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托班小班孩子入園前準備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托班、小班孩子入園前的準備
◆入園前的準備
一、心理準備:―――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①、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上幼兒園,并注意作出正面的引導。例如告訴孩子:“上幼兒園是因為你已經長大了,要上學學知識。”“乖孩子、聰明的孩子都上幼兒園的。”千萬不要說:“你必須上幼兒園,我們太忙了,沒時間管你。”或嚇唬孩子說:“你不乖,我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聽了這樣的話,孩子不怕上幼兒園才怪!
②、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的趣事。父母是孩子最信賴、最親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不知不覺地對孩子產生強大的影響。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的趣事,他也會盼著上幼兒園。
③、告訴孩子所要上的幼兒園的名稱,有空可帶孩子到幼兒園看一看、玩一玩。這樣可以讓孩子熟悉環境,熟識感越多,對孩子適應新環境越有好處,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陌生、害怕而不愿上幼兒園。
④、家長要多帶孩子與人交往、與人交流,可以串串門,常到公園玩耍,認識更多的人,以消除由陌生感帶來的心理壓力。
⑤、與孩子一起做入園前的物品準備,這樣能加強孩子入園的期盼心理,同時也讓孩子感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參與決定自己的一些事情了。
二、生活技能的準備:―――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事情
首先就是說,讓孩子學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并大膽地告訴老師。其次是做,要讓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睡覺、上廁所、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
三、時間的準備:
在家中,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科學規律的作息時間,要求孩子每天按時進餐、睡眠(特別是午睡)、盥洗、活動娛樂等等,并堅持執行,使孩子從小就有一個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四、物質的準備:
家長要為孩子選擇一些合適的衣服,既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鞋的大小要適宜,盡量選擇底子軟、跟腳、輕便的鞋子,適合跑跳活動,不穿背帶褲和系鞋帶的鞋子,衣褲上不要有過多的裝飾物(珠子、亮片)和系帶,(男孩不穿帶拉鏈褲子),不戴首飾。年齡較小的寶寶,在入園初期,家長可適當為孩子多準備1套衣褲(繡上孩子名字)帶到幼兒園教給老師,以備孩子弄臟時更換。對于依戀性強的寶寶,家長可讓孩子帶著最喜愛的玩具入園,(注意玩具的衛生和安全性)使寶寶產生安全感。
五、其他事宜:
入園前要幫孩子剪好指甲,避免孩子之間出現攻擊性行為,或哭鬧時對老師產生不必要的傷害,每天入園前一定檢查孩子是否帶小刀、玻璃球、打火機等危險品;孩子有特殊情況一定要提前告知老師(如先天性疾病、過敏史、習慣性脫臼等)
◆入園后的相關事宜
一、日常活動:
我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包括:入園、晨檢、早間活動、早操、上課、喝水、游戲、戶外活動、午餐、午睡、起床、盥洗、吃點心、室內游戲、戶外活動、下午餐、離園準備、離園。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二、初入園時的家長配合:
第一天:早7:40――8:00入園,家長可陪同孩子在幼兒園待兩個半小時,看老師引導孩子喝水、入廁、游戲、進餐、吃點心等,中午10:30離園;
第二天:早7:40――8:00入園,家長送孩子入班后離開幼兒園,讓孩子獨自在幼兒園待到進餐后離園(11:30);
第三天:早7:40――8:00入園,午休后接走(下午3:30);
第四天:早7:40――8:00入園,下午6:00――6:30接走;
第五天:早7:40――8:00入園,下午5:30―6:00接,(周五提前半小時接孩子)。
第二周開始,全部正常入園,早7:40―8:00入園,下午6:00―6:30接。
三、幫助孩子認識新朋友:
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后,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老師會及時表揚你的孩子,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信心。
四、新生入園宜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
五、家長的心理準備:
家長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克服自身的心理焦慮情緒。另外,在孩子初入園期間,下午接到孩子(特別是媽媽)不要表現的過于親昵,這樣更容易使孩子感受到媽媽親而幼兒園不好,致使孩子不愿意來幼兒園。
六、給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幼兒園的食譜是考慮到營養的均衡經園醫的營養計算而制定的,但新入園幼兒可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加上尚未適應幼兒園生活,可能會上火,所以要注意給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孩子入園后反復生病啥原因
1、不愛吃菜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飲食結構不均衡,易引起貧血和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另外還容易反復感冒。
2、懼怕上幼兒園的孩子有些孩子對上幼兒園表現出明顯的懼怕和不適應,因為心理作用,孩子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甚至咳嗽等癥狀。這種情況去醫院檢查,一般不會發現病癥。
