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學校參觀學習心得:山高人為峰
課改學校參觀學習心得:山高人為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1月6日至11月7日。耳聞目睹的一切讓我們一行不無感慨。結合自己在田稻工作的這段經歷我還真是頗有感觸。
外在--古典的文化氛圍
這次參觀學習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步入校園,濃郁的古典文化氛圍感染了每一位來訪的客人,俯拾皆是的名言警句,能讓人感同身受,每一面墻壁都在說話,真可謂“有朋自遠方來,不易樂乎”,日復一日的晨誦、午讀、暮省使每一位師生有了深厚的傳統經典文化積淀。每一幢建筑,每一張路牌,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戶都能成為宣傳校園文化的陣地。書香陣,詩意情,文墨濃,底蘊深。“礪耕樓”,“致善樓”;“知書識禮尊師教、明理通情鑒世言”,“學海無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為梯”;“博古通今治學要關天下事、先憂后樂成才全賴少年時”......漫步校園,仿佛置身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于一體的游覽勝地,一所學校竟然能夠承載祖國源遠流長而又厚重的文化史,真讓我留戀忘返。相比之下,我們雖稱百年老校卻看不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人文、歷史、風俗、地域等教育資源的挖掘上還做得很不夠,我覺得我們在提升辦學品味方面應該是有自己的豐富的內涵的。而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學校是沒有發展后勁的。我們應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打造我們自己的學校文化特色。
內在--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
田稻既非重點也非名校,可謂天生不足,而學校要辦好,要出成績,要辦出名氣靠什么呢?我想無非是辦出自己的特色。常德五中的辦學特色是什么?我的記憶有點模糊不清了,但我知道平庸的校長就只知道每天為上班而上班,忙于無聊的會議。看似忙碌,可他卻不懂得思考,更不知道怎樣為自己學校長遠的發展而去提煉出符合自己學校特點的辦學理念。因而學校周而復始地辦著卻沒一點起色。聰明的校長卻知道要“一切為了孩子的終極發展,把簡單做到極致”。這口號既有目標,又有包含了策略。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而學生讀書不應是讀死書,死讀書。我們要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所以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終極發展”這個戰略目標,學校提出了“三主合一”的高效課堂。而“把簡單做到極致”我想這應該是根據田稻的特點深思熟慮后提出來的。中學的知識比不上象牙塔里的高深,自然是些簡單的、基礎的知識;而我們面對的學生卻又不是四大名校及周南,明德那樣一、二流的學生,因此只能“把簡單做到極致”才能培養出合格乃至優秀的學生來。
據我所知,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口號,有的有口號也不過是干巴巴的模仿,如”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既空且大,讓人無從下手。這干巴巴的口號又怎能辦出自己學校的特色呢?而田稻的辦學理念則不同,“一切為了孩子的終極發展,把簡單做到極致”不僅指明了方向而且還告訴我們要怎樣去做。
光有理念還不行,還要落實,要落實到每個人,而且要持之以恒。有的學校在校門口也豎立著本校的教育理念,可因為只是流于形式而變成學校的一處“裝飾”了。這種“理念”大多兩種命運:要么無從落實,要么落實的不徹底而銷聲匿跡了。其實教育理念的落實來自于學校行政監督:校長督促各行政人員,各行政人員通過隨堂聽課及對教育教學常規的檢查來落實本校的教育理念。
因此這種堅持來自于領導者的認真與堅持!記得本學期為迎接“開放日”磨課,張娟主任負責聽我們年級的外語課,她的細致認真讓我感到“震驚”,比如我用燈片做“魔眼”的游戲時,學生說沒看清,我就按鼠標右鍵選中“上一張”從新閃了一次,課后,張娟主任跟我說:要返回上一張燈片你可以直接點左下角的“返回”箭頭啊.(這樣節省時間)連這么個細微的舉動她都注意到了,我當時心理只是暗暗吃驚于她的細致與認真。后來王泉展示學案給我們看,讓我們檢查看還有什么漏洞沒有,當我們左看右看覺得沒問題時,張娟主任居然又語出驚人:第三道選擇題B選項右下角的圓點沒有(即B.).
篇2:課改學校參觀心得:五中學習心得體會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五中學習心得體會
上一周,學校領導組織我們全體初中老師共赴常德市參觀學習了兩天。本來我和不少老師的想法一樣,心里有點不大樂意去,想起又耽誤了自己周末干家務活和與家人歡聚的時間。但去了之后回來,印象是,所見到的柳葉湖風光雖不令人怎樣留戀,但常德詩墻還是值得一看。另外常德市五中讓我看到了一所不一樣的學校和它背后所站立的那位獨具個性的校長。不虛此行!
