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跟家長溝通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怎樣跟家長溝通
本周(四月三日)我們中心園分組對教師進行了一次業務學習,學習內容是怎樣跟家長溝通。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以前我們在跟家長溝通方面,確實有一定的誤區。比如,對那些會說話,脾氣好的家長提出的要求或建議我們還能理解他們、接受他們;但是對那些蠻橫、無理取鬧的家長我們就會很反感,不愿意理他們,甚至對他的孩子有時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對待。等我們靜下心來時,又感覺這樣對孩子是不對的,畢竟孩子是無辜的,可是,又不知道要用怎樣的心情來對待他們。
經過這次學習,使我了解到,首先要學會知道怎樣對待家長。
第一,就是對那些沒有時間和教師溝通或是不主動找老師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的家長,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溝通法”主動向家長介紹孩子的在園情況。
第二,對那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家長卻無所謂,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都是對的、是最好的家長,我們可以采取“引起注意法”。讓家長有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
第三,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受益匪淺的一項。就是“認識傾聽法”。就是讓我們學會傾聽,不管家長的態度如何、語氣如何,我們都要用以平靜的心情,來認真的傾聽完家長的訴說。說真的,對那些不講理的家長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但是,我想,只要我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真的學會了怎樣跟家長溝通。
這次業務學習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想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一職業,既然我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那就讓我們學會把自己的脾氣壓下去,學會和每一位家長溝通,學會真誠、平等對每一位幼兒;做一個家長和孩子都喜歡的老師吧!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幾點做法
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
摘要:“校訊通”,為學校與家長溝通架設了交流平臺,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架起學校與家長的情感紐帶。。隨著“校訊通”系統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校訊通”所帶來的家校教育合力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深體會到和家長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又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環節。由于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家訪工作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在和家長交流時,往往有很多話要講,卻苦于沒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自從有了“校訊通”,為我與家長的溝通架設了一個高效的平臺,我與到家長增進了解、相互信任,讓家長成為我強有力的后盾,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
下面就自己使用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利用校訊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
家長最關心的莫過于他的小孩在校的各方面表現了,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狀態、紀律表現、出勤情況、生活情況、與同學關系等方面。班主任掌控著全班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及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隨時隨地全面地了解。班主任要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與家長互動,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學生。家長在收到班主任的這些信息時,將會非常感激。不管班主任給家長發送的是小孩好與不好的方面,家長都很歡迎收到,并且愿意協助老師作好工作。這也充分體現了“關愛每一廣泛學生,欣賞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本人經常收到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謝謝老師的關心,給您添麻煩了。我會教育他的。以后還有什么問題,請及時給我信息。”等短信。
二、利用“校訊通”,發送平安短信。學生安全問題是學校、家長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安全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安全信息語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關注,讓家長放心。比如:
雨天時期,給家長提醒:“近期雨天路滑,請家長給小孩買好雨具,避免小孩單手騎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流感時期,給家長提醒“受各方面的影響,近期學生流行性感冒的人數增多,為了讓您的小孩能健康快樂地讀書請您留意小孩的健康狀況,及時預防和治療。”
諸如此類,各種安全問題,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掌握,及時給家長反饋這些安全信息。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一年來班級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家長非常放心。
三、利用校訊通,架起與家長的情感紐帶。每逢節日,不忘給家長們發一條溫馨的短信,如:“月是中秋分外明,祝您天天好心情;皓月當寧灑清輝,美好事兒一堆堆: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您好!新春到了,在這歡慶節日里,讓喜氣圍同繞著您,讓快樂追隨著你,祝您與您的家人生活美滿,合家平安!”。這看是一條很平常的祝福語,卻傳遞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家庭的關注之情,同時家長也會給老師回以同樣溫馨的祝福。如此一來,讓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和諧,為今天順利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篇3: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好辦法
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與家長常溝通,協作教育小學生對家庭長輩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小學生在學校接受了關于應該尊敬熱愛長輩和怎樣尊敬熱愛長輩的教育,更重要的要通過小學生與長輩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實踐形成尊敬熱愛長輩的態度言行。如果家庭教育不配合、不協作,家長對孩子沒有尊敬熱愛長輩的要求,溺愛、縱寵孩子,小學的教育就將落空。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也不會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取得家庭配合、協作教育,是落實幼兒尊敬熱愛長輩教育不可忽略的一環。教師要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表現,交換意見,溝通教育思想,取得共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協作。以尊敬熱愛長輩表現不理想的小學生為重點,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分析其情感特點形成的原因。教師要指導家長如果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氣氛。教育孩子要尊敬熱愛長輩,并創設機會,引導孩子去實踐。教師要主動與家長經常聯系,互相溝通孩子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教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孩子做得更好。實踐表明,做好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并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
尊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繼承,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家長、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習慣,教育孩子關愛長輩。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長輩、聽從長輩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小學生,班集體,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