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說明書使用心得:以先進理念引領課堂改革
“課改說明書”使用心得:以先進理念引領課堂改革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一語道出了學習的重要性。在課改路上,《現代課堂周刊》給我們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借鑒,推動了我校的課改進程。我們把對《周刊》的“學思”、“研悟”、“應用”稱為“課改三寶”。
啟迪我們學思并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校剛涉足高效課堂改革時是“學而不思”,只追求課堂的“花樣翻新”,效果如同邯鄲學步。痛定思痛,通過《周刊》,我們認識到:我們學來的只不過是形式,并未得其精髓,孰不知別人的模式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與現實基礎的,我們盲目拿來與模仿,最終只能是水土不服,半路夭折。故而,必須拿來與創新相結合,打造適合自己特色的課堂流程模式。《周刊》讓我們六中人學會了思考,有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引領我們研悟同行
2010年9月10日是六中人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日子。溫家寶總理在我校聽課后評價:“學習氣氛很好,學生學得好,教師教得好。”可是我們深知離杜郎口還相差很遠,于是通過《周刊》“透視杜郎口”,那里的“嚴、細、實、活、愛”讓我們震驚之余對課改有了更深的感悟。
管理出效益。在課堂教學基本功達標培訓中,我校實行了“一談、二警、三停”的措施。“一談”即第一次課堂不達標者談話提醒;“二警”即第二次不達標者,在學科組會上予以警告;“三停”即第三次不達標者,該教師停課學習一周,專門進修課堂教學技能。
細節定成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對學生從行為習慣到常規管理,從吃飯穿衣到宿舍就寢,做到了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每個人每個時間段都有自己的職責,在責任制中形成責任感,進而產生榮譽感、成就感,形成相互依托的團隊意識,造就堅不可摧的團隊精神。
指導我們應用至上
跟隨著《周刊》的步伐,我們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問題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通過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面臨的問題中,主動獲取知識,運用技能,激發其學習主動性,提供條件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在復習舊知識與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2:小學新課改教學心得
關于小學新課改的教學心得
文昌市頭苑培基小學尤旺
自課改后,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盡量給機會學生展示自我。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做到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用積極的語言加以評定,多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以行動讓其感受到團結協作、互幫促進的重要性,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文藝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給一個答案,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教給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教師的熱愛和期盼中就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更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
要當好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就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地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更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上的學習,不斷地更新觀念,以新理念新觀點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在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積極地參與各種教研活動,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新課改的核心是“注重教學過程,注意以學生為本、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唯一的標準。我從事教育教學17年來,感悟深刻,下面我淺談下自己的拙見。
一、課堂上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一來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聽課的注意力,二來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文本知識,從而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多激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若能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活動空間,那么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是配角,而學生們則是主角,如何引導、啟發和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引到學習的領域,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收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教具,讓學生去熟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現實出發,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讓其發揮想象,積極活躍思維來解決問題。
三、注重過程教學
新課改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技能、創設問題、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幾方面。所以課堂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探究學習的方法,教給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意識。
篇3:課改心得我三精課堂實踐小結
不知不覺,從**年之初參加苗蔚林校長組織的“三精”活力課堂征文活動,進而參加在平明中學舉行的“三精”活力課堂活動活動,至今已將近一年。回顧這一年的時光真是過得很快,但卻又是歷歷在目。
一、“三精”課堂實踐持續用力
雖說苗蔚林校長的“三精”活力課堂出發點是在中學,其實在我們的小學課堂(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也同樣適用,由于本人今年執教的是一、二年級語文,所以我們主要是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進行“三精”教學的實踐。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無論是在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還是在低年級的閱讀和口語交際教學中都可以踐行“三精”活力課堂的精髓,而且效果甚佳,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力。
二、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
凡是在村小做過低年級班主任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低年級的班主任不易做,也不宜做,特別是村小一年級的班主任更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了的,要是班級人數再多些(還有七、八個不夠年齡的學生),學校里再有個商店,那教室里的垃圾簡直就是“滿為人患”了。恰巧這些情況,我們今年都遇到了,要想把這樣的班級管理好,只是需要頗費些腦力與精力的。通過今年半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發現“三精”課堂完全可以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班級的衛生和班風、學風也大有進益,成效很不錯。
三、再次研讀《困惑與執著》一書
“三精”活力課堂對于我們來說,畢竟還是“舶來品”,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很多不解與困惑之處,更缺少高人在我們身邊以便我們隨時請教、請益,怎么辦呢?好在我們當初參加平明中學“三精”活力課堂時,苗蔚林校長贈予我們每人一本《困惑與執著》。有了此書,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都可以向這位“無聲的老師”請教,而此書又是一本實踐性與現實性很強的著作,每每遇到問題,我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啟示,讓我們獲益良多。
“三精”活力課堂是扎根于農村教育現實而又充滿活力的一種課堂實踐,我們要想真正地領悟“三精”活力課堂的真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感謝《困惑與執著》一書,更感謝苗蔚林校長開創的“三精”活力課堂,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更好的前行,我們會因為一路由您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