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美美與共潤物無聲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美美與共潤物無聲

2024-08-01 閱讀 7326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美美與共潤物無聲

校園文化深深底蘊

11月14日,迎著初冬的晨曦,田稻中學初中部一百多名教師走進了常德五中。遠遠看去,校門外一排又一排的文化墻閃著特有的文化之光,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世界文化史上,中華文化史上一些偉人的故事及圖片,還有五中學生自己的剪紙藝術作品,給了我一份豐厚的文化早餐,這份文化餐讓我目不暇接,感覺味道和美自然。當踏入校門,一個又一個的杰作不能不讓我打住腳步,“上善若水,和而不同”的兩幅石刻將五中整體的文化育人核心深深扣住,引人入勝。我在想:這應該是一個教育專家的杰作,懂得了教育的靈魂,才會讓人如此震撼。(后來得知,校園所有文化設計都是校長何曉明一人的構思。)

教改得體課堂和美

七點五十分至九點三十分,是我們走進五中課堂的時段。

第一節課,我聽了初二的一堂政治課,鄢老師為課改做出的努力顯而易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整個課堂不是課改革命的潮流吸引著我,而是和美的課堂氛圍包圍了我。每個學生的座右銘都貼在教室墻壁上,也時刻激勵著學生平等參與、合作學習、和美與共......課堂教學任務盡管沒完成,但老師沒有責備,只有鼓勵與欣賞。佩服!

第二節聽了初三的歷史課。初三年級課堂無導學案,是用傳統的講授方法上的“經濟大危機”,但同樣讓人聽覺不疲。龍老師有一顆激情四溢的熱心,與學生溝通的方式自然和美,善于引導學生思維,彰顯教師素質,同樣是一堂好課呢!例如:講到羅斯福新政,她引導學生說,“你想想看,羅斯福是直接給貧民救濟金好還是把他們召集起來,讓他們修水利,搞建設,然后發給他們工資好?”這時,馬上有學生想到了漁夫文化中的“授人魚不如授之與漁”,立即答出當然是后者好,既建設了國家又體現了個人價值,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這和何校長的總結不謀而合:教改體系龐大,不同學科應有不同的主流教學模式,不同課型應有不同的主流教學策略。我想,這樣的結論也是你我認同贊賞的理念。

課間活動豐富多彩

五中的大課堂活動,還人給自然,讓學生與大自然親近相擁;還人性給學生,學生可以真正放松自己體驗和美的校園生活,是一個人人參與、人人享受、人人快樂的空間。其活動內容與我們大同小異,甚至還不如我們學生做得整齊:課間操、兔子舞、感恩操,還有一個太極扇舞,剛柔相濟,舒展自如。不同的卻是,大課間活動后的學生不是沖上教學樓趕著上課,(五中的大課間活動共有40分鐘)而是漫步校園,在花草與樹林中穿梭。其間的美好與和諧不言而喻吧!

科學管理和美至上

何曉明被評為全國優秀校長是有理由的。按教育規律辦好一個和美發展的學校就是何校長的人生目標。他沒有功利思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幫助著師生(他人)實現和美與幸福,令我們無不敬佩。

他的管理理念是,讓人人受到尊重,感到成功,共享和美。在學校管理活動中,設立了二十多個獎項,每個員工都可能獲得獎勵。例如:“校園十大新聞人物獎”等,給頒獎者與受獎者一個又一個的驚訝于驚喜,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相互欣賞,產生幸福感。不采用坐班制,卻引導教師將職業做成事業,讓教師從內心迸發出強烈的責任感、自豪感。其不愧為一妙招也!

教師是為學生激發思維、激發活力以及創新力、與人和美相處等方面埋下種子的人。讓我們在每一天的學習工作與課改中做一個默默的播種人吧!

篇2:小學新課改教學心得

關于小學新課改的教學心得

文昌市頭苑培基小學尤旺

自課改后,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盡量給機會學生展示自我。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做到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用積極的語言加以評定,多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以行動讓其感受到團結協作、互幫促進的重要性,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文藝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給一個答案,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教給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教師的熱愛和期盼中就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更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

要當好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就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地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更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上的學習,不斷地更新觀念,以新理念新觀點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在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積極地參與各種教研活動,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新課改的核心是“注重教學過程,注意以學生為本、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唯一的標準。我從事教育教學17年來,感悟深刻,下面我淺談下自己的拙見。

一、課堂上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一來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聽課的注意力,二來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文本知識,從而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多激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若能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活動空間,那么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是配角,而學生們則是主角,如何引導、啟發和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引到學習的領域,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收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教具,讓學生去熟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現實出發,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讓其發揮想象,積極活躍思維來解決問題。

三、注重過程教學

新課改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技能、創設問題、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幾方面。所以課堂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探究學習的方法,教給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意識。

篇3:課改心得我三精課堂實踐小結

不知不覺,從**年之初參加苗蔚林校長組織的“三精”活力課堂征文活動,進而參加在平明中學舉行的“三精”活力課堂活動活動,至今已將近一年。回顧這一年的時光真是過得很快,但卻又是歷歷在目。

一、“三精”課堂實踐持續用力

雖說苗蔚林校長的“三精”活力課堂出發點是在中學,其實在我們的小學課堂(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也同樣適用,由于本人今年執教的是一、二年級語文,所以我們主要是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進行“三精”教學的實踐。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無論是在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還是在低年級的閱讀和口語交際教學中都可以踐行“三精”活力課堂的精髓,而且效果甚佳,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力。

二、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

凡是在村小做過低年級班主任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低年級的班主任不易做,也不宜做,特別是村小一年級的班主任更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了的,要是班級人數再多些(還有七、八個不夠年齡的學生),學校里再有個商店,那教室里的垃圾簡直就是“滿為人患”了。恰巧這些情況,我們今年都遇到了,要想把這樣的班級管理好,只是需要頗費些腦力與精力的。通過今年半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發現“三精”課堂完全可以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班級的衛生和班風、學風也大有進益,成效很不錯。

三、再次研讀《困惑與執著》一書

“三精”活力課堂對于我們來說,畢竟還是“舶來品”,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很多不解與困惑之處,更缺少高人在我們身邊以便我們隨時請教、請益,怎么辦呢?好在我們當初參加平明中學“三精”活力課堂時,苗蔚林校長贈予我們每人一本《困惑與執著》。有了此書,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都可以向這位“無聲的老師”請教,而此書又是一本實踐性與現實性很強的著作,每每遇到問題,我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啟示,讓我們獲益良多。

“三精”活力課堂是扎根于農村教育現實而又充滿活力的一種課堂實踐,我們要想真正地領悟“三精”活力課堂的真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感謝《困惑與執著》一書,更感謝苗蔚林校長開創的“三精”活力課堂,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更好的前行,我們會因為一路由您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