對于常德的中學,我早有耳聞的是芷蘭中學。聽說她相當于我們長沙的四大名校。本來我以為我們此行就是奔著她而去的。誰知在繁華的大街上看見了她的倩影卻又與她擦肩而過,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到常德市五中參觀之后,還是覺得沒有白來。
常德市五中校園內外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校門外那如明星般閃耀的名人集錦墻,校門口那經由學生巧手剪出的喜氣洋洋的中國紅剪紙,校園內教學樓下整面墻上刊出的琳瑯滿目的古今中外名家的美術作品,還有校園的亭臺樓閣,漁父宋教仁的雕塑,甚至小到一塊宣傳標牌,一張聽課觀摩證的背面都彰顯出一種文化氣息。
常德市五中的課堂教學也是別具一種質樸和自然。他們采用的是和美課堂“一三五”模式教學法。我對這種教學模式雖不甚了解,但我聽了兩堂語文課,一堂是初三的古文教學,一堂是初一的現代散文的教學。兩堂課都運用了學案,都特別注重朗讀教學,有著濃厚的語文味兒。老師雖然年輕,但上課落落大方,很有激情,很有章法。
常德市五中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它的校長--何小明。何校長在簡介校領導成員后,又較為詳細地為我們介紹了他的辦學歷程和思路。從何校長的平易樸素的敘述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位不慕名利,十五年如一日潛心辦學的好校長。他極具人格魅力,有膽識,有思想。他認為校長應是一名思考者和實踐者,也是一名批評者和建設者。他認為我們應批評性地學習,對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東廬模式、汨羅市一中的教育教學模式都要批評性地學習。他認為教育要關注:
1.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自身的和美和幸福。
2.在有限的情況下,幫助你可以幫助的人,實現他的和美和幸福。何校長解釋了“和美”的含義即是:和和而美,美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他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并真正貫徹落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他認為體育教學就是人人參與,人人享有,創設快樂的體育情境。從大課間的廣播操、兔子舞,健身操、手語操、太極扇等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到電子鋼琴室的建設,美術組開展的手工勞動等無一不是實踐他的辦學理念。他談到了怎樣讓老師具有職業認同感時,講到了三點,即應把職業視為事業;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團隊和個人共享價值成功。他的一句:“我們就是埋種子的人,實實在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讓我深受感動。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此話確實很有道理!
現在常德市五中已是一所湖南省知名的示范性中學,而我們田稻中學也正在打造湖南省知名的示范性中學。我想學校領導此次組織我們田稻中學的老師到常德市五中參觀學習,是希望我們能開闊眼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振興田稻而努力奮斗吧。我們每一個田稻人責無旁貸!
篇3:課改學校參觀學習心得:學校的發展在路上
課改學校參觀學習心得:學校的發展在路上
“學校的發展在路上,教育理論的發展也在路上。而你,就是學校發展與教育理論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這是常德五中何曉明校長說的話,也是我這次常德之行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在常德五中發給我們的參觀證的背面,印有該校的辦學理念:促進人的發展,培養發展的人。的確,站在2000年傳統文化與歷史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師這一職業,你會有“渺滄海之一粟”之感,如何在今時、今地(長沙田稻中學),反思自己過去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面對未來,加以提高,何校長有很多話給我啟示。
一、初中教育是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
作為一所義務教育階段的初級中學,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在他現有的起點上有進步和提高,是常德五中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來指導每一項活動。培養的學生能夠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而不只是授予知識,事實上人的一生都應該是不斷發展著的。
常德五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德育方面,強調在學會感恩中做人,在小事易事中實踐;在智育方面,強調在主動探究合作中感悟和體驗;在體育方面,強調人人參與、人人享有、人人快樂;在美育方面,強調會欣賞、會批判、會創造。美育不僅包含美術和音樂,還包含文字、環境、儀表、語言等等各個方面。每周古詩詞誦讀活動、大課間活動、綜合時間活動都是基于這些想法來實踐的。讓我影象最深的活動是4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包括體操、手語操、太極扇舞、兔子舞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活動中鍛煉了身體。
以上種種活動,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感恩的種子,科學的種子,藝術的種子。將來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這些種子一定會發芽、開花。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相信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二、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干
何校長說:我自己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也讓其他老師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第一,其學校領導十分注重發現每一位教師身上的閃光點和不同點,就像我們班主任十分注重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不同點一樣,讓其教師們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優勢,如你有書法和繪畫的特長,就讓你代表學校去參加書法繪畫比賽或指導學生;如你有舞蹈方面的造詣,就讓你去參加全市的風采大賽;如你有教學方面的才能,就讓你做這課的帶頭人和研究教育理念......在施展各自特長的空間里,教師的個性得到了凸現,潛能得到了充分地挖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校每年評選“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并進行頒獎,寫頒獎詞,讓獲獎老師經常喜極而泣。
其次,教學經驗、教學資源共享。其學校的教師隊伍之間,相聚一起,不是經常在一起打打牌,嘮嘮家常,上上網,消磨時光,而是經常聚在一起開展教育教學交流,如信息交流。該校的教師彼此之間經常把教育教學上的資料進行交流。我想,有了這些信息交流,就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了常德五中教學信息的流動,從而擴大和豐富了其校教師的信息量和各種教學認識。
學校寶貴的資源就是教師,學校要求得健康、快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人,校長要有正確的理念,老師要有奉獻敬業的精神。讓教師把職業當事業,個人的成功就是學校的成功,學校的成功也是個人的成功。
三、不能機械的照搬他人教學模式,要形成自己的風格
在五中我聽了兩節截然不同的語文課,一節是初二的文言文《曹劌論戰》,一節是初一的現代文《春》,兩節課的教學環節設置,教法各有所長,但都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課堂活躍,真正地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
在學習了洋思、許市等多地的教學模式之后,我一直認為:不同的學科要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同一學科不同的教材要有不同的課型,一個學校要形成多元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我,也是田稻教學改革的參與者。田稻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這次參觀學習讓我大大開拓了眼界,同時深深地感受到: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師必須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而要辦好一所學校更是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