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給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

總結:給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

2024-08-01 閱讀 3804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總結:給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

我是一位普通的幼兒教師,也是一位母親我在幼教工作已有十個春秋了在工作中有喜也有憂,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每當看到孩子們那天真活潑的小臉上洋溢出了幸福的表情時我就想到了他們的父母,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父母忙于工作,忙于掙錢卻忽視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有的父母把孩子直接交給爺爺奶奶帶甚至一個星期都見不到孩子一面我想這是做父母的失職,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做母親會付出的更多。作為母親的我總結了幾點教育孩子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讓孩子從小就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很重要,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再就是讓孩子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在這一點上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的孩子做到了這一點,雖然不是很聰明但是他能端正自己的態度,他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把這件事情做好后,再去玩,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后我會和他以談話的方式交流一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問問兒子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或者最有意義的事情我都會讓兒子給我講一講,這樣可以增加母子之間的感情又可以了解兒子在學校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降低一下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孩子的一名學生也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情,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二: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增強他的自信心。說到這里我感到有點慚愧,現在我的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在學習列式計算,加減混合計算的時候我兒子學的不扎實,在列式計算時容易出錯,我知道后就每天晚上給他出十道題讓他做,做錯的地方給她講講錯在哪里,就這樣持續了幾天我以為他會了,結果在一次單元測試中列豎式計算那個大題全部做錯當時我看了他的試卷非常生氣,我用語言侮辱了孩子我說你怎么這么笨,怎么全做錯了,當時我還打了他,孩子哭了一晚上,事后我非常后悔,也有點心疼,我不該辱罵孩子更不該打他這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我害怕打消他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失去信心。于是我就在他晚睡的時候給他道歉,我說兒子是媽媽不對不該說你笨,也不該打你其實你一點也不笨,就是有時侯太粗心,如果你做題的時候再認真一點,仔細一點媽媽相信你一定行的,兒子聽了我說的話笑了笑就睡著了,事后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不打不成才。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甚至性格會變得偏激。最近我發現兒子的數學進步很大每次測試成績都很好,通過這件事我想對家長們說根本沒有笨孩子,就看我們做父母的怎樣去正確的引導他,教育他,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在學習方面不要給他施加太大的壓力要讓他愿意學,帶著興趣去學,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她的選擇,玩的時候讓他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玩,學習的時候讓他集中精力的學,踏實的學。

三: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鼓勵我想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們都知道關鍵是如何鼓勵以什么方式鼓勵,在什么時候鼓勵才最好。我舉一個例子:現在他們開始學寫日記前幾天晚上我看了我兒子寫的日記,他用小演草寫的寫了滿滿的一張,就是從早晨到晚上這一天的事情全部寫下來了,里面沒有一個標點符號,更沒有一個華麗的詞語,看后我就對他進行了教育,兒子用她那委屈的眼神說:媽媽我這是第一次寫日記。我聽后就接著鼓勵了他,我說;奧你這是第一次寫啊,第一次寫能寫這么多真的很不錯,你很棒,繼續努力。兒子聽后不好意思的趴在了床上,接著我就告訴他在以后寫日記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地方,他聽得很認真。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咱們做家長的不要吝嗇你鼓勵的語言,說不定你一句小小的鼓勵,會給孩子曾加莫大的信心。作為父母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和孩子交朋友,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去了解他,多去關心他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要讓孩子成才,首先要教他怎樣做人我想這是咱們做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我相信我們如果做到這些,咱們的孩子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的孩子也有很多缺點比如他在家很調皮,經常搞一些惡作劇而在學校他是屬于那種比較溫順的孩子,可以說在老師的眼里是那種聽話的孩子,我覺得不利于他的成長。希望兒子在父母和小伙伴的陪伴下能度過一個快樂又難忘的童年在這里我想對父母們說:請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做孩子的好朋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啊哦!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用愛關心著學生

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用愛關心著學生

青年路小學熊國燕小學體育

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他們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所以,作為老師要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發展機會和展示的空間,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點滴進步,去挖掘他們身上的微小的閃光點。

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更進一步要求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我就是在這些平凡的點點滴滴中做孩子的雙翼。

一、要賞識與鼓勵孩子

在教學中我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用大喇叭去廣播學生的優點。一個受到老師賞識的學生,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不但會把自己的優點繼續發揚下去,同時也會自覺改正身上的缺點。山東省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陳培瑞生動的描繪了賞識的作用,“學生是一方小荷,一抹新綠,給他一塊天地,就能生根發芽,給他一縷陽光,他就燦爛輝煌。”

