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家長溝通策略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教師與家長溝通策略
(一)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1、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
(1)真誠的愛每一個孩子。
(2)全面公正的評價孩子:防止出現對班級中發展較好并善于表現的孩子評價過高,對較為內向、發展較為遲緩或不守紀律的幼兒評價過低的傾向,做到全面而公正的從各個方面和角度去評價孩子。
(3)設身處地的為家長著想,巧妙的轉變家長觀念。
(4)加強聯系,坦誠相見。
2、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語言藝術
(1)教師說話的語氣
語氣平和(說明了教師的穩重)
語氣溫和(表現了教師的耐心)
語氣堅定(反映了教師的信念)
(2)教師與家長不該有的對話
絕對否定
如“你孩子從來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你孩子總是撒謊”等,讓家長無地自容難與教師更好交流。
當面揭短,人身攻擊
如“你孩子真胖”、“你孩子真不聰明”等。家長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從而無法接受教師的建議。
居高臨下,冷若冰霜
如“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待會兒再說”“你的孩子這么做你就得揍他”、“我們班級有的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時早就……”、“你不聽也得聽”等,使家長覺得教師拒人于千里之外,無法溝通。
(3)教師最忌諱的言語
一句話反復說
提早為孩子下結論
數落孩子的缺點
刻薄的話批評家長和孩子
如“你孩子可真行,竟能做出這種事情!”“你孩子做這種事,真讓我傷透了。”“你孩子又做了錯事,簡直是無可救藥了。”“你很忙,連開家長會的時間也沒有”等
(4)教師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和藝術,具體步驟是:
匯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
在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表達了老師的欣喜以后,婉言地描述孩子存在的不足之處,并表現出自己的焦慮,家長會產生同感,并主動、積極尋求途徑合作解決。切忌在家長面前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說別人的孩子怎樣、怎樣,避免“告狀式”“譴責式”,以免引起家長的不滿和不合作情緒。
3、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非言語技巧
(1)體態語言是口頭語言的輔助手段,能增強口頭語言的表達力度和情感色彩,以達到感官的有效配合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體態語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師的眼神。教師體態語言還需要教師美的形象、美的舉止、美的情緒。
(2)與家長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視、俯視的眼光或游離的眼神。
(3)用微笑、點頭等表示對家長的尊重,用身體前傾間或以“對”或“是”等短語回應。要常面帶微笑。
(4)在和家長溝通中要注意觀察家長的情緒。注意力集中,不要邊談邊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二)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注意事項
1、把孩子的點滴變化及時向家長放映,和家長產生共鳴,讓家長覺得你確實在時時關心孩子,你確實了解孩子。
2、做家長教育孩子的好幫手。我們有專業的知識,多年的實踐經驗,我們要發揮我們的特長,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為家長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介紹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切實感覺到你是一個既有經驗又懂幼兒教育的老師,孩子交給你,家長放心。
3、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對每個家長。我們要熱情、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家長。我們要一視同仁,正確對待每位家長,針對不同家長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幾點做法
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
摘要:“校訊通”,為學校與家長溝通架設了交流平臺,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架起學校與家長的情感紐帶。。隨著“校訊通”系統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校訊通”所帶來的家校教育合力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深體會到和家長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又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環節。由于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家訪工作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在和家長交流時,往往有很多話要講,卻苦于沒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自從有了“校訊通”,為我與家長的溝通架設了一個高效的平臺,我與到家長增進了解、相互信任,讓家長成為我強有力的后盾,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
下面就自己使用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利用校訊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
家長最關心的莫過于他的小孩在校的各方面表現了,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狀態、紀律表現、出勤情況、生活情況、與同學關系等方面。班主任掌控著全班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及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隨時隨地全面地了解。班主任要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與家長互動,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學生。家長在收到班主任的這些信息時,將會非常感激。不管班主任給家長發送的是小孩好與不好的方面,家長都很歡迎收到,并且愿意協助老師作好工作。這也充分體現了“關愛每一廣泛學生,欣賞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本人經常收到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謝謝老師的關心,給您添麻煩了。我會教育他的。以后還有什么問題,請及時給我信息。”等短信。
二、利用“校訊通”,發送平安短信。學生安全問題是學校、家長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安全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安全信息語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關注,讓家長放心。比如:
雨天時期,給家長提醒:“近期雨天路滑,請家長給小孩買好雨具,避免小孩單手騎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流感時期,給家長提醒“受各方面的影響,近期學生流行性感冒的人數增多,為了讓您的小孩能健康快樂地讀書請您留意小孩的健康狀況,及時預防和治療。”
諸如此類,各種安全問題,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掌握,及時給家長反饋這些安全信息。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一年來班級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家長非常放心。
三、利用校訊通,架起與家長的情感紐帶。每逢節日,不忘給家長們發一條溫馨的短信,如:“月是中秋分外明,祝您天天好心情;皓月當寧灑清輝,美好事兒一堆堆: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您好!新春到了,在這歡慶節日里,讓喜氣圍同繞著您,讓快樂追隨著你,祝您與您的家人生活美滿,合家平安!”。這看是一條很平常的祝福語,卻傳遞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家庭的關注之情,同時家長也會給老師回以同樣溫馨的祝福。如此一來,讓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和諧,為今天順利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篇3: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好辦法
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與家長常溝通,協作教育小學生對家庭長輩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小學生在學校接受了關于應該尊敬熱愛長輩和怎樣尊敬熱愛長輩的教育,更重要的要通過小學生與長輩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實踐形成尊敬熱愛長輩的態度言行。如果家庭教育不配合、不協作,家長對孩子沒有尊敬熱愛長輩的要求,溺愛、縱寵孩子,小學的教育就將落空。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也不會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取得家庭配合、協作教育,是落實幼兒尊敬熱愛長輩教育不可忽略的一環。教師要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表現,交換意見,溝通教育思想,取得共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協作。以尊敬熱愛長輩表現不理想的小學生為重點,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分析其情感特點形成的原因。教師要指導家長如果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氣氛。教育孩子要尊敬熱愛長輩,并創設機會,引導孩子去實踐。教師要主動與家長經常聯系,互相溝通孩子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教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孩子做得更好。實踐表明,做好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并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
尊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繼承,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家長、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習慣,教育孩子關愛長輩。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長輩、聽從長輩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小學生,班集體,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