3、父母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里吃不飽,傍晚回來后,不管孩子餓不餓,都要哄著孩子吃很多飯。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孩子夜間睡眠質量差,第二天的精力和食欲都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孩子就生病了。
4、下午接到孩子,感覺孩子來一天幼兒園很委屈,所以到街上吃啥買啥,特別是膨化食品吃多了,也容易生病。
5、有過敏體質的孩子,發生感冒、咳嗽的機會非常多,原因不一定是感染,有可能是穿了或碰了引起過敏的衣物,或吃了蝦、螃蟹以及其他引起過敏的食物。
6、睡眠充足是孩子發育的先決條件。一些孩子由于貪玩不愛睡覺,或者家長本身愛熬夜,沒有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孩子每次都玩得很累了才睡覺,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久而久之,就會因疲乏過度而生病。
7、睡前抱奶瓶的孩子一些孩子從小就養成了睡前喝奶的習慣,喝完后也不刷牙或漱口。殊不知,細菌最喜歡牛奶,最喜歡在隱蔽的咽喉部繁殖,誘發孩子呼吸道反復感染。
◆正確對待孩子入園的哭鬧:“三個不要”
1、千萬不要自己胡亂猜測孩子拒絕入園的種種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負他了?是不是幼兒園的飯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師不喜歡他?......家長的擔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對待。
2、千萬不能“心太軟”。有的孩子每天都央求父母:今天我不去了好嗎?這時家長一定要態度堅決,今天逃一天課,明天逃半天課,這樣你不自覺中就在延長那個本身應該只有2個星期的過程,得不償失。
3、千萬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長送孩子入園時表現的太依依不舍,一會親一下,一會抱一抱,就是走了還在門口偷看半小時,這樣對孩子的情緒其實非常不利,使老師的安慰穩定工作失效。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是您的期待,也是我們的責任!
咱們的孩子,咱們的幼兒園,咱們一起努力!
讓我們的孩子快樂的走向陽光,走向明天……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園小班班主任工作總結二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總結(三)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一群可愛的孩子又要長大一歲了,而我們這個剛剛組建的大家庭也留下許多孩子們成長的足跡,這里記載了他們無數的歌聲、哭鬧聲和歡笑聲,也記載著老師們無數的汗水和無盡的愛心。
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幼兒,他們都是第一次上幼兒園,也是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為了能讓幼兒順利地渡過入園的適應期,我和韓老師及時了解幼兒情況,和幼兒互相熟系,打消了家長們的顧慮。十一月我們召開了一次開放式的家長會,讓家長對老師和我們的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使我們各項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協作,也使幼兒順利地渡過了適應期。我們班的幼兒開學第三周時已經沒有了哭鬧的現象,都能愉快地入園,有禮貌地說:“老師早”了,還有幼兒每天都能自己走進幼兒園,讓所有的老師都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家長們也舒心地笑了。
剛來時,孩子們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洗手、不會自己穿脫鞋子、不會自己上廁所,就象一群嗷嗷待哺的雛鷹。我們手把手地教他們上廁所、給他們喂飯、幫他們穿衣,連我們自己也記不清喂過多少碗飯,換洗過多少條沾滿了屎尿的褲子了。而現在,我們班的幼兒會自己吃飯、能獨立入廁,會自己穿脫鞋子、會自己洗手了。他們變得大膽、活潑、獨立了,喜歡與人交流,愿意表達自己的意愿,還學會了幫助別人、關心別人。
俗話說“手巧的孩子才聰明”,為了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我們制作了大量精美的教玩具,開展了扣扣子、手指操、手指游戲等活動,有針對性的發展幼兒的小肌肉。
幼兒缺乏與人交往和溝通的經驗。我們在游戲活動中就著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得每個孩子都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幾個較膽小的幼兒的家長高興地說:“我們家的孩子變得大方了,肯說話了。
托班幼兒年齡小,在日常工作中更是要做到以保為主,因此我們特別注重保育工作,并且把保育工作做細做祥。不管天氣多冷,我們都堅持開窗通風,每天及時地為孩子增減衣服,正是這些點點滴滴不經意的小事保證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使我們班的出勤率一直很高。
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一生,我們不僅僅是注重培養托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更注重對幼兒行為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等的培養。言傳重于身教,我們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同時加強常規培養,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在家長工作上,我們更是想家長所想,積極、努力地為家長服務,同時利用交談、打電話、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及建議,在工作中加以改進。