在教育教學例會上,我深深的記住了校長的一句話“用賞識的眼光去欣賞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我用正面語言去引導孩子;比如*同學站姿很漂亮,其余同學就會跟著他學習;而不是用反面的語言批評孩子。比如,*同學的站姿彎腰駝背,很丑。這時被指的同學可能會很難受的低下頭,或者傲性的孩子干脆不站了,甚至有其他同學的嘲笑,從而造成教學秩序混亂。所以我在課堂上很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但有時候也會在一個不經意間,傷害到*同學,課后我會深刻的檢討自己,并在后來的教學中,我會密切關注被我無意傷害過的孩子,去彌補他受傷的心靈,讓我們師生間不再有隔閡,讓孩子依然愛我,愛我的課堂。

記得我剛到校時,第一次組織課間操,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地方指揮不當。這時,領導在我旁邊給予親自指導,并沒有任何責怪與不滿。我把領導這種“培養”的方式也用在了我的課堂上。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時,我沒有當眾點名指出錯誤,而是給學生指導正確的做法,很受學生喜歡。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總會耐心的在旁邊指導他,不停的鼓勵他,讓他建立起自信,從而充滿信心。每看到孩子們的一點小小的進步,我都會大力的夸獎孩子。回到辦公室總忍不住與同事們分享快樂:比如3.1班的小紅、小花、小草等同學做操越來越有精神和力度了。還有小華、李四等同學不但在體育課上能管住自己,還能熱愛鍛煉,喜歡體育課;還常常在課間跑來叫我看,他的跳繩是否跳得更多了,操是否做得更好了?這時,我都會會心的笑著對他們說:“不錯,繼續加油,給自己的健康鍛煉卡上加上1分”。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來自他人的鼓勵和信任,當一個孩子感到老師對他的接納和喜歡,他會充滿快樂,充滿自信。

二、要微笑面對孩子

曾經的我因為課堂紀律不好,很好的心情一下子就壞了,可想而知,那堂課要么一團遭,要么很深硬,一點感受不到和諧。在一次分組活動中,看見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居然想出了別出心裁的方法正與大家認真分享著、訓練著。我吝嗇的輕輕的露出了微笑,這時這個孩子發自內心的好開心的笑了。那一刻,我們的微笑感染著彼此,倍感幸福!也就在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都沒笑過了。于是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努力讓自己笑一笑,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去贊揚與鼓勵孩子們。漸漸的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們的微笑了,我自己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我們的課堂也越來越開心,快樂,和諧了。

篇3: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關心情緒障礙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關心情緒障礙

摘要:健康的情緒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有很多孩子的情緒長期處于非正常狀態,常表現出冷漠自卑,焦慮憂郁,恐懼沖動等傾向。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長期與父母分離,親情缺失;學校教育重智輕情;兒童自我認識偏差等。在教育幫助留守兒童建立積極健康的情緒過程中,要注重家校聯系,優化孩子的生存環境,多給予關愛,盡量做到情智同步發展,教育他們選擇合適的情緒釋放渠道,從而達到合理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鍵詞:留守兒童;情緒障礙;教育對策

現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社會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引起了農村人口的大量遷移。這種變化,改變了農村生活舊有模式,也改變了原有的農村家庭結構,家中的主要勞力,多為孩子的父母經常缺位。在人口流出多的地方,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根據筆者對所在的鄉鎮小學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占到60.1%,其中隨父母一方生活占28.6%,隨祖輩或其他親屬生活的占31.5%。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留守兒童的規模還將不斷擴大,成為一個亟需多方關注的龐大特殊群體。由于親情缺失、學業壓力、交往不善等眾多原因,致使留守兒童的心理出現或多或少的異常,其中情緒障礙顯現較為突出。分析留守兒童情緒障礙的成因,幫助他們形成健康陽光的情緒,對其以后的成長很重要。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任何心理活動都必然同時伴隨著某種情緒和情感活動,并且互相影響,一般來說,人的情感活動和其他心理活動協調一致的,而在病態的情況下,這種協調一致就會受到破壞[1]。在這種狀態下,有的人常表現出一種莫名的緊張和恐懼,或對一切現實都反感等情緒。因客觀環境及社會條件的快速變化,超出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常會出現喜怒無常且極端化現象,這種不適當的情緒反應被稱為情緒障礙[2]。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特定的生活環境所困,飽受情緒障礙的困擾,為讓他們健康成長,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愛他們。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障礙表現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份調查顯示,在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0%,且有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3]。農村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一樣,都處于形成健全人格,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關鍵時期。健全合理的情緒對他們生活、學習、交往非常重要。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消極負面的情緒則使他們消沉、退縮,甚至不為社會所接納。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中,有58.6%有情緒障礙,其中較嚴重的大約占15.5%,且顯性與隱性并存,女生重于男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