口模式上好預習、展示和反饋課。經過不斷的實踐,通許第一初中探究出適合本校發展的“以學定教,雙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該校張紅麗老師執教的展示課--《那樹》中,學生們身心投入,或讀,或析,或演,想象豐富,表達自信,展示自主,體現了通許第一初中課堂模式的效果,更是《周刊》的課改理念在通許教育的集中展現。
如今,《周刊》已經成為我縣建設高效課堂的“教材”,為我縣課改之路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我們研討,我們專注,我們成長,我們提高。
通許人堅信:課堂興,則教學興,教育興。我們期待:以課堂為突破口和主陣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奠基一生的幸福,每一位老師都能在課堂覓得教育生活的詩意棲居。
20**,讓我們以課堂為起點,以《周刊》為依托,揚帆遠航!
(作者系河南省通許縣教體局局長毛穎貞)
篇2:小學新課改教學心得
關于小學新課改的教學心得
文昌市頭苑培基小學尤旺
自課改后,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盡量給機會學生展示自我。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做到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用積極的語言加以評定,多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以行動讓其感受到團結協作、互幫促進的重要性,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文藝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給一個答案,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教給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教師的熱愛和期盼中就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更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
要當好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就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地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更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上的學習,不斷地更新觀念,以新理念新觀點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在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積極地參與各種教研活動,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新課改的核心是“注重教學過程,注意以學生為本、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唯一的標準。我從事教育教學17年來,感悟深刻,下面我淺談下自己的拙見。
一、課堂上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一來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聽課的注意力,二來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文本知識,從而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多激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若能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活動空間,那么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是配角,而學生們則是主角,如何引導、啟發和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引到學習的領域,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收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教具,讓學生去熟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現實出發,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讓其發揮想象,積極活躍思維來解決問題。
三、注重過程教學
新課改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技能、創設問題、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幾方面。所以課堂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探究學習的方法,教給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意識。
篇3:課改心得我三精課堂實踐小結
不知不覺,從**年之初參加苗蔚林校長組織的“三精”活力課堂征文活動,進而參加在平明中學舉行的“三精”活力課堂活動活動,至今已將近一年。回顧這一年的時光真是過得很快,但卻又是歷歷在目。
一、“三精”課堂實踐持續用力
雖說苗蔚林校長的“三精”活力課堂出發點是在中學,其實在我們的小學課堂(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也同樣適用,由于本人今年執教的是一、二年級語文,所以我們主要是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進行“三精”教學的實踐。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無論是在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還是在低年級的閱讀和口語交際教學中都可以踐行“三精”活力課堂的精髓,而且效果甚佳,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力。
二、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
凡是在村小做過低年級班主任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低年級的班主任不易做,也不宜做,特別是村小一年級的班主任更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了的,要是班級人數再多些(還有七、八個不夠年齡的學生),學校里再有個商店,那教室里的垃圾簡直就是“滿為人患”了。恰巧這些情況,我們今年都遇到了,要想把這樣的班級管理好,只是需要頗費些腦力與精力的。通過今年半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發現“三精”課堂完全可以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班級的衛生和班風、學風也大有進益,成效很不錯。
三、再次研讀《困惑與執著》一書
“三精”活力課堂對于我們來說,畢竟還是“舶來品”,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很多不解與困惑之處,更缺少高人在我們身邊以便我們隨時請教、請益,怎么辦呢?好在我們當初參加平明中學“三精”活力課堂時,苗蔚林校長贈予我們每人一本《困惑與執著》。有了此書,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都可以向這位“無聲的老師”請教,而此書又是一本實踐性與現實性很強的著作,每每遇到問題,我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啟示,讓我們獲益良多。
“三精”活力課堂是扎根于農村教育現實而又充滿活力的一種課堂實踐,我們要想真正地領悟“三精”活力課堂的真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感謝《困惑與執著》一書,更感謝苗蔚林校長開創的“三精”活力課堂,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更好的前行,我們會因為一路由您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