一學期的工作是辛苦的,包含著我們無數的汗水,但同時也讓我們體驗到了豐收的喜悅。我們感悟出了一個真理,只要你用心去做,只要你用一顆母親的心去愛每一個孩子,你就能做得更好,就能體驗到成功與收獲。在嶄新的2015年里,我們將著重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進一步消除幼兒的依賴心理,注重教學效率,讓孩子每一天都能得到收獲和提高。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家園共建,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們和孩子、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篇3: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情況總結匯報材料
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情況總結匯報材料
我校有著典型的小班化課堂,為了讓“小班化”教學有所創新,創建“輕松、愉快和幸福”的課堂,打造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鞏固和提高教學質量,我校領導班子和教研組圍繞“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共同討論制定了我校本學期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
2、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以學定教”、“教學相長”。
3、努力構建“切合自身實際、適應學生特點、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輕負高效型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4、課堂上“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把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充分地自讀、思考、理解、練習、糾錯。
5、“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是教學成功的一半”。
以人為本,以生為本,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師生共同成長與發展,讓教改揚帆的精神得以延伸。
二、總體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校本研究,強化課堂意識,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進、改善、改造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學習效率、教學效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三、本學期我校的課堂改革步驟及課改初級成果。
我校在本學期的九月、十月份進行了“三環”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計劃具體分三步走:第一步:進行“初讀”環節的課改;第二步:進行“細讀”環節的課改;第三步:進行“單元整合,展示分享”環節的課改。每一步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我校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時間,進行上課、說課、評課、研討課中存在的問題、商議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集思廣益,然后再用上新的策略去改進課堂,反復磨課,直到達到理想的效果。
從“三環”課改開始,我校就倡導老師們堅持寫課改日記,一來為教學幾十載的教學經驗做一些總結,也趁機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理論體系;二來也為我校的“辛小三環教學法”成果的整理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我校力爭預期形成一套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辛小三環教學法”,也把我們的教學活動從實踐提升為理論。
我校當時有3個課改實驗班,分別是四年級語文,五年級數學,六年級語文,并號召全體老師在教學中滲透“三環”理念。
在進行“三環”教學模式的初探實施中,經過多次試課和老師們的研討,我們總結出了“初讀課堂流程“。
即:先把“三環“之初讀小學案發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課下明標自學,并完善“知識樹”。重點課初讀環節可以安排一課時進行,自讀課可以一課時安排兩篇課文。
初讀課堂可以讓孩子們先交流5分鐘自學的知識,然后進行競爭式的交流達標,老師指導孩子交流內容范圍,以保證達標。可以參考“初讀交流達標導學案”。達標提升環節可以讓每組的代表到講臺前面來展示,讓其他部分的孩子上臺來為其評價。其他小組同學可以交互互評,用“他評”的方式進行。可以參考“三環課改評價方式”。
在整節課中均可以穿插團隊捆綁式評價,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還要及時培養孩子們的傾聽、思考、禮貌交流等好的學習習慣。
在10月份,我鄉到安陽殷都學習了“五環”教學模式。此后,我校又掀起了向“五環”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的歷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把“三環”與“五環”有機的結合起來。力爭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模式,我們稱之為“開辛五步教學法”。
在10月20日,西郊鄉中心校在我校舉行了課改教研活動。區、鄉領導及各校課改老師20余人參加了這次活動。
前兩節是聽課活動。分別是蘆小妞老師的語文課《貓》,許亮老師的數學課《用字母表示數》。這兩個課堂采用的都是“五環”教學法,分為五個環節:學生預習,教師導學;學生合作,教師參與;學生展示,教師激勵;學生探究,教師引領;學生達標,教師測評。值得稱贊的是:蘆老師能把“三環”與“五環”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把預習內容用智慧樹展現出來。課堂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自學的知識達到了共享,小組團結合作意識強,課堂穩而有序,學生基本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快樂的學,老師輕松的教,課堂教學效果高效。
課后,老師們又看了我校的課改特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